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在心灵,走在当下

2021-02-05 00:19龚循明
中国美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物象陶瓷太空

龚循明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六、七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十一届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五四”奖章获得者,首届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贵州民族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国稷美术馆学术顾问,上海龚循明陶瓷艺术馆馆长。曾任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陶瓷是人类最早的造物之一。陶瓷文化延绵万年,其中蕴含了人类绘画艺术的母语。在半坡彩陶艺术中,多见人们对自然的描绘及情感的寄托。例如舞蹈纹彩陶盆,虽是陪葬品,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因此,它是艺术品,涵盖了艺术传达的基本要素。

我从事陶瓷绘画 40 余年,在我身边有诸多热爱陶瓷绘画的同人,在这些艺术家身上,勤于思考、浸于劳苦、孤独坚守等词语已不是褒奖,而是常态,虽九死而无悔是他们精神的写照。

如果说乐在其中,是的,我尽享孤独之乐、跋山涉水之乐、寒夜守望黎明之乐,但其间的苦涩几人能知?

艺术的求索常常令我陷于迷惑,我又常常不甘于沉于迷途。在本文中,诸君可以读到我在迷途中追索的一些浅识或偶得,真诚、直白、不掩饰地诉诸笔端,是求同人批评。

当今世界绘画的探索与表达万象纷呈,虽迷人也易迷目。中国艺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经各种思潮、观念、实验,今天看来,有意义而缺实效,艺术家何去何从,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

十几年前,当代艺术家的试验“失败”,中国绘画的各类试验也止于迷惘,陶瓷绘画在“叫卖”声中失去了本源。我在几经彷徨后决绝出走,踏上了“向西”的路途,想效仿孔子的西游、老子的西出去寻找,去溯源,常常是孤旅路上浮想联翩。一年之中,有半年在路上。地理溯源是为心灵溯源铺路,文化溯源重点放在东方文明、艺术的缝隙中,试图在先贤们不经意的诗意流淌中去引渡某种精神回归当下,是为溯源初衷。此一阶段,确立立意花费四年有余,创作阶段延续十年。

在陶瓷绘画的创作生涯中,我逐渐认识到陶瓷绘画不应成为中国画或油画的“衍生品”或仿像。陶瓷绘画应呈现自我,有自身的语言媒介和语言词汇特征。

什么是陶瓷绘画?带着这个疑惑,我反复思考,坚持在陶瓷文化的历史缝隙中去寻找,从东西方的绘画历程中去印证。我的创作过程历经开片瓷的纹理演释、橘皮状釉面的“光波”闪现、硅酸盐材料的“玻璃相”生发,出入青花、色釉、彩绘等不同“瓷的诸生相”中,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和数十年的沉积,我得出的结论是“走出材料”,不倚重材料!材料与我的创作同步行走,彼此自由,不为所累。

走出材料,材料便无贵贱之分,能为我所用的皆是好材料;走出材料,材料才不会被工艺所限、不会被地域所限、不会为特色所限、不会为技法所限。这样,材料也鲜活起来,生动之至,自我执言。

我抛弃了材料的重负,不再为呈现材料所囿,转而注重对材料本身的研究,与各画种的创作者一样徜徉在对艺术的研究当中。因为我是将陶瓷材料作为绘画的本体,所以必将会遇到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的表达问题。最近十来年,我的探索如下:

1.开片釉、橘皮状、玻璃相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应用的语言探求和写作方式。

2.注重避开上述方式带来的限制而走向自由——人和材料的双向自由。

3.由此进入纯粹状态,挣脱材料呈现的技巧、技术的束缚而生发出去技巧、去表象、去视觉冲击的创作方式及由此而生的艺术语言自由,走向纯粹。

4.由纯粹状态在创作中体验无经验、无技法,乃至无具体物象传达的绘画创作方式,即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去实现人和材料的自由行走。

5.综上所述,在创作过程中“不刻意”地生发陶瓷绘画的语言。

面对绘画创作,携材料行走,以绘画的纯粹传达为要务,我的个人感受是:

1.去物象并非抽象,而是进入物象内核的写实。不可否认,众多的绘画存在囿于技巧、陷入创作面貌雷同的陷阱,挤在一起可谓“同道中人”。鲁迅先生曾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此言在文学中当有深意,但却不能完全套用于艺术创作。譬如人若在太空中行走,由于摒弃了自身的重负,在无路可寻的太空中何尝无处不是路?再者,太空何象?难道太空不是物象?若是物象,象在何处?象为何形?此才可谓“大象无形”!

2.近些年来,我的创作坚持去物象的创作理念,为创作打破了束缚。笔墨当随时代,由此引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国内外的众生相一直让我处在一个不明白的状态。但强烈的直觉告诉我,对事物的不明白也是一种最真实的感受,由此我创作了一系列传达此种感受和态度的作品,我做了真实的记录。

3.物象无形,何以技法呈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理论已不足以描述当下物象,故我强调自由行走、走向纯粹。自由行走,必弃所累。对于艺术家而言,重在自觉,敢于放弃自我所得,包括经验与技法,从而进入纯粹状态。自由养无限生机,纯粹呈无限生机,在此途中养就创作方式、生发材料语言。绘画去物象仍是去常态象、表象,去技巧炫耀是让技巧从语言之需而非喧宾夺主。

绘画艺术非为悦人之术,更非恶心之图。绘画是心灵的行走,是自由行走的痕迹,是人与画的携手,是纯粹而非强加的呈现,是本质的写作而非形象的描述,是画与人的体验而非内容的铺陈。

2021年3月中旬于景德镇

猜你喜欢
物象陶瓷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如何与物象相处
趣图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陶瓷艺术作品
太空遇险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畅游太空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