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监测与评估现状研究

2021-01-31 01:46顾云娟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海洋

□顾云娟 方 颖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经略海洋,装备先行,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刻不容缓。促进产业发展,首先要对其进行跟踪监测,并开展科学评估。本文从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监测评估工作入手,对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与评估分析。通过研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监测统计制度,初步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监测与评估体系。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简介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指为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与加工储运、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进行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的制造活动。包括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四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1]。

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半潜式平台、天然气装备、特种海洋工程船等,如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潜水作业船、风电安装船等。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监测评估现状

(一)国外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890 年代,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钻井于1897 年在美国加州Summerland 滩的潮汐地带诞生。1953 年,Cuss 财团改造而成世界第一艘钻井浮船“Submarex”。20 世纪80 年代后,国外加大海洋工程领域投入,至今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5240 米;张力腿平台(TLP)在150米~2000米的深海领域优势明显;钻井船钻井深度可达12192 米[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钻井技术逐渐进入成熟期,世界也能向更深的海域进行,获得更多的海洋资源。

(二)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监测评估现状

1.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本情况。《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其发展对建设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3,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其发展对建设海洋强国和制造业强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综合水平,尚处于世界第三梯队层次,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尽快使我国成为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强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最早起步于1959 年南海海洋石油勘探[2],通过60 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占有一半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份额。“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以爆发式增长方式实现了跨越发展,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重点海洋工程装备配套研制取得突破[3]。2010-2019 年,江苏船舶工业三大指标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工大省和世界重要的造船及海工制造基地。

2.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监测评估现状。2019 年6 月1 日开始实施的《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省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开展海洋经济统计与核算,定期发布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和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开展产业运行监测评估,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可以发挥“晴雨表”“指示器”“风向标”的作用。江苏是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龙头,但也存在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慢,产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显。目前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该行业缺乏有效监测评估,仅按照《船舶工业统计》制度对造船完工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对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产品目录及科技创新能力缺乏了解及跟踪监测。亟需全面摸清我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现状,创新开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监测评估工作,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定期跟踪评估,科学研究产业核算方法,为促进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统计工作是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的,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统计制度,并对该产业进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

2008 年之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统计的部门主要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中心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报表为《船舶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船舶统计一致,只是在《民用船舶产品目录及代码》中增加了“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类别的统计,没有单独设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报表和具体指标[3]。

2008 年和2012 年,为进一步满足海工产业管理的需要,国防科工委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海洋工程装备生产经营情况”表,主要统计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方面的信息,目前,该项统计工作与船舶工业统计一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继续承担。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产量、产值进行统计。此外,国家统计局《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只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了统计,未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单列。江苏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监测主要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开展的地方统计工作。

3.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监测与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统计指标不全。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统计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值、产品名称、业主国籍,以及新承接订单、完工订单、手持订单等价值量和实物量指标,缺少财务状况、人员、科研等方面指标[3]。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更侧重船舶数据,统计主管部门关注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造成现有的统计数据无法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开展有效评估。

(2)产业核算困难。《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调查用)新增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自然资源部《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包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9 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未公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此核算目前还是空白。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统计制度,缺少基础数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品与海洋船舶在制造技术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因许多海工装备生产企业植根于传统的海洋船舶工业,造成了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没有分开统计。财务核算时也以企业为整体,而不是单独分离出每个海工产品的成套数据。人员、科研等更是互相交叉,难以分解。加上目前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中,海洋产业从国民经济中剥离存在较大困难[5],使得海工装备产业更加难以科学合理的核算。

(3)产业分类口径不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定义笼统,各部门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理解也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包括通用及辅助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提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其他海洋相关设备与产品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及相关服务。《国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调查用)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四类。

(4)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①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江苏目前海洋工程设备虽然取得了显著性的发展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具体体现在缺乏主流装备设计能力,基础共性技术水平偏低,新型高端装备设计仍是空白[6]。目前国内海工装备领域整体上尤其是深海浮式结构研发方面还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或是与外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和设计[1]。

②同质化竞争未能解决。江苏已经形成了南通、泰州、扬州、镇江四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但是江苏船舶企业内部竞争激烈,没有整体优势,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7]。受后金融危机影响,海洋工程装备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③企业融资难。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慢。企业直接融资的准入门槛较高,能够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或者通过发债获得资金的企业数量有限。民间资本长期得不到有效监管,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

④项目风险大。在国际油价深度调整的阶段,不少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订单遭遇买家弃单。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一方面要承接到项目,顺利交付,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控制好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8]。

⑤创新政策体系构建不全。国家海洋局围绕海洋经济发展,通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专项,支撑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了系列产业政策对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行了重点部署。各部门在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引导支撑时,不可避免的因职能交叉导致资源配置重复。现有的科技创新管理职能呈现出项目化倾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收到压制,创新体系难以形成[8]。

| 进一步做好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建议

(一)形成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监测名录

通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调查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表,通过四位码提取江苏省第四次经济普查名录中对应企业,将规模为大型、中型的企业列为待核实对象。通过调查核实,筛选出涉海比率高、规模大的企业,组成重点企业名录库,作为主要监测对象。

(二)梳理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产品目录

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了解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产品与发展战略,结合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特点及产品的特质,梳理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产品目录,注意保持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衔接。

(三)建立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统计制度

充分考虑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建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慢的特点,以及海工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建立一套定期开展统计的关键指标,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框架。

(四)研究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核算方法还是空白,究其原因还是与海洋船舶产业难以区分清楚。应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产品目录入手,采用增加值率法和行业剥离法相结合方法进行核算。

| 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坚持创新引领,强力推动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突破

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合作联盟等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前沿科学领域布局。

(二)加强平台支撑,提升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功能载体建设质量

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江苏省情进行系统部署,为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功能强、多元化、便利化的平台载体。整合提升涉海园区,重点打造一批海洋工程装备特色产业园区、技术创新示范园区等,形成全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主要载体。

(三)强化要素支撑,蓄积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势能

强化财税政策支持,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重大项目库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国家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省级资金补助,优先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或参照省重点项目管理。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扩大融资规模。

猜你喜欢
海洋工程装备海洋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海洋工程无损检测的特点分析
爱的海洋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基于采购优化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材料追溯管理技术研究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