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失误中学会成长

2021-01-31 01:06陈复兴
师道(人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缺憾课桌老师

陈复兴

(作者单位:浙江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有人说,书籍一旦付印,就很难再修改;而教育的失误则完全可以在以后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加以改进。此言貌似有理,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书的内容出现错漏还有可能在再版的时候修订,而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你的失误很可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乃至酿成教育悲剧。每一名教育者,都应该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来对待教育,尽可能减少教育失误,当教育实践中出现失误时,要从中学会反思、成长。

一、教育失误的成因

何为教育失误?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看“教育缺憾”。“缺憾”即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教育缺憾,就是教育教学中产生的不完美、令人感到遗憾之处。教育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完全消除缺憾。教育失误则不同,教育失误与教育缺憾的特征、表现与成因有相似之处,有时候也容易混淆不清,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意愿的程度,以及情节、后果的轻重。教育缺憾一般可以归结为专业水平的局限,教育失误则不仅仅是专业水平的问题,很多时候还牵涉到工作责任的范畴。教育失误,一不小心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酿成难以收拾的悲剧。一般而言,教育失误的成因有以下几个:

(一)知识储备不丰富

我们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后喻文化”正在蓬勃兴起。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土著,某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往往比老师更丰富。实施新课改后,教材体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改变,对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不少老师都会面临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某教师在教授“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相关内容时,学生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长时间讨论之后仍然无法理解其中的“时空”概念,转而向老师求教。这位老师毕业以后就失去了追求新知的动力,知识储备的更新远远落后于当代的科技发展,面对学生的问题竟一时语塞,只好找台阶说放在课后来探讨。

当今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我国科技的最新进展如神十二上天、中国空间站、蛟龙号深潜,甚至发送神十二的火箭型号与功能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兴趣点。我们老师如果不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很可能沦为一个插不上嘴的“围观者”,因知识储备的缺乏而汗颜不已。

(二)教学设计有缺陷

每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教学设计缺陷的问题,或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或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准确,或教学流程不够流畅,或教学深度发掘不够等。

某教师在教学“西安事变”时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你认为张、杨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问题二,如果你是蒋介石,你该如何处理当事人?讨论第二个问题时,老师突然发现原本预设的问题是“如果你是当事人,你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当即口头上作了纠正。学生围绕着“杀”“放” 和“关” 讨论得非常热烈,并进行了“杀蒋”与“放蒋”的课堂辩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如果你是蒋介石,你该如何处理当事人”的问题就弃之一边了。

(三)教育方法不适宜

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催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然而,在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因不懂教育的规律、不懂儿童的心理而导致教育方法不当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一本小学教材,要求学生在“米”和“厘米”两个概念中选择一个填入“小学生课桌长30( )”一题中。一位孩子经过观察和测量,发现课桌一般总在60厘米左右,既不可能是30厘米,更不可能是30米。可是,当孩子兴奋地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发现时,不仅未获鼓励,反而遭到老师的奚落:“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填,何必多事!”

(四)突发事件难应对

不少老师所谓的“教育失误”,往往指的是突发事件的应对问题,而且在叙述教育故事时,常常夸大某些单一举措的效果。

某英语课上,一个调皮鬼拿着一本漫画书在桌子下津津有味地看着。老师发现后恼羞成怒地把他的漫画书狠狠地摔在地上。谁知那孩子气嘟嘟地把书拾起来,嘴里还一直嘟嚷着。老师再次把他的书往讲台上一扔,他又从讲台上拿回去。老师不让,他竟然对老师吼起来:“我放书包里不可以吗?”于是,老师只好让课代表请班主任来,他才骂骂咧咧地跟着出去了。

后来,老师意识到自己对待孩子太粗暴了,心中有愧,就郑重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学生道歉。没想到这调皮鬼竟赶紧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其实我也有错!”刹那间,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五)缺乏同理心

有的老师缺乏同理心,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且往往耐不住性子,急于求成,造成了严重的教育失误。

某女生身体瘦弱,脸色苍白,常请病假,学习成绩全班最差。别的学生都在夏天按校规换上了短袖校服,她还整天穿着长袖。老师找她谈话,每次都低着头,支支吾吾的,谈多了就干脆请病假不来。为此,班级丢了流动红旗,年终得了个“B”。

某天,她又因为值日迟到害得班级扣分。老师火冒三丈,决定要狠狠惩罚一下她,于是罚她扫地一周。她很认真地扫了三天,第四天却说头有点晕,想去医院看看。后来,孩子生病住院了,可能要办休学手续。老师一边庆幸甩了一个包袱,一边又出于道义去探望她。到医院才得知:孩子3岁时,胳膊和上半身都被开水严重烫伤,皮肤不能排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8岁时又患上红斑狼疮,随时有生命危险。她为了不裸露烫伤的胳膊而不肯穿短袖,又因为红斑狼疮的治疗而经常请假,然而却说在班里很快乐,很想早点回去上课……

二、正视教育失误,学会自我成长

人非完人,在一个老师的教育生涯中,教育失误也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那么,如何在教育失误中学会自我成长呢?李镇西老师说:“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的区别,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在教育失误中实现自我翻转,必须有高度的教育敏感与精准的教育判断,在种种教育表象之中透视其深层的内涵和本质,积极干预,有效应对,从而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带给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主动学习,坦承不足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主动学习,才能明白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困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也认为,teach(教学)是弥补知识短板,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促使繁杂概念浅显化,找到并弥补自己知识漏洞的好方法。在这一层意义上,我们教师无疑都是幸运儿。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后喻文化更凸显了这一论断的真理色彩。做教师的,不一定在所有的知识领域都要比学生懂得更多,但一定要善于为学生建构学习型组织,实现更为有效的创新性学习。

(二)反复盘课,自我提升

教研活动中有一个词“磨课”,意即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这里可以发明一个词“盘课”。 何为“盘课”? 就是借用玉石界“盘玩玉石”的做法,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复的玩味、思考、改进,使其越来越接近成熟乃至“化境”,通过自我提升来补上知识短板。

“西安事变”教学片断中,教师的做法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然而,那个“写错了”的“蒋介石如何对待当事人”问题是否能变成教学资源呢?这就需要思考:学生对“西安事变”之后的历史发展了解多少?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这一主题的探究性学习,课堂上又如何进行互动和讨论?如何巩固这一活动的成果?这样,学生将受到更深刻的人文教育。在反复、不断的自我盘课中,老师的教学水平无形中就得到了提升。

(三)遵循规律,改进方法

教育方法当然见仁见智,不过“尊重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自我尊重,教育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无疑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规律。

以“小学生课桌长30( )”中选填“米”还是“厘米”一题为例。学生在现实观察中,发现了课桌的长度是60厘米左右,这种发现和探究的精神当然值得肯定,教师说“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填”无疑应该批评。然而,直接肯定、鼓励学生,或者说一句“你真有心”,是否真的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呢?

我们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能否设问:既然课桌长30厘米的情况并不存在,那么课桌的什么地方可能存在30厘米的情况?学生再次去观察和测量之后就会发现,课桌的宽度在30厘米左右。这样,学生们观察和测量的能力、探究和质疑的精神就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稳住阵脚,妥善应对

教育现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变动不居。面对突发事件,教师需要稳住阵脚,妥善应对,将非预设性情境与教育目的无缝对接,做到“歧路”而不“亡羊”。

每一次突发事件产生,学生们都会怀着各种心态观看老师和当事人的反应,即便最不想学习的孩子也会精神高度集中。教师绝对不能用遏止的方法封堵学生的嘴,而应趁热打铁,把突发事件转化成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因素。

在“漫画书引发的师生冲突”这一事件中,教师只是感知到“自己对待学生的粗暴”,并没有再管“漫画书”这一引发冲突的导火索。粗暴的应对方法当然值得检讨,“孩子为什么会看漫画书”是否更值得深究呢?当事学生究竟是英语课的内容听不懂、学习跟不上,还是遇到了其他什么事情,或者对老师有什么误解或不满?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搞清楚,就贸贸然赶去公开道歉,学生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突发事件的反思和应对中,老师和学生都要学会成长。

(五)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教师具有同理心,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以“有严重烫伤史的红斑狼疮女孩”为例,她的瘦弱、苍白、常请病假、大夏天也要穿长袖,其实已经向老师发出了非常强烈的身心健康信号,只是当事老师囿于教学成绩和个人威信的考量,对此熟视无睹。在“值日迟到”这一关键事件中,老师不但没有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对她祭以重罚,直接导致了她住院治疗乃至休学,这教训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我们必须对学生身上传递出来的信息高度敏感,还需要借助同伴尤其是心理委员等渠道加深了解,从而避免误判,造成不良后果。

任何教育失误,都有一个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演变过程,教师只有透视教育失误才能实现自我翻转。对待教育事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要像对待火灾隐患一样,防患于未然;同时,帮助学生持续产生成长的正能量,从而避免形成教育失误乃至教育悲剧。

猜你喜欢
缺憾课桌老师
方便调节的课桌
缺憾之美
缺憾之美
搬课桌
课桌上的小闹钟
换课桌
缺憾也是一种美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