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农1号”余甘子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2021-02-05 10:01瞿文林宋子波马开华赵琼玲沙毓沧孔维喜段曰汤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热区甘子砧木

雷 虓,瞿文林,宋子波,马开华,赵琼玲,金 杰,沙毓沧,孔维喜,何 璐,段曰汤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云南元谋,651300;2 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100;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1 )

余甘子又名滇橄榄,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因余甘子果实中维生素C的高含量、高稳定性和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并富含氨基酸、有机酸、酚酸、鞣质、果胶等营养物质,兼具药食两用[1-2],是传统藏药之一。余甘子所含SOD活性物质具有耐热、耐贮藏特性,并具抗氧化、抗衰老等特性[3],在食用、药用等诸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余甘子起源于亚洲热带区域,因其植株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较好的水土保持功效,在我国南部各省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干热河谷区域均有分布,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恢复树种。在云南、广西等地余甘子多作为鲜食水果食用,野生余甘子大多存在着果实小、酸涩严重、果实斑点多、商品性不高、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等情况。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1994年至今长期致力于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2007—2015年大规模对国内余甘子主产区的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保存,通过鉴定比较评价后筛选出“热农1号”余甘子良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育材料来自农业农村部余甘子种质资源保护云南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多年收集保存的169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对照品种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于2015年选育出的新品种“盈玉”余甘子。

1.2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区(以及中试区)分别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马镇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宾川县金牛镇。其中元谋县元马镇属典型的干热季风气候,试验地海拔1 120 m,年均温21.9 ℃,极端高温42 ℃,极端低温-0.1 ℃,年日照时数2 670.4 h,无霜期362 d,基本全年无霜,年降雨量616.7 mm,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6.4倍,年平均相对湿度53.0%。试验地为台地,土壤主要为燥红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6.7。宾川县金牛镇属南亚热带气候,试验地海拔1 620 m,年均温17.9 ℃,极端高温38.2 ℃,极端低温-2.8 ℃,年日照时数2 719.4 h,年均昼夜温差15.4 ℃,无霜期294 d,年降雨量55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63.5%。试验地为缓坡台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7.2。

1.3 选育方法

热区所余甘子课题组于2008年开始对国内外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并采集余甘子种质资源在创新基地内根据其类型分别通过种子繁殖或嫁接繁殖进行异地保存。2015年开始对保存存活的资源进行性状观测、鉴定评价。通过植物学性状、产量、果实性状等指标筛选出优良母株,2017年决选出优良单株,并通过嫁接对优良单株进行扩繁,再对扩繁得到的30株优良株系进行遗传稳定性观测。通过3年的观测,嫁接后的植株性状与母株性状一致,结果稳定。最终确定优良无性系“热农1号”余甘子。同期在云南省元谋县、宾川县等地对“热农1号”余甘子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和适应性试验,对目标性状及遗传稳定性进行重点调查测定。结果显示,群体各单株间生长整齐一致,未发现特异型株,单果性状一致,试验林和嫁接后的“热农1号”余甘子能较好保持亲本材料的优良特性。同期还在保山市潞江坝、楚雄州牟定县等地区推广试种,均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2019 年12月“热农1号”余甘子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认定,编号为“云R-SC-PE-055-2019”。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特性

2.1.1 植物学性状

“热农1号”余甘子与对照品种“盈玉”余甘子相比,叶片面积大,叶片宽大,平均叶长24.41 cm,叶宽4.26 cm,小叶片叶尖反卷,叶片颜色浓绿;新生结果枝条为浅绿色;结果枝粗、短而直立;花序紧凑,黄绿色,平均雄花数2 133朵,雌花36朵,均显著多于对照“盈玉”,雌雄花平均比例为1.7%(见表1)。

表1 2015—2017年“热农1号”余甘子与“盈玉”余甘子植物学性状对比

2.1.2 果实外观及品质性状

通过试验对比,“热农1号”余甘子的果实比对照组小,但是整体产量更高,种植5年后基本达到稳产,单株产量平均达到25 kg,对照“盈玉”单株产量为12.5 kg。“热农1号”果实扁球形,黄绿色,果形适中,大小均匀,最大单果质量14.08 g,平均单果质量12.3 g;果肉与果核完全分离;果实酸涩味不明显,味微酸,果肉回甘,纤维少,肉脆,水分适中。对照“盈玉”余甘子纤维粗,果实酸涩,无回甘,果肉与果核不分离。

对“热农1号”和“盈玉”的总糖、总酸、总酚、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等6个指标进行了比较,“热农1号”余甘子的总糖含量、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3项指标高于对照“盈玉”余甘子,而总酸、总酚、维生素C含量低于对照“盈玉”。口感上“热农1号”更优于对照“盈玉”,更适宜于鲜食(见表2)。

表2 “热农1号”余甘子与“盈玉”余甘子果实性状与品质性状对比

2.1.3 物候期

“热农1号”余甘子一般“立春”左右开始萌动,花期从3月初持续到3月中下旬,早于对照1~2周;现果期4月20日左右,早于对照30 d左右;果实成熟期9—10月,早于对照50 d左右。

2.2 栽培技术

2.2.1 适宜范围

“热农1号”余甘子适宜于云南年均温18~23 ℃,年降雨量500~1 000 mm,年日照时数≥2 600 h,海拔1 600 m以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流域,排水良好,土层厚度50 cm以上的阳坡、半阳坡、平地上均可种植。

2.2.2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嫁接)。砧木一般选择云南各地适应性强、种子出苗率高的本地野生种。可先在苗圃地统一进行播种,待主干直径长至2~5 cm时即可进行嫁接,一般选择砧木粗度2~3 cm为宜。在云南各适宜种植区每年开春后2—3月或下半年10月嫁接为宜,嫁接方法采用劈接,锯砧木的高度应根据砧木的情况确定,以20~30 cm为宜。嫁接时削平茬口,然后用劈接刀于断面1/3处劈一垂直接口,接口深3~6 cm(深度与接穗削面同),原则是大砧木用大穗条,小砧木用小穗条;接穗长6~10 cm,有2个或以上饱满的芽为宜。将接穗下端芽的两侧斜削成长约3 cm的楔形削面,使有芽的一边稍厚,另一边稍薄,要求削口平滑成偏楔形,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劈口中,深至微露削面上端,注意务必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薄膜带从下往上呈覆瓦形绑缚好切口(必须绑实扎严,不能透气,无顶芽的接穗应用薄膜带扎严)。嫁接后及时进行蚂蚁的防治工作;并在2周后对砧木进行抹芽,以后不定期进行抹芽;成活至嫁接口完全愈合后再用刀片在嫁接膜上垂直地面轻轻划一刀,解除捆绑。

2.2.3 栽培种植

余甘子适应性强,耐贫瘠,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不高[4],为达到丰产,宜选择具有灌溉水源、土层50 cm以上的阳光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定植。定植前6个月整地,定植穴规格为0.5 m×0.5 m×0.8 m,株行距以3 m×4 m为宜,每667 m2定植55株。定植穴挖后充分暴晒,雨季来临前回填,施足底肥,底肥可用农家肥15~20 kg+复合肥1.5 kg;栽植深度以根颈部与地面相平为宜。栽植成活后加强管理,施氮肥和有机肥,以促进植株生长。追肥以少量多次为原则,距茎干10 cm左右挖穴施肥。丰产树每667 m2施氮10 kg、磷肥18.9 kg、钾肥23.8 kg[5]。

2.2.4 病虫害防治

经过几年从选育到栽培扩繁,“热农1号”余甘子主要病虫害以煤污病和蚜虫、介壳虫为主。煤污病主要危害果实和枝叶,此病的发生与蚜虫和介壳虫这类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特别是在花期后开始着果时要加强蚜虫的防治,冬季注意防治介壳虫,将是减少煤污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并注意种植不能过密,适当修剪,树冠做到通风透光,抓住施用药物的关键时期能有效防治这3种病虫害[6]。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丰富,南方各省热带亚热带区域以及各热区和干热河谷区广泛分布,在云南省内受气候环境多样影响,野生余甘子资源尤其丰富,且实生群体变异较大。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余甘子资源收集和育种研究,福建、广东汕头等地相继选育出粉甘、兰丰、玻璃甘、枣甘、扁甘、秋白、六月白、玻璃油甘、白玉油甘、狮头、软枝、青皮等品种[7-10]。云南省虽资源丰富,但由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获得的优异品种较少,目前仅有高黎贡山糯橄榄[11]、保山1-3号、“盈玉”[12]等几个品种。“热农1号”余甘子的成功选育将进一步丰富云南余甘子品种资源。

“热农1号”余甘子具有果实大小均匀、果菜好、丰产且产量稳定、口感佳适宜鲜食、成熟期早等优点,在中试区性状表现优异。通过“热农1号”对云南几个地区野生无病虫危害的植株进行品种改良,并进行多年多点试验观测,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均表现为耐干旱、抗病、耐贫瘠、丰产性好的特点,显示群体各单株间生长整齐一致,未发现异型株,通过嫁接繁殖都较好地保持亲本材料的优良特性。无性系F1、F2、F3代植株特征明显,具有高度的表型稳定性。“热农1号”余甘子现在主要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和大理市宾川县两个地区推广种植,约4万株,随着种植推广的逐渐深入,该品种广受当地农民的青睐,需求量逐渐增大,栽培面积正逐步扩大,体现出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热区甘子砧木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谱写热作新篇章
——《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关键技术专刊》刊首语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
藏药余甘子茶的生产工艺及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定向退火条件下柱状晶形成及连续扩展的相场模拟
葡萄砧木——抗砧3号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初探
滇西热区柚早结丰产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