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石化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的思考

2021-01-30 06:14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休斯敦培训基地北美

王 磊

(中国石化北美代表处人力资源部,美国休斯敦 77056)

《中国石化人才强企工程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强调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事业强。中国石化国内人才培训体系完备,而海外则是在沙特阿拉伯建有培训中心,为中东地区的中国石化队伍提供语言、合规、技能操作和HSSE等方面的现场培训。中国石化党组提出的建设国际化人才休斯敦培训基地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全新事业,没有现成可供移植的经验。笔者认为,在休斯敦建设国际化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应该立足高端(即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培训),紧紧围绕资源、培训和实践三个重点环节开展工作,设计好、规划好、建设好。

1 中国石化北美地区机构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1.1 内部人才资源分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石化在北美地区现有10家常驻机构以及2个项目部,共有员工约500人,其中75%以上为当地员工。涉及上游勘探开发,石油及炼化工程,科研开发,原油和天然气、成品油、化工品、设备材料及其他贸易和金融服务等等专业领域,几乎涵盖了中国石化全产业链。聘用了一批具有国际或当地公司经验的成熟人才,高端人才比例较高,有效提升了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还专设有战略调研项目组,广泛收集整理各个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最新理论,为公司上中下游板块提供智力支撑。

1.2 外部人才资源分析

北美地区尤其是休斯敦作为“世界能源之都”,高端人才、高等院校、高端智库集中,在能源科技、前沿理论及高技术研发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和人才“高地”优势,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好地区资源优势,特别突出对国际化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提升对国际人才、技术和资本市场的动态跟踪研究能力,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特别是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1.3 硬件与软件环境分析

中国石化休斯敦大厦中有6家驻美机构办公,配备有与国内同样的内网环境和视频会议系统,通过100M跨洋专线连接中国香港节点,休斯敦网络节点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链路能力。大厦内能够同时提供两个班次、60人左右的现场培训场所,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或“石化通”“云会议”等互联网办公会议系统,能够为全系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远程培训方式。

1.4 过去几年人才培训的具体实践

中国石化驻北美地区的各家机构虽远悬海外,但经过这些年的创业发展,一手抓经营管理,一手抓人才培养,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在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方面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批内外部资源。联合石化美洲公司承担销售板块专业培训任务,每年有一两个班的学员赴美培训。休斯顿研发中心采取国内外联合研发的方式,以安排国内人员赴休斯敦短期访问,或者派人员回国培训交流的方式,为系统内合作单位输送技术,培养人才;采用专家赴国内讲课或远程视频培训方式,为国内各类人才培训班提供多批次内外部授课师资;配合国内赴美培训和出访团组,联系当地公司机构,陪同进行访问交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整理入库国际化师资206项,提炼形成精品资源20多项;配合国内单位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引进“三百三千”计划培训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多系列内部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建设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的总体思路

与其他国际石油巨头如“三超”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化的国际化始终是短板,甚至与国内兄弟公司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相比较,国际化程度、国际化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从整体上来说也略逊一筹。但在北美地区,中国石化的经营规模和人才数量则比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又略高一头。这就使得我们统筹利用北美地区内外部资源,建设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有了一定基础,有可能采取非常措施,迎头赶上或者弯道超车。建设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的总体思路如下。

第一,服务大局、聚焦重点。围绕“一基两翼三新”战略部署,着力服务于国际化战略大局,借力发挥北美区域人才和技术优势,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发展,推动国际化经营发展向人才驱动、创新式发展转变。

第二,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坚持能力匹配原则,发挥驻北美机构一体化优势,统筹人才、技术和服务等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方法和手段,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引领、目标导向,既立足当前,精准发力,为解决国际化人才当前面临的短板问题出力,又着眼长远、提前布局,努力为打造世界领先战略的大局提供智力服务。

第四,合力推动、内外统筹。充分利用内外部两种资源,统筹协调各个驻北美机构的力量,同时遵循市场规律,秉持平等互利、利益共享理念,加强与外部机构、资源的合作,形成合力,保持定力,确保实现目标。

3 打造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的实施步骤

此项长期事业的成功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对标世界一流,遵循发展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可以考虑分三个阶段,分步骤推进实施。

3.1 起步创建阶段(两年左右)的主要任务目标

“万丈高楼平地起”。起步创建阶段是绘制蓝图、筑牢基础的关键,需要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设计好、规划好,起好步、开好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是制订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规划。明确实践培训基地的使命定位、职能职责和发展规划,落实管理体制机制,规划好发展蓝图。

二是统筹利用内外部人才,硬件、软件资源,配强关键岗位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启动建设北美国际化人才库和培训师资库并动态维护,与高校、智库建立起紧密联系,掌握形成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来源广泛的可用师资,提供“菜单式”服务支持。

三是尽快启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培训交流。支持中国石化国际化业务发展方向,配合总部、事业部(板块)和各国际化经营单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促进内外部、企业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交流、人才交流,助力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是落实“三百三千”计划海外培训实践岗位。在北美地区落实一批海外一线关键岗位,精心编制培养计划,为年轻干部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国际化学习锻炼平台,让年轻干部人才在实地实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3.2 完善提升阶段(三年左右)的主要任务目标

一是探索研究北美国际化人才矩阵式培训模式。落实“生聚理用”人才工作机制要求建设北美国际化人才库和培训师资库,与驻北美机构共同研究设置地区国际化人才开发成长通道建设,突出加强对专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推荐和使用。

二是研究制订北美国际化人才队伍规划。落实“人才强企工程”要求,结合中国石化国际化转型发展,研究制订北美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探索打通国际化人才成长通道,助力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三是结合海外休斯敦网络节点建设,设立中国石化网络学院休斯敦节点并建设其扩展系统,使其具备与外部培训机构、视讯系统等的对接能力,为下一步开展便捷、灵活、安全的远程授课、展会直播、远程展示、虚拟现实交互奠定技术平台基础。

四是加大资源投入,逐步形成满足国际化人才培训课程需求的课程设计的能力到本地课件录制的能力,同时形成面向北美区域员工的岗位培训、学习专区、资源管理和承办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的能力。

3.3 品牌建设阶段(五年左右)的远景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功能齐全、职责完善、管理规范的海外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能够为中国石化和各国际化经营单位提供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发“全方位”服务支持。开始向更高阶段“全球化、智能化、数据化、企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国际化人才供给能力,打造国际化人才供应链,成为中国石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海外黄埔”。

4 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投入产出分析

世界一流大公司无不舍得在人才开发培训上大规模投入,进而转化为企业进步发展、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生产力。中国石化亦然,始终在培训事业上保持着巨大投入。在休斯敦建设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又可以借力北美技术、人才“高地”优势,投入产出优势明显。

4.1 成本投入预计分析

预计五年期间规划总投入约100万美元,主要作为外聘师资,以及交流合作等的费用。建议将其纳入中国石化国际化培训预算总盘子作为专项费用管理。同时充分动员利用各驻北美机构中人力资源、计划财务、综合法律、勘探开发、经济贸易、技术研发等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专兼职为国际化人才培训做贡献。

4.2 人才产出情况估算分析

人才资本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投入是企业投资回报最高的项目,是企业价值链中最为增值的一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约100万美元的投入,争取产出约50名可以全球流动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训提升约1000名员工的能力素质,掌握一批高水平国际化师资,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工作。

5 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建成海外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需要把这项工作纳入中国石化培训事业的总盘子中,由总部统一领导掌握,将其作为国际化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置精干力量,统筹、调动内外部两种资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局服务。

5.1 建立领导协调沟通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起工作管理体制,明确总部、事业部(板块)、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各国际化经营单位以及驻北美机构之间的指挥协作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得这项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分工、有协作。

二是由中国石化北美代表处具体承担建设工作。研究编制规划、计划,与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美高端智库、高校等密切协作配合,协调驻北美各机构,统筹共享北美地区人才和培训资源,促进业务和人才同发展、共成长。

三是驻北美各机构发挥当地优势,不断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国际化业务和人才推荐、培养、提升和发展工作。具体承担北美国际化人才库和培训师资库的建设,形成“师资菜单”对口提供给全系统选择使用,负责当地软硬件平台和师资支付。国内对口单位则承担起培训交流项目和人员的具体组织实施及评估工作。

5.2 配置精干高效专业的资源力量

围绕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战略目标和海外业务发展要求,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发挥人才的战略引领作用,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核心,推进休斯敦国际化人才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一是要加强资源配置,建设海外人才管理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精神,加强驻北美机构培训资源和人才资源统筹共享。同时配备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擅长跨文化沟通的专业人员,尽快到位开展工作。

二是要加强储备培养,构建海外人才供应池。科学规划,分专业、分层级建设北美国际化人才库和培训师资库,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配合总部“三百三千”计划,提供海外实践锻炼岗位,履行好统筹协调、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

三是要加强通道建设,拓展海外人才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成长体系,促进建立健全纵向晋升、横向贯通、内外衔接的国际化人才发展空间。在提拔任用、晋级晋职等方面向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骨干倾斜,促进国际化人才快速成长。

5.3 打破壁垒,统筹调动内外部资源

一是充分挖掘驻北美机构现有人才资源,按专业进行梳理分析,摸清家底,拥有的当地(国际)研发和管理人员,以及在研发、经营、合作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都可以纳入北美国际化人才库。利用北美尤其是休斯敦作为“世界能源之都”的技术和人才“高地”优势,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当地技术和人才资源,为中国石化国际化人才培训联系、提供高水平师资。

二是继续发挥各机构的人才培养作用,统筹提供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原油贸易、采办销售、合资合作和技术研发等各个业务线条的实践培训和智力支持。还可以考虑将驻北美机构作为国内柔性引进国际化人才的工作站等措施,直接提供人才服务。驻北美机构与北美甚至全球能源同行建立了广泛联系,可以专题邀请各类专家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开设开放式“技术讲堂”“专题论坛”,使中国石化全球各专业团队和个人能够与国际同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三是广泛联系当地培训机构,包括高校、智库、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助力中国石化国际化人才培训。进一步深化与Honeywell UOP等国际油气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强科技人员在国际学术组织的参与度,真正实现借助国际科技力量促进中国石化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培育。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技术资助项目的作用,在与对方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对外辐射“一对多”的发散作用,将这些机构的最新技术研究进展定向输送给中国石化系统内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

猜你喜欢
休斯敦培训基地北美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北美灰熊被杀案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向西!穿越北美
休斯敦迷局
休斯敦有我的朋友
休斯敦火箭 易燃易爆 HOUSTON ROCKETS
纪录 休斯敦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