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课本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2021-01-30 21:11广州市越秀区瑶台小学陈绍敏
师道(教研) 2021年3期

文/广州市越秀区瑶台小学 陈绍敏

文字和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用活课本的插图,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厌学情绪。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为例,旨在探讨活用课本插图的优势与有效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用活单元导读配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如果在每个单元的开始就直接跟学生讲解该单元的重难点,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统编版小学语文书中每个单元开头的单元导读都会配以契合本单元主题的插图,插图的引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每个单元开头单元导读的插图具有色彩鲜明、切合该单元主题的特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乡村生活”。现在大多学生都生活在城市,对乡村生活的了解比较少。教材选了一幅农村生活的水墨画,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描述画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插图和单元导语“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引导学生从景物、工作等入手,描述插图中的乡下生活是怎么样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活插图,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理解文中的陌生事物

虽然说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较低年级的低,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不足,对于古诗词或者一些陌生意象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活插图,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陌生事物。

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恐龙,对恐龙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于卡通片等,该课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形态的恐龙,回应课文中“有些恐龙向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这一描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在本课所选取的插图中,还有一些恐龙长出一双翅膀,有些在地面生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理解本课题目时,也可以活用本课的插图,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的陌生事物。

三、用活状物类插图,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在状物类文章的教学中,用活插图,能够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将课文中所写的事物更加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就更惹人喜爱。通过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们能了解到满月小猫更可爱的特点,但是,长期阅读文字学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如果教师能在赏析描写满月小猫这部分内容时活用课本插图,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此,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厌倦感,还能通过将插图对小猫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与老舍先生风趣幽默的文字描写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满月小猫的淘气,增强课文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四、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品质,提高把握故事情节的能力

到了四年级,教材选编了不少故事类课文,这一类课文往往需要学生掌握主要人物的品质。教师可以活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把握人物品质。因为这些插图往往跟课文重点和难点密不可分,是课文中心思想的补充,有的更是这个故事情节的匠心描绘,教师可以借此为突破口。

五、用活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进行想象之外,我们更可以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和下册的第一单元,都要求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在《观潮》一课,笔者有意借助文中插图,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并结合文中描写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的词句“白浪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等,来弥补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遗憾,通过图文结合,启发学生想象这一声势浩大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