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火龙果产业现状及国际合作发展路径探析

2021-02-05 10:01彭宏祥何姗珊廖慧茜黄凤珠陆贵锋韦丽兰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火龙果种质越南

曾 媛, 彭宏祥, 何姗珊, 廖慧茜, 黄凤珠, 陆贵锋,韦丽兰

(1 广西农业科学院, 南宁,530007;2 广西名特优果品有限公司,南宁,530007)

火龙果(Hylocereusundatus) 原产于中南美洲,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1]。19世纪中期,火龙果被法国牧师引入现在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pitahaya (Hylocereusspp.)最初是由哥伦比亚驯化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火龙果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仍然鲜为人知。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和生产地区的增加,火龙果因其显著的健康效益越来越受市场欢迎。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大规模种植这种“奇异的超级水果”,印度、南非等国家也准备大规模商业化种植[2]。火龙果被推崇为“水果界的未来”,有望成为继香蕉、杧果和木瓜之后,发展最快的热带水果之一。越南是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国,火龙果也广泛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的一些地区[3]。在热带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这种水果作物已经广泛种植,并具有商业规模。

1 越南火龙果生产与贸易概况

火龙果在越南已经生长了至少100年,越南拥有种植火龙果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4]。1995年,越南以“龙珠果”(越南语为Thang Loy)为名,成为第一个在世界市场上销售火龙果的国家[5]。越南在火龙果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一。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将火龙果列为越南11种具有竞争优势水果中的第一种。根据越南农民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越南火龙果出口额超过11亿美元, 约占越南果蔬出口总额的30%。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种植园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越南火龙果生产面积约5万hm2,其中白肉品种约占95%,红肉品种约占5%。符合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标准的生产面积约9 000 hm2。越南火龙果主要分为八大生态种植区,几乎所有省份都有零星火龙果种植。平顺、隆安和前江三省已发展为大规模的集约化火龙果种植区, 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占全国93%以上(见表1)。平顺是越南火龙果最早的种植地,也是最大的产区,有众多知名品种。越南火龙果种植时间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在大规模产区一般是10—11月种植。平顺因为缺水,种植时间集中在雨季的5—6月。火龙果在越南南方一年四季几乎都能产果,北方产量比南方低,因为北方秋冬季气温较低。

表1 2018年平顺、隆安、前江三省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情况 %

2007—2019年,越南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步上升。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55 400 hm2,是2007年的5倍。2007—2016年种植面积快速扩张,每5年翻一倍,产量更是每5年翻两倍,2019年的产量达到124.2万t,是2007年的7倍,说明产量比面积增长更快,单位面积的产量得到了提高。出口额一路攀升,2019年达到13.7亿美元,只有2018年较2017年出口额稍微下降,其他年份出口额均不断增长。越南火龙果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是中国(占80%以上),其次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2018年出口额下降主要是因为火龙果价格处在低位。越南火龙果出口额受中国市场影响大,每当中国市场消费停滞不前,越南火龙果价格和销量就下降。虽然2018年火龙果价格较以前的年份大幅度下降,但农民们仍然在继续扩大火龙果种植面积。许多农户放弃稻田、菠萝田和鱼塘,转而种植火龙果。农户认为稻田和鱼塘的收益没有火龙果稳定,火龙果更有前途。经历2018年短暂低谷后,2019年出口额回升(见表2)。

表2 2007—2019年越南火龙果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额

越南火龙果加工产业不发达,80%以上的火龙果以鲜果形式销售。国内销售量为15%~20%,剩下的用于出口。国内销售通道是本地农贸市场、超市和贸易商。火龙果是越南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水果,越南出口商需要为他们的产品寻找替代市场。为提升产品价值和促进种植,也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日本、欧洲和北美等高价值市场一直不接受越南火龙果,认为其质量低劣,缺乏法律和食品安全问责制。如果小种植者和出口商能够进入欧洲和北美新的高价值市场,越南火龙果的种植利润会显著提高。

2 越南火龙果技术及科研进展

位于前江省的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隶属于越南农业科学院,离胡志明市75 km,是越南最高水平的国家果树科研机构,下设水果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是从事热带果树育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单位,开展蔬菜、火龙果、龙眼、柑桔等品种选育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火龙果是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研究的主要水果,所内设有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和火龙果示范基地。火龙果示范基地主要是为种植户展示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方法。所内有30位科技人员承担火龙果技术推广服务。越南政府部门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安排种植户到所内学习火龙果栽培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品种选择、立地建园、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近年来新选育的主栽品种有红肉LD1、紫红肉LD5、白肉LD17和LD18。LD5是LD1和Cho Gao-Tien Giang Var杂交育成。LD5全年都可产果,鲜食加工皆可,目前已授权给Hoanghau公司。LD1、LD17和LD18都是高产品种,产量为40 kg/柱。已筛选出3个前景较好的火龙果新品种,研究人员正在检测产量、品质和贮藏时间,预计2020年至少推出1个品种进行商业化种植。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提倡有机种植,建议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效果较好。针对日益严重的东方果蝇问题,推出自主研发的“SOFRI Protein”多点喷洒进行管控。越南火龙果进入高端市场面临着品质和采后处理技术的局限。近10年来,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在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GAP发展等多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

3 制约越南火龙果产业发展主因浅析

3.1 品种单一,名称紊乱,新品种选育推广滞后 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已获得越南农业部审定注册的品种有红肉LD1和紫红肉LD5等红肉系品种,但尚未有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实地考察火龙果主栽区前江省和平顺省以及分销胡志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现,果园和批发市场皆是白肉品种。科研机构虽有红肉品种推出,但越南农户和消费者对红肉品种认知度和接受度低,没有相应的生产和销售。越南白肉品种味道较寡淡,甜度较低,不符合大众口感。红皮白果是将火龙果转化为主流水果的一个最大障碍[5]。

关于火龙果品种名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6-7]。实地走访越南主产区得知,越南火龙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命名制度,产业各个参与主体可能对同一个品种取名不一。越南和中国新品种推广路径一致,也是科研单位—企业—普通农户。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是越南火龙果新品种选育最重要的科研机构,选育出新品种命名后,选择适宜的产区交给企业经营推广,而企业获得品种权后再次命名,普通农户种植时可能赋予不同名字。这造成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品种有不同名称,十分不利于后续研究和管理。通过在前江省普通农户果园调研发现,研究所科研人员有时也无法确定农户所种植的品种名称,这说明越南火龙果名称管理体制有待加强完善。

越南选育的新品种和已商业化的品种罕有黄皮等特色火龙果品种[8],说明新品种选育研究相对落后,种质资源还未能物尽其用,这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北美和欧洲是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等南美产区进口黄龙果。黄龙果和传统的红皮白肉品种相比,甜度更高,更受西方人欢迎。品种资源引进、评价、选育和杂交研究不足。特异、抗病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3.2 科技支点撬动力弱,科研领域融合度低 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是越南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专业果蔬科研机构。目前共有160位职工,含98位科研人员。虽有30位科技人员承担火龙果技术推广服务,但从事核心业务的良种选育科研人员数量不足。科研人员隶属育种、植保、采后技术、市场营销等部门。在单一物种上,未能形成基于全产业价值链的科研合力。越南科技与国际科技水平差距大,科研人员水平有限,科技服务工作效率不高[9]。很多科研论文是以越南语写作出版的,不利于信息全球共享。火龙果崛起成为越南重要水果,占水果种植面积的6%。但科研和技术人员相比行业规模,严重不足,科技支撑力较为薄弱。近年来针对技术链的许多领域进行了科研活动,提高了生产力,但优化这些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持续的科研活动来解决[10],如病虫害、品种低劣、运输过程中的采后损失、火龙果季节性等。

以色列20世纪70年代开始火龙果研究,科研实力雄厚[11]。南美的哥伦比亚是火龙果的原产国。但越南的科研团队与以色列和哥伦比亚均未建立有实质性的合作研究。越南没有积极拓展和别国的科技联系,学术交流不够繁荣,未能实现火龙果科研界的互联互通。国内的广西农业科学院和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但受经费等条件限制,实质性火龙果科研合作较少。

4 中越火龙果产业差异性分析

中国正迅速成为火龙果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仅次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越南。中越两国海陆相接、人文相近,消费偏好相似[12]。中国已允许从越南正式进口火龙果、红毛丹、杧果、龙眼、荔枝、西瓜、香蕉、菠萝蜜等8种水果,并获得了水果检疫证书。从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示范基地可以看出,越南火龙果种植栽培以粗放为主,栽培模式、管理水平以及平均单产相对落后于我国,但其火龙果生长所需的地理气候环境优于我国。中方有科研、技术和资金优势,越南有自然资源、国际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优势。

5 越南火龙果产业国际合作发展策略

5.1 信息创新,开发信息查询系统 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建有火龙果种质资源圃。2016年认定授牌为中国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目前收集保存有不同植株、花和果实类型的火龙果种质资源400多份。针对现存种质资源已建立起火龙果种质资源数据库。后续可把越南南方园艺研究所的火龙果种质资源纳入数据库,升级改造系统为国际火龙果种质资源系统。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有查询和统计。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对在越南收集到的代表性种质资源鉴定评估后,发现尽管名字不同,越南市面上的大部分品种,都和我国国内的现有品种高度相似。使用国际火龙果种质资源查询系统,再结合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来进行品种研判。对两地所存有的种质资源进行分析鉴定和品种划分。

5.2 合作创新,编织跨国科研网络 科研无国界,创新永不停。通过科技合作,可将全世界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科技成果的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从而解决合作双方共同面对的科学技术问题。在现有火龙果跨国科研人员网络的基础上,可成立国际火龙果科研联盟,聚集全球从事火龙果相关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实现科研人员同频共振。联盟依据全产业价值链条细分各个专业科研小组,如育种、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后保鲜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编织无缝对接交流网络。设立国际火龙果资讯网站,作为成员之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联盟成员固定时间召开联盟会议、学术会议和技术培训。以全球火龙果研究为大背景,共同分析比较已完成的科研项目,确定未来火龙果的科研趋势。早前火龙果育种是科研热点,近几年开始有市场营销、采前采后研究。联盟可构建大型旗舰项目,涵盖火龙果全产业链研究,如品种选育、采后技术、培训推广等。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种质资源交换便捷绿色通道,特别要聚焦哥伦比亚、墨西哥等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13]。

5.3 育种创新,树立市场导向思想 摒弃以往陈旧的科研育种概念,注重市场调研,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消费者喜好来选育受市场欢迎、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品种。比如单果大小以往是选果的重要标准,传统观念都认为越大越好,但随着消费者观念更新,更加注重卫生和健康,以及西方分餐制的流行,以往大家庭式多人共食的饮食方式已经开始改变。近年来社会变革加剧,家庭结构和以前大相径庭,特别是经济实力中上的家庭,家庭成员比以往大为减少。而消费能力强的中青年人,单身比例越来越大。针对以上情况,以后可选育单果大小适合单人食用的品种。现有市场品种大小不适合单人食用,一般只能食用一半,另一半只能放冰箱冷藏,影响品质和口感。选育小、轻、优的单人食用精品品种必将受到市场青睐。投资是稀缺决定论,找好细分市场,将获得高额回报。在越南实地调查发现,越南南部种植火龙果自然条件优越,在低、中、高海拔地区均有种植。在高海拔的大叻市,气温比越南其他城市低很多,7、8月温度已低至20 ℃左右。在如此低温的环境,大叻仍有零星火龙果种植,可对大叻火龙果进行分析研究,评估是否属于耐寒品种。培育耐寒品种可进一步扩大火龙果生产的地域范围,市场前景广阔。

5.4 规划创新,打造果园休闲综合体 为实现火龙果产业的多渠道收益,对果园进行规划创新。果园升级转型,从单一种植园区转型为特色水果休闲综合体[14]。越南平顺在2020年1月首次推出火龙果果园之旅,为游客提供种植知识科普和摘果体验,但产品还不够丰富。可设置国际农业休闲旅游规划科技项目,充分挖掘果园价值,综合考虑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使各项效益最大化。越南火龙果主产地恰是越南各大网红旅游点。如平顺省的美奈,既是全球闻名度假圣地,又种有大片火龙果。升级旅游线路和产品,引流客群至火龙果园。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科普+轻食+购物的一条龙服务。这样游客能得到多层次多方位的体验,种植户又增加了创收渠道。

猜你喜欢
火龙果种质越南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越南百里“银滩”
火龙果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
美味的火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