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训部队官兵复杂环境条件下心理素质培育

2021-02-05 02:04尚江天
政工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演训官兵心理咨询

尚江天

吴亢慈/摄

古往今来,战争从来都是在两个战场上共同展开。一个是以肢体冲撞为主要内容的显性战场,另一个则是以心理攻防为主要内容的隐形战场。随着现代科技元素日益广泛的战场融入,面对面的肉体搏杀在战争中的分量日渐降低,心理攻防、精神攻防、意志攻防的比重明显提升。这一显著变化,对当代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部队演训任务频繁,作战使命重大,加之常年身处复杂地域和密闭空间,精神和心理防线面临的冲击影响日益突出。面对现代战争的残酷考验和能战胜战的本领要求,演训部队官兵必须具备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耐久能力,锻造过硬心理素质。

一、复杂环境条件下官兵心理问题表现

心理素质是人的智力、体力、能力水平及其性格气质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能力的一种表现。它具体包括了智力水平、认知特点、情感状态、意志品质、性格特征和自我意识等。对于军队来说,心理素质不仅是军人战斗精神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实践感到,当前一线部队官兵心理素质状况与日渐加快的训练战备节奏、与日益繁重的演训值班任务、与日趋残酷的心理角力战场还有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陌生复杂地域演训期间。近年来,一线部队演训地域多向延伸,陌生复杂地域演训活动十分频繁,条件相对艰苦、环境相对闭塞、部署转换频繁,官兵心理状况往往会经历一个由“兴奋”到“平静”的变化弧度,继而会出现时而抑郁、时而烦闷、时而焦躁的波动曲线。反应在外在行动上则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干劲下滑、标准降低等现象,导致工作状态难保持、四个秩序受干扰甚至出现违规违纪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训任务的有序高效推进。

二是密闭生存环境待机期间。密闭生存是演训部队官兵的常态训练课目。所处环境密封,不见阳光,官兵缺乏时间概念,常态面临重大险情、断水断电断炊特情的现实考验,心理疲劳度极易增长,心理问题的积蓄期和爆发期明显缩短,极易出现烦躁、压抑等不良心理征候。受不良心理问题冲击影响,官兵在肢体行动上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失眠、易怒等现象,对维持官兵生理机能健康、维护内部和谐稳定、确保各项操作任务顺利完成、常态保持较高战备状态等构成较大影响。

三是遂行作战任务行动期间。作战期间,任务节奏快、强度大,加之面临对手精确打击、小股敌特干扰破坏、强敌干涉介入和心理舆论进攻等现实威胁,极易销蚀自身心理耐受度。身处复杂、多变、严酷的战场环境,官兵容易出现恐慌、焦躁心理,甚至出现心理崩溃,滋生速战厌战畏战情绪。外化为实际行动,则可能出现盲目行事甚至自残、逃离部队等行为,影响部队战斗士气,迟滞部队作战行动,甚至导致作战任务失败。

二、复杂环境条件下官兵心理问题成因

个体心理素质的发展是遗传因素、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演训部队官兵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成因不仅仅存在于复杂环境本身,虽然复杂环境引发的外界刺激能够直接造成官兵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但是造成官兵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复杂环境之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官兵入伍前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能够拿出更多优质资源加强子女的智力塑造,相比而言,对子女抗压抗挫能力的塑造培养比较欠缺。安逸的成长环境使得青年官兵缺少独自面对生存压力和独自破解困难局面的实践体验,无须过多“砺心”便可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致使不少官兵在困难面前容易“不知所措”、在考验面前容易“偃旗息鼓”、在挫折面前容易“一蹶不振”,这是官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始诱因。

另一方面是一线部队官兵心理素质培育体系不够完善。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相互攻心的比重日渐加重。相对而言,一线部队对官兵心理素质的培育还没有提升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从大的层面看,缺少对官兵心理素质培育的理论研究和整体筹划,尚未形成“素质评估—教育训练—实践检验—优化完善”为一体的、完整的、实在管用的体系链条,多处于零敲碎打的状态。从小的层面看,对官兵心理素质培育各具体环节的实践探索也不够经常,如对“复杂环境条件下官兵心理素质评估分析的开展时机和运用手段”“复杂环境条件下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的科学有效处置”等缺少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致使复杂环境条件下演训部队官兵心理素质培育工作仍带有一定的突击性和运动性,影响了“砺心铸盾”质量效益和部队战斗力的综合提升。

三、复杂环境条件下心理素质培育实践路径

实践感到,抓好复杂环境条件下官兵心理素质培育应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和宏观筹划。加强复杂环境条件下官兵心理素质培育是提升一线部队战斗力水平的助力工程,也是需要多部门联动参与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融入军事训练一体筹划,也需要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研究,更需要作为评定战斗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常态加以督导检查和考核评定。要积极打造心理素质培育各环节无缝对接的行动链条。与此同时,紧前梳理形成心理问题“故障库”,切实建设好运用好心理服务“人才库”,为心理素质培育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力支撑。

二是抓好筛查评估和教育训练。紧密结合部队演训、作战任务进程,突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时段,运用调查问卷、测评量表、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对官兵心理素质状况进行筛查评估。依据测评结果,绘制官兵心理素质变化曲线,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人员,纳入心理服务范畴,增强工作针对性。不失时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讲解心理卫生知识,传授自我调适方法等,便于官兵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增强工作时效性。依托演训场和待机地域,对战场环境进行模拟仿真,让官兵置身其中“练胆练心”,进行心理素质“预热”。因地制宜抓好“连体平移”“信任背摔”“合力冲击”等团体性心理互助训练,帮助个体在团队行为中感受自身价值,运用集体力量营造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态势。

三是抓好心理咨询和自我调适。实践感到,心理咨询服务是准确定位心理病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官兵心理问题滋长蔓延的有效举措。开展优质高效的心理咨询服务,首要的是要配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骨干人才。目前,一线部队营连级单位心理骨干人才缺乏、人才效能发挥欠佳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服务成效。要强化人才先行的工作导向,加大人才建设培养力度,打牢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人才基础。要在官兵群体中广泛开展教育宣传,鼓励形成积极参与心理咨询的浓厚氛围,群策群力促进心理咨询服务发挥最大功效。要走开集“心理宣泄、心理放松、心理调节”为一体的自我心理调适路子。依托演训场地和驻地空间,划设相应区域,运用道具宣泄、穴位按摩、播放轻音乐、组织心理放松操等形式,帮助官兵拓宽自我心理调适渠道,及时运用心理素质测评系统开展效能评估,帮助官兵能动管理自身心理状况,构筑坚强心理防线。

猜你喜欢
演训官兵心理咨询
东部战区联合演练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