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油梨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1-02-05 10:01周海兰李绍鹏李茂富庞新华周俊岸欧景莉李菊馨唐桓伟李季东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油梨大岭亲缘

周海兰,李绍鹏,李茂富,庞新华,周俊岸,欧景莉,李菊馨,单 彬,唐桓伟,李季东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2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口,570228)

油梨PerseaamericanaMill,原产于热带美洲,为樟科(Lauraceae)鳄梨属乔木果树,是最具经济价值的亚热带热带水果之一,已在全球广泛商业种植,生产发展迅速,产量与消费量剧增。油梨是一个高多样性的物种,其遗传变异产生了不同品系[1],分别为墨西哥种系(P.americanaMiller var.Drymifolia)、危地马拉种系(P.americanaMiller var.Guatemalensis)和西印度种系(P.americanaMiller var.Americana)。西印度油梨原产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热带低地地区,而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油梨原产于各自国家的中高海拔地区,每个种系都有重要的经济性状,如危地马拉品种的种子小,果实成熟晚,中等耐寒;墨西哥品种早熟和耐寒,含油量高;西印度品种果实大,含油量低,耐盐碱,但耐寒性最弱[2]。此外还有杂交种系,一般以炼油为主,代表品种有博思7(Booth 7)、博思8(Booth 8)、福尔特(Fuerte)等。油梨是集健康、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名贵水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3%),大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B、D、E等),叶酸,大量的钙、钾、镁、钠、磷、硫、硅[3-5],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栽培范围和面积正逐年扩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油梨属异型杂交植物,研究油梨品种多样性,对油梨的深入开发有重要意义。国外,分子标记已被证明在阐明油梨种质的遗传关系方面非常有用,Lavi等[6]应用4个DNA指纹探针(DFP)对油梨进行品种鉴定、特性描述及遗传图谱分析;Mhameed等[7]尝试利用小卫星DNA标记对24份油梨栽培种进行归类、评估和分析;Furnier等[8]对叶绿体DNA、核糖体DNA和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研究来推断油梨的系统发育。此外,还有RFLP[9]、RAPD[10]、SSR[11-14]、ISSR[15]、AFLP[16-17]、SNP[18]已经应用于油梨品种鉴定和分类、种质资源评价、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油梨种质的遗传图谱也已经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构建[19-21]。国内,RAPD、SSR已分别用于油梨品种分类[22]、授粉研究[23]及引物开发[24]。国内关于油梨分子标记研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梨遗传改良和育种工作的进行。本研究对油梨种质资源圃内收集的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54份油梨种质资源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有利于科学评价这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于优化油梨种质资源圃、油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种质资源保存的重复性,提高育种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是从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区收集到的54份油梨种质(见表1),所有材料均取自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油梨种质资源圃。引物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Taq酶、dNTPs均购自TAKARA公司。PCR仪为Eppendorf Mastercycler Pro S,琼脂糖凝胶电泳仪为Biometro Standard Power Pack P25,核酸蛋白仪为Nanovue plus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仪为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的DYY-10C型。

表1 供试油梨种质

1.2 方法

1.2.1 DNA的提取与检测 选取供试种质的健康干净嫩叶,采用改良2×CTAB法[25]提取油梨DNA,并用核酸蛋白仪检测DNA浓度和纯度,DNA原液放置-20 ℃保存备用。

1.2.2 SSR-PCR扩增 试验选用Sharon等[19]和Ashworth等[26]的SSR引物序列,从中筛选出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有多态性产物的引物23对(见表2),对油梨种质DNA进行PCR扩增。SSR-PCR扩增的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参考文献[25]进行。利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PCR产物分离,在60 W恒定功率下电泳1.5~2 h,银染检测参考杨珺[27]的银染法进行。

表2 用于油梨SSR分析的23对引物序列

1.3 数据统计分析

观察电泳图,统计扩增条带时,按同一位置有无条带进行1、0赋值,有带(阳性)记为1,无带(阴性)记为0,形成(1、0)数据矩阵。采用Popgene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利用NTSYSpc 2.1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遗传相似系数计算和UPGMA法聚类,分析54份油梨种质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CA)。

2 结果与分析

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试验结果看出,23对引物扩增产生多态位点在2~10个之间,共产生多态性位点119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位点数5.17个;23对SSR引物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均达到100%,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4~0.39,其均值为0.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分布范围为1.120 8~1.668 9,其平均值为1.321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091 5~0.375 6,其平均值为0.205 9;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在0.171 3~0.553 7之间,其平均值为0.335 6(见表3和图1)。说明试验选用的2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油梨种质资源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适用于油梨种质资源的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

注:1—54表示油梨种质Hass、大岭7号、Fuerte、Bacon、DKM、Pollock、大岭2号、大岭3号、大岭4号、大岭5号、大岭8号、大岭10~15号、大岭17号、芙蓉田1~9号、桂肯大2号、桂肯大3号、热研2号、热研3号、热研16号、热研17号、YN003、YN005、YN006、YN010、YN011、YN016、YN020、YN022、YN027、YN028、大岭6号、大岭9号、大岭16号、Y1-10、Y2-12、Y3-1、Y3-23、Y6-5、Y7-20、Y10-1。图2和图3同。图1 引物AVD013对54份油梨种质的扩增结果

2.2 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54份油梨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54份油梨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划分为4大类群:Fuerte单独归为第Ⅰ类,收集自广西,该种质属杂交种系,在成熟叶片上较为特殊,叶面状态为平展,其他品种均为凹陷,叶柄长度也最长,占叶片长度的1/3以上,明显区别于其他种质,同时,与其他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9,说明在种质间存在最大的遗传差异。Hass、Bacon聚为第Ⅱ类,收集自广西。聚为第Ⅲ类的种质有4份,即Y1-10、Y3-1、Y6-5、Y10-1,都来自海南。余下的47份种质聚为第Ⅳ类,占供试材料的87.04%。第Ⅳ类遗传相似系数在0.77水平上又可分为5个亚类,第Ⅳ-1亚类包括大岭11号、芙蓉田2号;第Ⅳ-2亚类包括大岭4号、桂肯大3号、Y7-20,第Ⅳ-3亚类包括Y2-12,第Ⅳ-4亚类包括热研3号,第Ⅳ-5亚类包括大岭7号、DKM、Pollock、大岭2号、大岭3号、大岭5号、大岭8号、大岭10号、大岭12号、大岭13号、大岭14号、大岭15号、大岭17号、芙蓉田1号、芙蓉田3号、芙蓉田4号、芙蓉田5号、芙蓉田6号、芙蓉田7号、芙蓉田8号、芙蓉田9号、桂研10号、桂肯大2号、热研2号、热研16号、热研17号、YN003、YN005、YN006、YN010、YN011、YN016、YN020、YN022、YN027、YN028、大岭6号、大岭9号、大岭16号、Y3-23(见图2)。

表3 54份油梨种质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参数

图2 54份油梨种质聚类分析

2.3 主成分分析

为更好反应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各种质形成的二维散点平面分布。前3个解释总遗传变异的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10.54%、7.52%和7.01%,占总遗传变异的25.07%。在二维散点平面分布图中,位置越近,表示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则越远。将位置靠近的油梨种质划归在一起,共得到4个主要类群(A、B、C、D)(见图3),相当于聚类分析结果的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更直观地反映出油梨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对聚类结果的直观解释和旁证,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了解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图3 54份油梨种质的主成分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油梨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对其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适用于油梨种质资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

油梨为国外引进物种,在我国发展百年,品种选育有所成效,但资源仍旧匮乏、适栽品种较少及消费市场有限导致油梨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油梨遗传多样性被认为是广泛的,但收集的种质缺乏有力的特性描述和正确鉴定的遗传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油梨的遗传改良工作进行[15]。油梨形态特征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大,即使同品种的果实也可在外观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16],仅根据形态学标记来鉴定种族杂种是一项困难的任务。Ashworth等[13]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35份油梨栽培种和两个野生近缘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Alcaraz等[28]利用16组微卫星序列对75份油梨种质(西班牙本地品种和收集品种)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所使用的SSRs具有高信息量,对油梨种质的鉴定和管理有一定的作用。可见,SSR标记已被应用于油梨的品种鉴定和分类、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重要的园艺性状,如砧木性能、果实质量、收获季节等都与品种有关[29],分析了解油梨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变异,为油梨种质资源鉴定及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4份油梨种质可划分为4大类群,Fuerte单独归为第Ⅰ类,收集自广西,该种质属杂交种系;Hass、Bacon被聚为第Ⅱ类,收集自广西,传统上Hass为危地马拉系、Bacon为墨西哥系,遗传相似度为71%。有研究提出许多被认为是某个品系的“纯”油梨,实际上可能是品系杂交种,例如,Hass是目前商业上最重要的油梨品种,它看起来是典型的危地马拉品种,然而,从后代分析中估计它可能含有约15%的墨西哥品系基因[10]。Fiedler等[10]对油梨品种进行RAPD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品系品种和“cv.Hass”(危地马拉系与墨西哥系杂交)聚为1个类群,遗传相似度为60%,与本研究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本研究的供试Hass,可能是品系杂交种,不是“纯”危地马拉系品种。Y1-10、Y3-1、Y6-5、Y10-1聚为第Ⅲ类,均收集自海南。第Ⅳ类的种质47份,占参试材料的87.04%,收集自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在相似系数0.71处聚为一类,该类群中的品种Pollock为西印度系,我国选育的桂研10号、桂肯大2号、桂肯大3号、热研2号、热研3号、热研16号、热研17号也归为该类群,这说明它们与西印度系亲缘关系密切,可能来源于西印度系,该类群的其他种质也可能属于西印度系。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资源管理中是有用的,可以对油梨种质进行更多的信息分类。收集的油梨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背景复杂,要明确其亲缘关系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要鉴定油梨种质,区分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油梨品种,除了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外,还应综合形态特征、品质性状等进一步评价分析才更为有效。

猜你喜欢
油梨大岭亲缘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河北省赤城县伙房—大岭堡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临海西郊大岭石窟元代造像题名记所见人物考——兼商榷大岭石窟造像的始建年代
小白菜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 和SSR分析
墨西哥油梨生产商和包装商协会将扩大油梨种植面积
新西兰油梨价格将上涨
澳大利亚油梨价格飞涨
冰雪大岭——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