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功效明显 问题逐步显现
——2019年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2021-01-31 01:40□邱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营业额综合体总数

□邱 为

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运作模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在美化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也已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零售渠道的新力量和“三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扩大流通、促进消费、便民利民、增加就业、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促进商贸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总体发展情况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GDP 达到4000美元为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的初步条件,当人均GDP 超10000 美元时,综合体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2012 年江苏人均GDP 首次突破10000 美元,2019年江苏人均GDP 达17918 美元),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增势迅猛。

(一)新开业数量稳定提升

从开业时间看,江苏全省160 个在统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2010 年(含)之前开业的综合体有27 个,年均1.9 个,占现有总数的16.9%;自2011 年开始,新开业综合体数量快速提升,年度新增数逐步攀升至10个以上,2014 年达到峰值,此后虽有所减少,但年均仍有12.3 个,保持稳定增加态势。可见,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个数自2010 年之后增长加快(见图1)。

(二)可出租面积逐步扩大

2019 年,全省160 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全部可出租面积达到1045.9 万平方米,其中,城市商业综合体可出租(使用)面积在1-5 万平方米之间的有54 个,占现有总数的33.8%;5-10 万平方米之间的有84 个,占现有总数的52.5%;10 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有22 个,占现有总数的13.8%。从近年来新开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可出租面积看,可出租面积有扩大化趋势。2019 年开业的13 个综合体中有8 个可出租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

(三)总客流量增势迅猛

图1 各年份城市商业综合体开业数量分布情况

2019 年,全省160 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合计客流总量达到178331 万人次,其中,总客流量达到百万人次以上的有147 个,占现有总数的91.9%;总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有67个,占现有总数四成多。与2016 年、2017 年相比,总客流量分别增长75.7% 和49.4%。其中,客流量超百万人次的分别增加40个和31个,超千万人次的分别增加23个和16个,增长势头迅猛。

(四)入驻商户数量众多

2019 年底,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商户数合计达到29863 个,其中,自营、联营商户为2306 个;租赁商户为27557 个。入驻商户数达到100 个以上的综合体有126 家,占现有总数的78.8%;入驻商户数超200 个的有53 家,占现有总数的33.1%;商户数分别比2016 年、2017 年增长65.9%和53.4%。

(五)期末从业人员逐年增加

2019 年底,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共吸纳就业23.8万人,其中,自营、联营商户从业人员为2.2 万人;租赁商户从业人员为21.6 万人。期末从业人员超过1000 人的有102 家,占现有总数的63.8%;期末从业人员超过2000 人的有35 家,占现有总数的21.9%;与2016 年、2017 年相比,期末从业人员分别增长37.2%和31.5%。

(六)行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19 年,全省160 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124.2 亿元,较2018 年增长17.4%,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自营、联营商户销售额239.6 亿元,增长9.2%;租赁商户销售额884.6 亿元,增长19.8%。销售额(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有76家,超过10 亿元的有28 家,排名前10 位的商业综合体共完成销售额(营业额)316.0 亿元,占比达28.1%,带动作用显著。此外,2019 年,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租金总额93.2亿元,同比增长19.4%。

| 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经营特点

面对网络零售冲击、经营成本上升等方面的调整和压力,实体商业经济积极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作为“三新经济”之一的商业综合体,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经营特点和优势,吸引了大量客流人群,实现了市场销售的较快增长。

(一)经营多采用“统一出租”模式

商业综合体虽然是由企业整体规划、统一管理,但是在具体经营模式上,企业自营或联营的较少,对外租赁的较多。截至2019 年底,全省160 家城市商业综合体中,没有一家采用单纯“开发商自营联营”模式(所有商铺完全由开发商自己经营管理,既不出售也不出租),基本上采用“自营联营+出租”或“统一出租”模式,其中“统一出租”模式更受欢迎。采用“自营联营+出租”模式,即部分店铺由开发商自己经营管理且自担风险、部分出租给经营者并获取租金的有61 家,占38.1%;采用“统一出租”模式,即商业综合体管理单位将综合体内的可出租面积切块以“店中店”的形态统一出租给经营者独立经营,自己按营业面积获取租金收入的有99家,占61.9%。

(二)租赁商户多为个体经营户

2019 年底,全省160 个城市商业综合体自营、联营及租赁商户数合计达到29863 个。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法人单位9636 个,占商户总数的32.3%;分支机构3828 个,占商户总数的12.8%;个体经营户16399 个,占商户总数的54.9%,即五成以上为个体经营户。从单位类型看,自营、联营商户2306 个,其中法人单位、分支机构、个体户分别为1826 个、175 个、305 个,分别占自营、联营部分商户总数的79.2%、7.6%、13.2%;租赁商户27557 个,其中法人单位、分支机构、个体户分别为7810 个、3653 个、16094 个,分别占租赁部分商户总数的28.3%、13.3%、58.4%(表1)。

(三)经营业态以零售为主

从经营业态看,2019 年,在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的总销售额(营业额)中,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51.3亿元,增长16.1%,占全部商户销售额(营业额)的66.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2.6 亿元,增长22.9%,占全部商户销售额(营业额)的22.5%;服务业实现营业额120.3 亿元,增长14.3%,占全部商户销售额(营业额)的10.7%。可见,以零售为主导的综合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餐饮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表2)。

(四)服装鞋帽销售居零售业首位

城市商业综合体涉及行业广泛,以零售业为基础。在零售业中,树立品牌、讲求个性的各式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店铺受到综合体客户群的青睐,撑起了综合体零售业务的半壁江山。2019 年底,全省160 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共包含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店10686 个,合 计实 现 销 售额317.4 亿元,占零售业商户销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2.2%,居第一位;排名第二位的为超级市场零售,实现销售额137.7 亿元,占18.3%;百货店位列第三,实现销售额129.2亿元,占17.2%(表3)。

表1 2019年城市商业综合体商户分布情况

表2 2017-2019年城市商业综合体商户销售额(营业额)情况

(五)服务消费增长迅速

随着经济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在满足基本物质层面的生活消费需求外,文化型、享受型、娱乐型消费愈加成为新热点。2019 年,全省160 个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电影院共156 个,实现营业额23.1亿元,增长12.6%;教育培训类商户共1215 个,实现营业额21.7亿元,增长22.5%;室内娱乐活动类商户共744个,实现营业额37.3亿元,增长8.0%;理发及美容服务类商户共665 个,实现营业额8.6 亿元,增长21.1%;健身休闲活动类商户共275 个,实现营业额7.8亿元,增长9.9%;其他类商户共754 个,实现营业额21.8 亿元,增长19.3%。可见,服务业特别是教育培训类发展态势迅猛(图2)。

表3 2019年城市商业综合体零售业经营情况

图2 服务业各类别数量及营业额同比增长情况

| 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兴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创新活力充分,服务功效明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推进具有重大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江苏集中大量出现仅有10 余年的时间,伴随着综合体的快速扩张,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

(一)总量结构性过剩

截至2019 年底,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到160 个,其中,2010 年以前开业的综合体仅27 家,但在2010 年之后综合体层出不穷,每年开业数量基本都达到两位数,尤其是2014 年一年就开业了24 家,预计2020 年仍将有一批项目上市。通常而言,中小城市应将人均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0.8~1平方米之间,大城市应控制在1~1.2 平方米,照此标准,江苏省苏南地区部分城市已出现城市综合体总量过剩的情况。

(二)区域布局不均衡

2019 年,全省现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三大区域分布上,苏南地区城市商业综合体有92 个,占57.5%;苏中地区39 个,占24.4%;苏北地区29个,占18.1%,区域布局明显不均衡,多集中在苏南地区。在全省行政区域分布上,13 个设区市均有城市商业综合体分布,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居前两位的为苏州和南京,分别有41 个和25 个综合体,合计占到全省总数的41.3%,而连云港、淮安和镇江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个数均不足5个,相对较少(图3)。

(三)业态模式单一

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经营模式大多数仍以商贸零售、住宿餐饮为主,娱乐体验、技术服务、金融咨询等中高端服务发展滞后,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出现了大批量的复制、抄袭、照搬等模式,缺乏创新理念和主题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辐射区域叠加,导致相互间竞争激烈,与现代化社会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不相匹配,不能将城镇商业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四)网络零售带来较大冲击

近年来,足不出户的享受、便捷实惠的网络零售逐渐给了消费者“在家尽享购物乐”的全新生活消费方式,网上零售市场交易额快速增长,对实体零售冲击较大。江苏目前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仍以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超级市场零售、百货零售等经营业态为主体,餐饮业和服务业占比仍然偏小,受到网络销售的竞争挤压,零售业增长趋缓。

| 促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苏城市商业综合体仍然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经营同质化竞争、电商网络购物冲击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共同推动城市商业综合体进一步变革创新。

(一)合理控制增量

图3 2019年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分地区情况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的“地标”,其发展势必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匹配,建议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整体规划,通盘考量城市综合体建设总量、布局和类型,要谨慎规划审批,控制好增量,综合体数量较多的城市和区域可减少或暂停土地供应,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要求,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

(二)重视改造存量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格局,在合理控制增量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如在商业空间与大众创业需求中寻找连接点,加强对存量商业综合体的改造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城市商业综合体健康有序发展,培育商贸经济的增长点。

(三)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创造便利条件和良好氛围,指导引领城市综合体创新升级,统筹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体的产业集聚能力,支持各地培育和引进熟悉现代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的专业管理人才,鼓励和引导城市综合体开发商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健康运动等新业态新模式转型,逐步提高产业发展层次。

(四)丰富服务功能

针对数字化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虚拟场景的缔造,实现商品信息、服务信息共享,增加数字化购物;通过网络虚拟社交平台为管道,拉动消费者零距离参与和企业互动。同时,构建独有的大数据生态体系,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分析,进而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定位产品特点。此外,城市综合体本身应充分发挥实体优势,升级购物环境、丰富服务功能、提升消费体验,打造无所不能的服务综合体。

猜你喜欢
营业额综合体总数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彼欧在中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1 年营业额将翻倍至13 亿欧元
中国餐饮年营业额突破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