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2021-01-30 21:11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伍晓晖
师道(教研) 2021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建模数学知识

文/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伍晓晖

小学教育处于我国整体教育体系的基础性教育阶段,其数学课程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筑牢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建模能力,就是用数学的特定符号和逻辑来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将会使自己的模型思维的能力得到提升,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年级尚小,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模型、记住模型,加快其构筑模型思维的进度,提升其建模能力。

一、提高数学建模的吸引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基本上为问晦涩难懂的数学符号,缺乏如语文课本中的角色扮演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实验等趣味性课程,很大一部分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也学不好数学。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良好的教学情景,则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因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数学模型的具象化,能够让学生省去传统教育模式下自己想象模型的步骤,直接看到模型的变化,了解数学模型的结构,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无味。

二、 提升教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便利性

比如,在学习《面积》这一课时,利用数字黑板,让两位学生一同到讲台上来,画两个近似的圆或者其它图形,再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差异不大,肉眼是无法直观看出来的。然后,利用技术手段,将两个图形移动重合之后,谁大谁小一目了然。这个过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仅凭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是比较费力的,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简单也很直接地把结果展现了出来,学生也就明白了面积是需要实际测量比较才可以分出大小的,肉眼的感官不一定准确。

三、不断积累数学建模的素材

对于小学生而言,随着年纪的增长,进入中高年级之后,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即使是最优秀的中高年级小学生,一些阅历和能力还是缺失的。因为小学生还需要在成长中承受更多的社会历练,才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阅历。那么针对小学生这这种特殊性质,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离出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试错的过程,让其自己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数模模型和怎么利用模型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利用其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积极应用于日常生活

数模建模的作用就是为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中高年地级小学生而言,虽然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来判定事物,但是仍然不够准确,比如在对于商品价值的认知、简单的数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与成年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五、创设教学情境,感受数学建模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认识周长”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电子白板”功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电子白板”将三位“运动员”“拖出来”,之后旁白学生随着“运动员”的具体活动来展开对应的讲解,随后利用“flash”展示“运动员”的跑步状况。学生在这样直观的情境下能够对“周长”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定义,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也能对这样类似动画的场景产生兴趣,进而激发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数学建模也因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一步。当前,在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应该按照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质,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有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建模数学知识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解决问题的设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