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省(区)葡萄果实病害发生与危害调查

2021-02-05 10:01龚林忠陈徐飞王梦瑶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果黑曲霉炭疽病

杨 晓,龚林忠,张 瑛,陈徐飞,王梦瑶,张 楠,王 琦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京,100193;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430209;3 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南宁,530007)

在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现有面积已达79.9万hm2,是全球第2大葡萄种植国[1]。除宁夏、河北等北方著名葡萄产区外,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在我国南方也都是葡萄种植大省。2017年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67万hm2、产量突破30.84万t[2];2019年,湖南省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万hm2[3];江西省栽培面积突破1.6万hm2,年总产量达30余万t[4];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葡萄种植面积就已超过2.67万hm2[5]。由此可见我国葡萄产业正飞速发展,但同时葡萄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不容忽略,随着化学农药的滥用、抗药性等问题的出现,各地的葡萄产区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葡萄成熟期内,果实病害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其中常见的葡萄果实病害有酸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和白腐病等。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6];虽有研究证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葡萄炭疽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7],但同时也有报道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表现出高水平抗药性[8];而白腐病菌则对多菌灵表现中抗或高抗[9]。与其他葡萄果实病害不同,酸腐病作为2次侵染病害,目前针对其防治并无十分有效的杀菌剂,且研究更多集中在与酸腐病危害密切相关的果蝇上[10]。在我国,黑曲霉病对葡萄的危害问题一直存在,但针对黑曲霉的防治研究却集中在葡萄采后的相关工作中[11],其田间危害及防治研究则相对较少。为了完善黑曲霉病相关研究,本次也将详细调查4省(区)黑曲霉病危害情况。

葡萄病害调查是了解我国各地葡萄病害发生情况的有效手段,对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针对葡萄病害调查的范围大多覆盖面小且更多集中在宁夏、新疆等省份。本次研究将对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4省(区)进行葡萄果实病害调查,了解各省主产区、主栽品种果实病害发生情况,结合用药现状统计调查,为当地今后药剂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依据国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网(www.chngw.net)统计数据,选择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葡萄园及品种进行葡萄果实病害调查。最终确定于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共15个县(市、区)展开调查,详细调查信息见表1。调查时间为2019年6—9月。

表1 4省(区)调查地点信息

1.2 调查方法

1.2.1 葡萄果实病害调查方法 本试验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调查,每点随机选20穗葡萄,共100穗,调查葡萄果实发病情况,计算不同果实病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12]。

0级, 整穗健康无发病;1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以下;3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6%~15%;5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16%~25%;7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26%~50%;9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1%以上。

1.2.2 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方法 调查葡萄果实病害的同时,在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葡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进行交流咨询,并结合分发问卷的形式进行田间农药施用情况调查。

1.3 数据分析

用SPSS 22.0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Excel 2016统计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病害发生情况

通过不同葡萄果实病害田间症状发现[13-15],4省(区)各地主要葡萄果实病害为酸腐病、黑曲霉病、炭疽病、灰霉病以及白腐病,病果典型症状见表2。其中酸腐病和黑曲霉病影响范围最广,4省(区)均遭受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炭疽病危害程度次之,灰霉病和白腐病在各地仅零星发生。

表2 葡萄果实病害典型症状

在湖北省武汉市“巨玫瑰”上,酸腐病发病率达33.0%、病情指数高达18.6,但同一地区不同品种(武汉市的“金手指”“巨玫瑰”)或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上(黄冈市、京山市的“夏黑”),酸腐病危害程度并无显著性差异。在湖南省内,长沙市“红宝石无核”的酸腐病危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发病率、病情指数高达38.3%、24.6。

由江西省“巨峰”葡萄调查结果可得,吉安市酸腐病发病率高达22.0%,而九江市的酸腐病危害则相对较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栽品种“阳光玫瑰”同样遭受酸腐病危害,南宁市、柳州市酸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见表3)。

表3 4省(区)葡萄酸腐病发生情况

如表4所示,4省(区)均有黑曲霉病发生,大多数地区黑曲霉病发病率不超过10.0%、病情指数低于3.0。与另外3省相比,湖北省黑曲霉病危害程度相对较重,在京山市“夏黑”上,黑曲霉病发病率高达42.0%,且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省市。湖南省黑曲霉病发病率最高为5.0%、最低为1.0%,病情指数均未超过2.0。江西省吉安市“巨峰”上黑曲霉病发病率、病情指数高于九江市,但两市之间无显著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阳光玫瑰”上黑曲霉病发病率最高为3.0%,南宁市、柳州市黑曲霉病危害程度无显著差异。

表4 4省(区)葡萄黑曲霉病发生情况

试验结果看出,炭疽病对湖北、湖南、江西并未造成严重产量损失,3省各地区炭疽病发病率均未超过10.0%、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且在湖北省武汉市、京山市未发现明显炭疽病危害。广西壮族自治区炭疽病危害严重,其发病率最高达50.0%、病情指数超过27.1,且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南宁市炭疽病危害程度显著高于柳州市。

除以上3种主要病害外,4省(区)部分地区也有发现灰霉病、白腐病危害,但危害范围相对较小。调查结果显示仅在湖北省武汉市“巨玫瑰”上发现明显灰霉病危害,其发病率为3.0%、病情指数为0.3。江西省九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有零星白腐病危害,两地白腐病发病率分别为1.0%、3.0%,病情指数分别为0.1、0.8(见表5)。

表5 4省(区)葡萄炭疽病发生情况

2.2 果实病害防治用药现状

(1)用药种类见表6。各地使用的杀菌剂主要有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抑霉唑、代森锰锌、戊唑醇和石硫合剂等,主要防治对象为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白腐病。各地病害防治多以化学杀菌剂为主,生物杀菌剂则比较少见。

表6 4省(区)葡萄田间用药情况

(2)用药方式及次数。杀菌剂使用方式以单独喷施或混合喷施为主,侧重预防。每年每种杀菌剂使用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各调查点依据当地具体情况,杀菌剂使用次数存在一定差异,多数集中在6~10次,且于葡萄成熟期前20~30 d停止用药。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5份,结合病害调查结果发现,酸腐病、黑曲霉病对4省(区)均有明显危害,但各地针对酸腐病、黑曲霉病并未给出有效防治方法。针对酸腐病而言,主要利用套袋、诱捕果蝇以及病果摘除等方式控制其危害,但对后期病害较重的葡萄园而言,以上措施并未很好解决问题。黑曲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及时摘除受损果、病果,辅以使用广谱性杀菌剂的方式进行控制。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4省(区)均受酸腐病影响,其中湖北、湖南和江西受酸腐病危害相对严重。酸腐病主要发生在葡萄成熟后期,表现为果实组织软化腐烂,会出现尿袋现象,果实有明显的醋酸气味。酸腐病是2次侵染病害,由酵母、醋酸菌以及昆虫之间共同作用导致[16]。在化学防治上,百泰(毗哇醚菌醋+代森联)、安泰生(丙森锌)、必备、武夷霉素对酸腐病防效较好,防效最高可达到82%~100%[17]。在生物防治领域,清酒假丝酵母 CPA-1能显著降低酸腐病危害程度[18]。酸腐病暴发与果蝇危害相关,研究表明甲维盐和多杀霉素对果蝇有高效毒杀作用[18-19],物理防治方法中,糖醋液诱杀法对果蝇的防治效果较好[20]。建议湖北、湖南和广西3省注重酸腐病的综合防治,并在田间管理中避免因人工操作等导致葡萄果实破损。

广西炭疽病危害较其他3省严重,用药调查表明,当地对炭疽病防治采用的化学杀菌剂主要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石硫合剂、丙环唑等。这几种杀菌剂均为各地常规用药,因此高抗药性的出现很可能是导致广西炭疽病暴发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等杀菌剂对炭疽病菌同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7],建议广西各地结合具体用药情况,合理更换、搭配杀菌剂种类,也可搭配生物菌剂,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

黑曲霉病影响范围较广,并对湖北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黑曲霉病的致病菌为黑曲霉,会引起健康葡萄果柄基部和果粒组织褐色软腐[21]。黑曲霉生长最适温30 ℃[22],因此夏季也成为黑曲霉病的暴发期。目前对于黑曲霉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采后贮藏期,并未报道有效的田间防治手段[23-24]。在生物防治领域,已发现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寡雄腐霉对黑曲霉有较好防治效果[25],且假丝酵母对其也有明显抑制作用[26]。针对黑曲霉病危害而言,目前缺乏有效的田间防治技术,建议各地注重日常的田间管理,及时摘除病果并进行合理的杀菌处理。由4省(区)的调查结果可推断,黑曲霉病危害很可能已成为全国性问题,但目前并无有效田间防治手段,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病果黑曲霉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凯特杧果肉溃败与钙营养关系分析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游离钙离子在‘砀山酥’梨“铁头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本是同根生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
酶法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条件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