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国小微企业纾困政策的思考①

2021-01-30 12:55
商展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微贷款政策

受疫情冲击,2020年初我国实体产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打击下,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发展,尤其关注作为市场主力军的小微企业。当前境外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虽持续稳定恢复,但仍可能受到种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严峻考验。本文系统梳理我国小微企业的各项纾困政策,通过分析各项政策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建议。

1 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1.1 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及重要地位

作为促进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稳定经济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全国税收的50%以上、GDP的6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70%以上、劳动力就业的80%以上均由中小微企业贡献。可以预见,如果小微企业大量破产,将会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引起GDP下降,税收总额减少,国家经济发展放缓、倒退,金融风险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1.2 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境

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的缺陷十分明显。

(1)资金链薄弱。融资难一直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融资成本高、门槛高、渠道窄,进一步加大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度。特殊时期,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受到波及,长时间的停业导致营业额大幅下降,同时面临人工成本、税费成本等多方面的压力,融资难题使小微企业的生存越发艰难。

(2)缺乏专业化管理。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治理,财务管理不规范,因此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行业风险的监控不够完善,难以把握并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状况,当危机来临时,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小微企业。

(3)抗风险能力弱。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当经济出现波动时,更容易受到冲击,而受到影响的小微企业常常难以渡过危机,从而导致大量破产。

受疫情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呈负增长,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2月创下历史最低记录,从46.1%降至31.9%。疫情爆发期,小微企业的生产运营几乎完全处于停滞状态,许多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现金流入,现金储备不足的企业都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退出市场。现阶段,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仍较紧张,小微企业的生产运营仍面临挑战。

2 我国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

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以来,面对国内外疫情和世界经贸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进一步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调节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供、助企政策,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针对特殊时期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货币政策

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多年来我国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在此次疫情中也一贯保持,既关注短期经济恢复需要,又考虑到中长期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过度刺激经济。同时,遵循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原则,把握好政策的实施力度与作用效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第一,定向降准释放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实施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以低利率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释放资金,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定向下调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并将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从0.72%下调至0.35%,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精准灌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政策,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此外,人民银行决定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将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小微企业,要求中小银行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中小银行加大自有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将主要银行贷款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点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密切监测中小银行贷款点差变化。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疏通银行内部利率传导机制。数据显示,2020年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此后三个月一路下行,4月至12月趋于稳定,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通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向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第四,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

自2020年3月起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困难中小微企业1月25日以后到期的贷款本金根据企业延期申请,结合企业实际受损情况,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安排。同时,人民银行同有关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延期还本付息给予政策支持,以其办理的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本金的1%作为激励。此外,还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购买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通过以上两项普惠小微企业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促进银行业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投放,进而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截至2020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突破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0.3%。

第五,发放金融债券,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引导企业增加信用债净融资,拓宽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发展为我国小微企业增信的商业保险产品,降低政府性融资的担保费率,减轻小微企业发展综合融资成本负担。

2.2 财政政策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及时有效的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手段支持小微企业在特殊时期转危为安,突出体现了我国财政政策的三个特点。一是反应快、涉及面广。危机爆发后,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抗击疫情的多项政策。据不完全统计,财政部、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等20个部委出台了57份文件,从各个领域迅速展开行动。二是保证财政经费先行。与非典时期相比,无论是财政资金的管理还是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均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三是针对性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针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先后出台多项文件给予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针对不同税收主体及其受损程度,推出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税收压力。

颁布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及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分别减按25%和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疫情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准予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扣除;对于为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出租人,减免房产税等税费。同时,2020年小微企业可以暂缓缴纳当期企业所得税,延缓至2021年一并缴纳,受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最长结转年限也由5年延长至8年。此外,原2020年6月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被延长至2023年底,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2.6万亿元,为资金流动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有力帮助,缓解企业经济压力与破产风险。

第二,减免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各类费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财政部出台清理不和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收费规定,包括降低工商业电价5%,减免租金,国有供电、供水企业对疫情期间欠缴电费、水费的中小企业不断供且不收取滞纳金。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免征小微企业三项社会保险中单位缴费的部分,对于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还可以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第三,发行特别国债,增加政府赤字,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我国共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不同于1997年和2007年的是,此次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具有期限长和利率低两个显著特点,先后两次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分别是五年期与七年期,这样的长期国债在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体现出了绝对优势。一方面,它考虑到疫情在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扑灭,期限太短可能导致受惠的小微企业还未完全恢复正常经营就需要开始还债,而较长的国债期限弥补了这样的缺陷,有利于保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后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另一方面,较低的利率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政府扩大财政赤字,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赤字规模增加到3.76万亿元。此前我国一直严守财政赤字规模红线,但特殊时期,考虑到财政支出扩张与减收的双重压力,财政赤字理所当然成为两者之间的平衡杆,大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各行各业尤其是受损严重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为经济复苏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功效。

3 我国小微企业纾困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3.1 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在特殊时期,我国采取财政举债和货币宽松相结合,逆周期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为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我国央行坚持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基本盘。一方面,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根据疫情发展到不同阶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力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灵活实现定向调控,使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变化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兼顾疫情防控和中长期经济稳步发展需要间的平衡,即使在特殊时期,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放松警惕,坚持风险防控,为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政策号召提供金融支持。

在财政政策方面,由抗疫特别国债与新增财政赤字共同构成的特殊时期转移支付机制,通过去除省级政府这一中间环节,避免中间环节的资源损耗,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这是解决当前小微企业特殊困难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央确保转移支付资金惠及困难企业的决心,是实现做好“六稳” 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最终目标。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为处于危机中的小微企业注入了一剂镇定剂,使经济显著回暖,小微企业生产运营逐渐恢复。

在一系列纾困政策的作用下,2020年在这样一段艰难的时期,我国GDP迈上了百万亿元的新台阶,较2019年增长2.3%。后疫情时代我国统筹防疫与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著,GDP增速迅猛,经济恢复势头显著,小微企业融资及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逐步推进复工复产。然而现阶段政策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性质决定其相较财政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性,并且在衰退时期的扩张效果不明显,难以应对突发状况。二是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须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的拨付与使用,任务繁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大管理难题。(1)省级政府管理难题。尽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但部分基层政府反映部分项目立项后上级资金拨付迟滞。(2)基层政府管理难题。由于基层政府数量庞大,部分基层政府未将明确规定用途的资金及时准确拨付,使得资金停留本级财政账户,项目推进效率低下。(3)时效难题。一些政府部门在制定资金使用方案时由于时间紧,准备不充分,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以顺利推进,资金无法拨付。三是全球疫情防控形式不容乐观,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之一年多来各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大规模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政策的调控作用及发挥空间有限。

3.2 政策建议

3.2.1 注意现实形势变化,灵活制定有效政策,精准扶持

在指导思想同中央以及各部委出台的政策精神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个别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地方实际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相关银行及金融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小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所需及时采取阶段性、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支持。例如,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流程复杂且银行作为投资者与债权人更倾向于向大中型企业贷款,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金融机构可以收集整理小微企业的诉求,有针对性地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专项贷款等支持,简化信贷流程,给予利率优惠,设计差异化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此外,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经济形势变化防患于未然。

3.2.2 合理适度运用,保持政策稳定性

坚持“六保”与“六稳”的政策方针,需要财政政策在考虑短期政策效果的同时兼顾长期经济稳定,确定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时效,达到稳中求进的效果。在货币政策方面,坚持稳健的政策基调,平衡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目标,后疫情时代还需要特别关注已发行政策对市场和金融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防范金融风险,逐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防疫形势严峻,政策的实施需要合理适度,为后续政策的出台留有余地。

3.2.3 加强监管,将政策落实到位

首先,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事权责任。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性、复杂性、公共性,相关政策在运作时既要考虑上下级政府间的配合,又要考虑同级政府间的协调,只有横向与纵向全面协调到位,政策才能落实到位。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了解政策落实情况,金融机构要配合相关执行部门做好政策落地服务,在此基础上获得贴息、减免等优惠补偿信贷损失,有效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3.2.4 坚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用

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从理论上来说,危机来临时财政政策对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更有效,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因此,在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时,只有财政与货币政策围绕宏观调控目标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才能实现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的政策效果,实现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猜你喜欢
小微贷款政策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政策
政策
小微课大应用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助企政策
政策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