2021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

2021-01-29 10:20梁智腾
山西财税 2021年7期
关键词:增加值开发区全省

■梁智腾

2021上半年,山西省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回升,生产供给稳步增强、新动能增势强劲、有效需求加速释放、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民生保障稳固有力,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一)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上半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96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0.4亿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16.3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59.9亿元,增长10.9%。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GDP两年平均增长5.2%。

(二)工业运行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分三大门类看,上半年,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制造业增长2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分主要行业看,上半年,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炼焦工业增长2.8%,钢铁工业增长15.5%,有色金属工业增长22.4%,电力工业增长10.1%,装备制造业增长34.7%,化学工业增长28.9%,建材工业增长27.8%,食品工业增长26.9%,医药工业增长16.6%,热力燃气工业增长10.7%。分产品产量看,上半年,全省多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正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倍,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增长1.1倍,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41.4%,光伏电池增长40.7%,原铝增长31.2%,化学药品原药增长24.2%,水泥增长21.4%,原煤产量增长15.9%。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8.2%,增速比1-5月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1.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增速比1-5月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5.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8%,增速加快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8%,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

(四)有效需求加速释放

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3.8%,其中食品工业投资增长78.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2.0%,均大幅快于全省投资。新兴消费势头强劲。全省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亮眼。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4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8.9%。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全省网上商品零售额101.4亿元,增长1.4倍,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4.0个百分点。出口保持强劲态势。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130.3亿元,增长108.4%,明显快于全国(27.1%)。其中,出口687.9亿元,增长120.2%;进口442.5亿元,增长92.4%。出口明显快于进口。旅游消费趋向活跃。上半年,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门票收入、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6倍、2.4倍、1.6倍。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提速增效

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超出近一个月的收入进度,收入规模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7.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58.1%,比上年增长16.8%,增收203.7亿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7%,增收24.1亿元。同时,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支出进度明显加快,在上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财政支出幅增逐月提高,各项民生及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44.2亿元,为年度调整预算的50.4%,比上年增长5.9%,增支141.1亿元。

二、三季度我省经济形势预判

(一)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新动能增势强劲。其中,工业新动能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煤炭工业增长14%,非煤工业增长18.3%,快于煤炭工业4.3个百分点。非煤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34.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6.3%,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6.5%,均明显快于全省工业增速。部分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倍,光伏电池增长40.7%,手机增长108.9%;互联网相关产业、房地产业、文体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引领增长。上半年,全省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1%,房地产业增长14.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8.4%,均快于服务业整体增速;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95.9万户,增长9.3%;其中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4.4万户,增长5.4%。

二是农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58.6亿元,同比增长11.9%,较上年同期加快10.1个百分点。夏粮喜获丰收,单产创历史新高。全省夏粮播种面积53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夏粮总产243.4万吨,增长2.8%;夏粮亩产302.2公斤,增长2.7%,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生产快速恢复。全省生猪出栏546.6万头,增长51.8%;牛出栏31.2万头,增长30.0%;家禽出栏10420.5万只,增长36.2%。猪牛羊禽四种肉产量68.4万吨,增长51.0%;牛奶产量63.0万吨,增长15.2%;禽蛋产量47.1万吨,增长15.1%。蔬菜面积产量双增长。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增长23.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16.0%。

三是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成倍增长。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06.9亿元,为近5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增长36.5%;实现利润968.3亿元,增长3.5倍,明显快于全国(83.4%)。降成本效果显著。1-5月份,全省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2元,同比减少4.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0.0元,减少2.2元。金融支持有力有效。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577.1亿元,比上年同期末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32960.5亿元,增长9.3%。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73.9%,新增贷款与新增存款比111.5%。

四是民生保障稳固有力。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71.1%,教育投资增长28.2%。市场物价温和上涨。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7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0元,增长15.4%,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均超过序时进度。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1.7%。

不利因素: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贸易关系走向可能成为经济常态化的外部制约因素。各国不同步的复苏带来不同步的政策退出,特别是下半年美联储释放“加息缩表”的信号,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甚至导致外债比例偏高的脆弱经济体面临危机。

二是世界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情况显示,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四国都已发现全部4种被世卫组织标记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包括在巴西等国占主导的伽马毒株以及传染性和毒性十分突出的德尔塔毒株。而最早在秘鲁发现的拉姆达毒株则被世卫组织列为严重性稍低的“需要留意”等级,目前在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传播较快。我国疫情总体控制得当,但近期仍有零星散发的现象,在经济稳步提升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于疫情带来的风险。

三是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比一季度回落8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2%,比一季度回落1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3%,比一季度回落13.2个百分点;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263.7亿千瓦时,增长14.7%,比一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虽然各项经济数据都保持同比增长,但比起一季度都有所回落,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依旧不容忽视。

综合来看,上半年全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新动能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生产供给持续加强,为全年经济目标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总体上仍是在去年较低基数基础上实现的恢复性增长,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三季度我省经济发展任务依旧艰巨繁重。

(二)财政收入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增速实现正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速连续6个月正增长,1-6月分别增长1.3%、12.2%、9.1%、9.7%、12.5%、16.8%,特别是5、6月份以来,收入增速明显加快,环比上月分别提高了2.8、4.3个百分点。

二是进度加快,上半年我省财政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58.1%,已超出近一个月的收入进度,也超过2019年(50.7%)和2020年同期(57.2%)进度。

三是我省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幅缩小。上半年,全国地方级收入增长20.6%,我省收入增速落后全国地方级3.8个百分点,差距由13.3个百分点缩小到3.8个百分点,缩小距离明显。

不利因素:一是经济方面,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回落8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2个百分点,支撑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不可比因素,跨期税款减收29.6亿元、留抵退税多退10.1亿元、免抵调库净减收13.4亿元,以及今年新增欠税增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入增速的速度。

上半年,全省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但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压力依然很大。

三、政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发挥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推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加快促进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找准差距、精准施策,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做大做强服务贸易,营造开放竞争环境。深入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抓住文旅消费、社区消费、乡村消费、大宗消费等重点,打造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竞争新优势;构建顺应节能减排降碳大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现代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现代绿色企业的发展,建立起我省现代产业的发展体系。

(二)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生态

找准痛点堵点盲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滋养、培育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大力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突出照后减证、放管结合,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提升我省市场准入率;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简化工商审批流程,全面施行网上办理,优化办理程序,营造“一事一次办,全程网上办”的审批环境,服务好小微企业这个产业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

(三)挖掘文旅优势发展壮大文旅产业

立足山西文旅特色,突出晋风晋韵,立足“三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晋风晋韵融入行业产业、融入民众生活,以生活化、产业化的创意实现山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意走进生活,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创意设计的出发点,以文化创意设计推动文化消费升级。打响我省文旅、康养品牌,推进旅游公路、智慧旅游等建设,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我省转型支柱产业。

(四)持续激发开发区活力

发挥好开发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完善开发区的政策制度体系,做优开发区的营商环境,逐步增加我省开发区的数量。坚持项目导向,提升开发区项目的质量,做好开发区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开发区的标志性引领产业项目,使新动能新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做好开发区的改革,引进优秀人才服务开发区发展,加强对开发区的支持力度,为入驻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和项目落地和新建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激发开发区的活力动力。■

猜你喜欢
增加值开发区全省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