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家校沟通问题及其对策

2021-01-31 08:45
师道(人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笔者

黄 敏

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位于西江边, 是由该校周边三个自然村的村小合并而成, 学生也主要来源于这三个村, 另外有少部分积分入学的外地生。 本地生的家长们多以从事鱼虾养殖或者外出到镇上的工厂务工为主,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比较放任, 不太关注孩子们的品行、 习惯与学习, 因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 生活与行为习惯, 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 相对而言, 外地生的家长们学历水平略高于本地生家长, 比较重视孩子们学习情况及配合教师工作。

通过分析整理学生学籍资料、实地家访、 调查研究等方式, 我们了解到, 本校家校沟通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家校沟通的频率不高。 绝大多数家长对家校共育理念认识不足, 平时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教育, 不要说主动与老师们联系以了解孩子情况, 更有甚者, 在老师主动联系家长的情况下, 他们给予老师的回应也是被动的。

2. 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简单。有部分家长愿意关注孩子的教育,但又因自身文化素质水平受限, 往往采取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也大多以打骂解决;与老师联系时以孩子学习成绩为主要沟通内容, 交流渠道也主要是教师家访或参加家长会等方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学生在家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 家校沟通又不通畅, 长此以往, 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就会遭遇各种问题。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现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 谈谈如何解决班级管理中家校沟通的问题, 以便更好落实家校共育的核心理念。

1. 开好家长会, 提高家校沟通的成效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载体, 为了开好家长会, 教师要有明确的主题, 有必要在会前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 力求深入了解家校教育的问题。 在家长会上, 教师的工作汇报既要做到点面兼顾, 也要有所侧重。 比如开学初的家长会, 教师要向家长们介绍班级学生在校的学习、 生活等整体情况, 表扬进步学生但是也要实事求是地将学生的思想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告知家长。 此外, 开学初的家长会还要详细地介绍班级学期工作计划, 争取家长们对学校、 班级教育工作的理解、 支持和配合。

家长会的作用不仅是让家长们配合学校工作, 同时也是为了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 比如我班的小梁同学, 学习成绩优异, 父母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 却忽视了对他进行劳动方面的教育。 小梁母亲在会后有所反思, 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 她制定了家务劳动积分制, 如洗碗积2 分、 倒垃圾积 1 分, 累计 20 分就奖励他一份心仪已久的礼物,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 搭建微信平台, 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

微信是QQ、 电话联系之后出现的最为流行的网络交流方式, 在这样的形势下, 发挥微信平台的沟通作用, 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与家长建立起积极的良好伙伴关系。 对于家长工作时间不稳定且时间长等情况, 微信上的沟通交流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 班级微信群除了沟通家长、 发布学校和班级活动通知之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推送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短文, 供家长阅读学习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 针对班级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等问题, 先后推送了《学会与考试后的孩子谈话》 《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 等家教文章, 并根据家长的学习能力推送育儿专家李玫瑾的书籍与讲座视频, 与家长一起在微信群里学习并且分享心得。

3. 家长进课堂, 创新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多来自三个自然村, 平时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带他们去外面看一看、 逛一逛,为了拓展学生们的视野, 笔者或请家长们进课堂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或请有特长的家长教学生烘焙、 插花, 创新家校沟通的途径。 例如在中秋节前夕, 笔者邀请在面包房工作的小冯妈妈来学校教孩子们做粤式月饼, 活动当天学生们认真观察每一步操作, 有的学生还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制作要领, 最后孩子们还为自己的月饼设计了独特的外形。

反思自己多年以来的班级管理经历, 笔者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 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只有家校合力、 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笔者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