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外一篇)

2021-02-12 00:36杜韦慰
延河·绿色文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味子腊肉味道

杜韦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一个馥郁芬芳、盛世金秋的季节,在这庆丰收的欢乐日子里,灿烂的阳光充满着喜庆的味道,秋日的田野荡漾着丰收的微笑,林间的小鸟吟唱着动听的歌谣。每到这瓜果飘香的秋天,也是五味子成熟地季节,望着大街上的竹筐里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红扑扑的五味子,它总能勾起我的味蕾,更是勾起儿时的许多美好回忆,勾起我无限的乡思。

说起镇坪的五味子,那令人口齿生津、馋涎欲滴的情景,实在叫人不能忘怀。它长在大山深处,城市的人大多只知道五味子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上说五味子禀天春升之木气,得地东方之木味,能敛肺滋肾,涩精上泻,生津敛汗,却不知道五味子也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气味温和宜人,味道酸甜清爽,口感极佳。

金秋时节,当走进大巴山深处,那依山傍水,山山相连的大山褶皱里,山坡上,林间溪畔上,抬眼仰望,在树与树叶之间缠绕的藤蔓,你会看见那一串串火红的、乌红的、青绿的五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鲜艳夺目。青绿的是即將成熟,味道酸涩;火红的属于刚刚熟好,酸甜可口;乌红的是已经熟透了,甜美多汁。五味子树是多年生落叶藤本,属木兰科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择地势的生长,阴山阳坡,河沟低洼之处都可觅见它的踪影。它通身是宝,树是上等的绿化树种,而果实可作药用,也可当水果食用和饮料、酿酒制造果汁保健方面等。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代李绩(苏敬)撰《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我们镇坪的老辈人习惯称之为秤砣儿,年轻人则称之为五味子。

大巴山上到处都繁衍生息着各种珍果,满山遍野最平凡而易见的当属五味子了,它就像大巴山的女人们一样,大山深处的乡村生活,让她们谦逊又害羞,不喜欢在人面前夸耀自己。她们勤劳善良美丽聪明勇敢坚毅!她们从一出生就在大巴山里生活,山的巍峨与质朴深深地感染着她们。她们喝山涧之水,食山谷稻米,烧山林木柴,宿高山之巅。她们每个人都有或幸福或苦难的阅历,或浪漫或淳朴的爱情,或开心或沉重的往事……尽管她们的故事像巴山郁郁苍苍的草木,普通得没能成为山外人的话题,但她们相夫教子、劳作持家、孝敬公婆等方方面面的作为,无疑像沙粒中的金子、海底里的珍珠,弥足珍贵,灿烂夺目,散发着力量和温暖。就如同五味子一般,没有骄人高雅的风度,没有特别诱人的浓郁芬芳,没有耀人的艳丽姿色,但它却有顽强的生命力,酸、甜、苦、辣、咸诸味俱全,有极高的药用保健价值。却只是在山中的藤蔓之间静悄悄的舒展自己的英姿。散发出一缕缕独特的芬芳,真可谓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在秋天到山上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采摘五味子,并给我们介绍五味子的功效。那些零食水果都稀少的年代,有酸酸甜甜的五味子吃,觉得幸福极了。但看到他们腿上手臂上都是挂伤的血痕,又让人心痛不已。

记得那一年秋天,爸爸说带我们兄妹几个去采摘五味子,我们兴奋不已,刚进山的时候一路欢笑一路歌声,等到多走一段,山大沟深,树林茂密,荆棘丛生,稍不注意手臂和腿就挂出血了,爸爸在前面用镰刀左劈右砍,为我们当开路先锋。又走了几里地,我们几个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都坐下不想走了。这时两个背着东西的姑娘健步如飞地走到我们面前,只见她们高原红的脸蛋上淌着汗珠,洋溢着微笑,大背篓上面都有两个装得满满的大麻袋包,看到我们坐在路上她们就用打怵支着背篓歇歇脚。我们就问她俩背的什么?还有多远能够找到五味子?她们说她们一家人都在山顶上种药挖药材,每天从早上开始背药材下山,一天走八次。前面不远处就有五味子树架了。爸爸介绍说知道山顶上的这一家人,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几个儿女在脱贫攻坚中依托这片大山勤劳致富的故事,我们心里对背药材的姑娘肃然起敬,爸爸又鼓励大家说马上就到了,加把劲,冲上去吧。我们又鼓起勇气往上走,又上了一面坡,转过一个弯,几架五味子出现在我们眼前,那一串串红彤彤的五味子特别醒目,青绿色的则隐藏在枝蔓间,看着那一树树美味的果实,我们的疲累一扫而光,心里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对那两个姑娘充满了敬意,对爸爸的鼓励充满了感激,不然我们今天就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了。大家无比兴奋地上树采摘,边摘边吃,牙齿吃不动了才开始装篮子,爸爸哥哥背着大背篓,我们几姐妹提着小竹篮,不一会儿就把背篓、篮子装得满满的了。树顶上有几串看起来特别漂亮,哥哥抱着树准备摇下来,爸爸赶快阻止,说不能使劲摇免得破坏树的根部,那样明年就不长五味子了。我们满载而归,因为有收获的喜悦,下山竟然没有觉得累。回家了妈妈就分装成很多份,让我们送去给街坊邻居,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好东西和大家分享。

这一次上山采摘五味子的经历让我们收获多多,懂得了什么叫坚持就是胜利,知道了什么叫勤劳致富,历练了一回吃得苦中苦,方能收获甜中甜的人生体验。

岁月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不过须臾。从指尖划过,还来不及感受,一切已经化为绕指柔。眼看父母亲霜染黑发,容颜斑驳,步履蹒跚,再也无法带我们去大山上采摘五味子了,我却常常会回想这袅袅而去的时光,那些珍藏于心的美好回忆。我想这个周末我要带上我的孩子去采摘一次五味子,不为吃,只为拥有这样一次经历。

腊肉飘香

镇坪腊肉不仅是新年的味道,更是故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

曾几何时,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多保存一些食物蔬菜度过漫长的冬季,把洋芋、红薯等放在地窖里。可是肉类的保存设备根本就没有,为了能够把肉保存,聪明的先辈们惊奇地发现盐可以防腐,于是每年腊月杀年猪的时候便用盐抹肉,悬挂于灶头通风处,待水分一干再烧点柴火熏一熏。熏好了再把肉拿来做菜吃发现味道浓香四溢,较之于新鲜的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便一代代传承下来。由于腊月是辞旧迎新、杀猪熏肉的最佳时节,便美其名曰“腊肉”。看到一个个农家小院里杀猪宰羊,家家户户的房梁上挂满了腊肉,准备好了丰实的年货,一股浓浓的年味便扑面而来。

如今冰箱冷柜都成了家庭日用品,腊肉不再是为储存而制作的食品了,腊肉已经成为各大超市都有的特色农副产品,在农村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是乡下热情好客的人们招待最尊贵客人的招牌菜。

每次看到色香味俱全逗人嘴馋的腊肉,就想起小时候妈妈切五花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站在边上抓起来就吃,一个个吃得满心欢喜、小嘴冒油的那些记忆一下浮现在眼前,爱和温暖溢满心头。

在镇坪,冬至一过,进入数九寒天,气温才真正转冷,肉食不进冰箱也能放上几天不变味。宰杀年猪的,宰杀鸡、牛、羊、鸭、鹅、鱼的,便开始拉开阵势。每逢单日的黄道吉日就开始屠宰喂养了一年的猪,为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忙碌。杀年猪是一年的大事,可不能马虎。技术精湛的杀猪匠是村里最忙碌的人,家里村民送的好酒好肉堆成山,为的是杀猪时一刀见红,博得来年人财兴旺的好兆头。

村里一户人家杀年猪,邻居们都会主动前来帮忙。男的在院坝里帮忙杀猪,女的则进厨房里帮忙,做一顿丰盛的杀猪饭,镇坪人管这顿饭叫吃“庖汤肉”。猪不再叫时,水也烧开了。大家齐心协力将大肥猪抬到水锅旁的大腰盆里,由杀猪匠掌瓢,开始往猪身上淋滚开水。年猪的毛退得干不干净,关键在于掌瓢人淋开水的经验。按着杀猪匠的吩咐,左右一边一个人拿着刮子在腾腾白雾中一身抖动,像在跳一曲激越的健身舞。一阵紧张忙碌的刮毛后,两边同时喊“一二三起”,一头白白净净的大肥猪便被铁钩倒挂在早已支好的楼梯上。梯子的意思是“步步高”,寓意来年更好更丰收。杀猪匠熟练地开始进行后续分割肉块、上卯子等工作。切割之前还会拿来一杆大秤称一下,当发现一整条猪太重称不下,会分成两半称,虽然几经折腾,主人家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丰收的喜悦让人们脸上溢满幸福和满足。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腌制晾曬熏炕自己喜欢口味的腊肉了。猪肉用盐巴加上花椒粉、辣椒面腌制后一条条挂在柴火灶上方的横梁上,小火烤浓烟熏。还有少数人家不熏,就挂在通风阴凉处自然晾干,故陕南人又称这样做成的腊肉为“烟熏肉”和“风干肉”。无论是蒸、煮、炖、炒、焖都可以,口感好,味道香,让人欲罢不能。镇坪腊肉尤其是“腊猪脚、五花肉和腊排骨”是最美味的,自小吃镇坪腊肉长大的人,自忖陕南腊肉的真味也是其他地方人无法体会的。至今每个镇坪人恐怕都有一家煮腊肉,香飘几十里的记忆。我记得小时候,只要妈妈炒腊肉,几条街的孩子们一闻到肉香都跑来了,眼睛愣愣地望着锅里的腊肉口水嘀嗒。妈妈的性情温柔善良,厨艺高超,煎炸烹炒样样拿手色香味俱全,爸爸亦是豪爽好客之人,所以平常日子经常都会有人来蹭饭,到了过新年的时候家里更是天天客满。腊肉不仅是故乡的味道,新年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是镇坪人浓浓的乡情,是远方游子的乡愁。

腊肉大江南北皆有产出,但真正能够让人吃过之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却不是很多。镇坪腊肉就是那种让人看了就想吃,吃了忘不掉的好滋味。我的家乡陕西安康镇坪,地处陕西南极的丘陵山区,山清水秀,盛产腊肉,“镇坪腊肉”以其香味浓郁、油而不腻、口感爽滑的独特美味形成一个非常驰名的品牌,名动大江南北,邻近县份之人言腊肉必称镇坪。镇坪人所称的“年猪”,每一头都要用猪草杂粮饲养达半年以上才出栏,曙坪、上竹等镇村甚至有喂养至一两年的大肥猪,膘肥体壮形似肉牛,令人啧啧称奇。镇坪腊肉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美味标识,是源于其优美的自然风光,镇坪地处陕西南极,是大巴山最后的秘境,天然富硒带,天然氧吧,这里有灿烂的阳光、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大山里各种灵花异草。很多外地人都说镇坪的猪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所以猪肉的品质好,绿色有机无污染。是这一方绿水青山造就了镇坪腊肉的高品质、好滋味。镇坪县城以西南方向曙双路二十公里处,曙坪镇就以盛产美味闻名的镇坪腊肉而得名为巴山腊味小镇。这里的农民因为镇坪腊肉而富甲一方,家家有存款,户户住洋房。巴山腊味小镇成为镇坪县的特色旅游小镇,这里的美山美水,美景美食让四方游客交口称赞。这一方水土孕育了这一方美食美景,这里的农民借助美食美景脱贫致富奔小康,真可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镇坪人吃腊肉的做法很多,我最喜欢的有三种:一种是镇坪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打菜,就是用腊猪蹄子或腊排骨加一点鸡肉、几个小干鱼清蒸,一揭锅,肉味香醇可口,汤味丰腴浓厚,满屋飘香,我们给这种蒸盆命名为“妈妈的海陆空”。另一种是腊五花肉加青椒蒜苗炒。还有一种是正在切的五花腊肉,每一片都是色泽金黄,质感透亮,香气袭人,爽口解馋,让人顿觉胃口大开,再沾上一点豆腐乳,简直是妙不可言。这些都是我记忆里无法替代的美味。

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会恋着那乡土,田间的蟋蟀、鸟鸣,村里的鸡叫、狗吠都是原生态的音乐。地里的洋芋、红薯、甜苞谷都是我们可口的零食。房梁上的腊肉、香肠是我们解馋的灵丹。山坳里的人家随着光阴走动,小楼里弥漫着山风。在大巴山黑黝黝的土地上,那些挥舞的锄头、劳作的身影也让人觉得恍若仙境。所有的一切跳动着无限的生活气息,牵动着无限的乡愁。

猜你喜欢
五味子腊肉味道
腊肉和臘肉你肯定搞混了
闲话“腊肉”
快乐的味道
五味
爱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我家秘方
五味子茶治失眠
南昌的佳肴
真正的五味子,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