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写作:从应试写作走向生命写作

2021-02-13 16:19杜二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样态主体生活

杜二敏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

可以预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未来学校的积极推动下,未来时空中的人们将会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与现实世界以及虚拟空间中的人、事、物进行智慧互联,这种生活样态在当下已经萌芽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正可谓未来已来或者正在到来。进入21 世纪20 年代,教育改革持续进行,并且不断走向深入,在积极关注教育世界中学生当下生命存在的同时,赋予他们在未来时空中具备优异的表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的。写作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写作中、通过写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借以“真正实现写作教学活动的人格化,将写作这项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与人的生命成长、发展及完善相联系”[1]。通过写作活动与学生的当下生活、未来图景建立优质链接,更是未来写作的应有使命。

一、未来写作的意涵与样态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进行书写,以掌握知识、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活动,借以与自我、他人、社会建立多向而积极的连接。作为一种写作样态,未来写作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当下生命成长乃至未来发展为旨归,创设多元化的情境,布置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或者学生主动捕捉生活情境与学习契机,持续思考并展开写作活动,是立足于学生的当下生活并指向他们未来世界的活动样态。未来写作既指学生作品的写就过程,又包括根据特定目的,师生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深化先前作品,以增进理解、丰富意义的过程。教师积极策划与学生不断创写形成的有效合力,助推未来写作表现出多种样态,具体包括:班级播报、视频演讲、百家讲坛、个人作品集(班报)、学生作品研讨会①、脚本写作、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写作的成果表现形式“还可以是一个网页、一个APP或者结合其他媒介的某种形式。譬如说,游戏。游戏里面有个工种,叫做游戏策划,和小说家的角色非常接近,都是先构筑一个世界观,然后去创作一个故事,有人物、剧情、情感”[2],并基于故事进行表演,也构成了未来写作的重要形式。未来写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既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写作素养,又要求他们拥有创意策划与表演能力,思、写、说、创、演等表现性乃至表演性活动在未来写作活动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由此可见,未来写作是学生知识、能力与精神积极在场之下,发生在对所表达事物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彰显出写作主体素养的动态化,写作作品形成的过程性与长期性,写作成果样态的多元化,折射出未来写作是以个体写作为原点,在小组、集体修改完善与后期制作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蕴含创意、项目化表达的建构性写作活动。它既是个人心智努力的表征,又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生命的创造性存在。未来写作的主体参与形式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种,前者包括视频演讲、班级播报、学生“百家讲坛”等;多主体参与的形式包括学生作品研讨会、班级史诗、全班共写日记、视频播报(这里指两人及两人以上的播报形式)、微电影拍摄等。不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写作活动,充分彰显了“学中写,写中学;思中写,写中思;做中写,写中做”[3]63的有机统一。未来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活动与项目式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彰显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超越了应试写作,走向生存写作,目的在于生命写作。长期浸润在这样的活动中,连同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共同开展的多元化活动,学生将逐渐形成“全面占有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人格”[4]208-209,这也是践行教育理想的积极表现。

二、未来写作的特点

(一)多主体共生

一般而言,写作是一项个体性活动,具体流程为:在特定的写作环境(多为教室)中,教师创设写作情境,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理解写作命意,促使他们运用综合能力开展写作活动,并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加上后期评价活动,构成完整的写作活动链。未来写作与一般写作具有共通之处,比如,前期作品的完成过程;与之不同的是,师生对未来写作持有的理念与开展的实践发生了变化,加之学生写作动机的差异性、写作目的的个体性,无不彰显出具备多元智能的学生根据自身优长完成作品,并且参与到作品的后续加工过程中,从不同视角审视并完善作品,使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样态。项目化、综合性作品的完成需要多人合力贡献写作智慧,比如,班级史诗、全班共写日记等活动内蕴着全班学生的力量,凸显出未来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元化,成为学生教育生活的集体书写;微电影脚本写作也需要凝聚多主体智慧,进行共同写作;后期拍摄同样也是一项有趣且充满挑战的活动,需要编剧智慧、挑选角色、积极排演,整个过程需要多主体深度的理解力与鲜活的表现力。其他样态的未来写作活动,如个人作品研讨会、百家讲坛、班级播报等,也需要多主体智慧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未来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主体性不足、初期作品稚嫩等情形,在教师的积极推动与写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将能够逐渐掌握写作知识,增强写作能力,建构写作主体,促使未来写作走向新的阶段。总之,未来写作或以个体独立进行,或以小组参与、或以集体共写的方式开展,连同后期加工,令作品在原有基础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生命样态:或变身为视频演讲、班级播报、微电影的脚本以及自导自演的微电影,等等。学生多主体积极参与,并且充分发挥各自优长,促使未来写作焕发出生命活力,进而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就此看来,未来写作多主体共生背后是学生具备自由自觉选择写作样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充分信任、积极鼓励与多维践行,最终实现能力的有效养成。

(二)多能力相协

写作原本就是一项需要多种能力相协调的综合活动,未来写作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元,需要在思、写、说、创、演等多种能力共同参与下,开展写作并持续进行后期活动。这些能力相互融合,形成有效合力,正如视频演讲、班级播报、百家讲坛、微电影制作以及参与演出等活动,都是在主体对写作内容不断完善并且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演练而形成的综合能力。从作品角度来看,多能力相协有助于作品以更多元、更完善的样态呈现出来。从学生角度审视,完成自己的作品设计或参与同伴的作品加工,一方面需要学生个体内部多种能力协同运作,形成个体能力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力与能力的联合共创,达到群体能力的优势互补,不同个体多能力相协共同推动未来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写就作品并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

(三)多感官联通

人体各种感官原本就处于联通状态,有时为了研究需要将之拆开,分门别类加以训练与培养。学生生命的应然状态为具身投入,身心具浸,心智融入大脑,大脑融入身体,身体处于环境中。未来写作的主体对自我、他人、社会葆有开放的心态,充分打开并联通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凝视生活,聆听生命,触摸事物,品味人生。在未来写作过程中,学生自觉打开并尽情体验感官的互联互通,打通自我生命,投入到未来写作过程中,促使写作活动顺利完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能力、丰富情感、理解自我、认识他人。正如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所题格言,“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3]92它与荀子强调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效儒》)”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另一侧面说明多感官联通并且协同参与,对写作主体能够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未来写作作品后续加工的过程,亦需要感官互通,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力、积极的创造力与敏锐的洞察力”[4]84。从感官互通意义上看,未来写作作为综合性写作项目,蕴含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创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未来写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逻辑、心理逻辑、问题逻辑、活动逻辑、生活逻辑等,重组写作资源,通过贯通、建构、增补、赋境等处理,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世界与意义世界”[3]17,进而寻求自我、发现他人,理解生活。

(四)多活动相融

在未来写作活动中,“好奇、动手、体验、表现,乃至关联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而整体的、生活的、经验的、真实的则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显著特点”[3]37。教师需要破除写作是静态而单一的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设置探究性、建构性的写作活动,创设学生多“写”、多“说”、多“听”、多“思”、多“表达”、多“表演”的教育情境,赋予未来写作以多重意义,在动态化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增强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丰富其学习体验。在当下生活乃至未来世界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获取新知的路径越来越便捷,思维也表现出更加活跃的特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学生在未来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写作、视频演讲、播报、编剧、演出、网页制作、app 设计于一体,写作活动情境呈现出动态、丰富而多元的特点,正如钟启泉所说,“在多元情境中教授的知识比在单一情境中教授的知识更容易促进迁移”[5]。借助多活动相融的未来写作,学生寻求到表达自我与表现自我的合宜方式,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投入写作全程,被束缚的学生自我得到解放,本质力量得以彰显。从形式上看,写作作品完成之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班级播报,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思维应变、心理素质、情境适应等综合能力。在多元化写作活动中炼就的能力,如果具备合宜的情境,则有助于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也因此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写作兴趣与更为积极的学习状态,从更长远的时空来看,则能够赋予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更加优异的表现。

(五)多学科共助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写作活动也因之打上了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特点。作为综合性活动与项目式学习,未来写作打破了语文学科本位,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姻中获取了丰富的资源:从材料获取和运用上来看,未来写作既有语文学科提供的丰富养料,又离不开其他学科的积极贡献;从思维能力养成来看,语文与其他学科共同承担着通过未来写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优化;从方法上审视,汲取自语文学科所学之法,同时借鉴其他学科,共同助力学生写作活动的全程开展。比如,需要全班参与的“班级史诗”“班级日记”,因为写作主体的兴趣不同,关注点存在差异,写作心理需求不一,写作内容与形式必将凸显出多学科共助的特点。不可否认,在写作过程中,打开自我、联通学科、积极投入的学生更容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悠远辽阔的时空中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自由自觉联通多学科知识、能力、方法成为必然。未来写作过程中的“多学科共助要求学生突破学科界限,借助多学科视角理解自我、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当然,多学科共助促进未来写作,充分理解有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尤为必要,并且有意识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开展未来写作,建构意义”[6]。

(六)多场域开展

一般来说,写作活动主要发生在教室,师生共处一室,借助前期教师的指导,学生开展并完成写作任务,加上后期的写作评价活动,构成完整的写作活动链。相比较而言,未来写作活动往往会突破教室,在多种场域中开展,其场域选择原则集中表现为:一切有助于写作主体更好发挥、促进作品更为完善的场所均向学生敞开,用于开展未来写作。比如,身处教室的学生或者自由写作,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作品;在录音室或者在家中,录制演讲视频,将作品和演讲活动完美融合;或者在班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腾讯会议、钉钉等云空间进行班级播报;如果进行微电影拍摄,则会根据剧本需要,选择合宜的场景,完成拍摄工作。未来写作的后期制作活动,是在多元情境中实现的作品“重撰”,既是对前期写作的深度加工,又是对作品的情境化与丰富性再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作品、自我、他人乃至社会形成了更深的理解力。

三、未来写作的实施基础

(一)全情投入当下生活

“因为生命的基本特质是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换,具有主动寻求发展的能力。学生、教师、课程、学校都是生命体,不断向外吸收,向内转化。”[7]学生全情、热烈而积极地投入当下生活,如饥似渴地进行“吸收—转化—再吸收—再转化—……”的螺旋式上升活动,成为他们未来写作的重要条件。学生个体的生活具有多相性与多维性,表现为对当下生活的积极体验,全面而充分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形成创造未来社会的广泛适应力。“尽管对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仍可能进行学习,但是全身心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泰勒所指出的,教育是学习者自己积极努力参与的过程。”[8]76全情投入当下有意义生活与学习的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更好地建设写作资源库,拓展写作视野,提升写作思维,也即安德烈·焦尔当所言,“当个体处在一个赋予学习以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就会得到促进”[9]。

(二)对未来生活充满想象

根据学生写作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写作教学的素养等条件,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是写作教学活动的常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提升,对自我与生活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不可否认,学生的生活境域既根植于当下时空,又具有现实的超越性,故而他们一方面基于当下需要进行生活,另一方面对未来生活进行想象,或者对未来生活世界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预演或演练。写作成为连接当下和未来生活的重要活动,未来写作更是学生基于当下生活、创想未来的活动样态,投身当下生活,在优质的写作生态中,学生努力获得知识、增强能力、丰富体验,在现实时空中理解自我与他人,进而理解生活;与此同时,以持久、深入的写作状态想象未来生活,从而获得游刃有余开启未来生活的能力。

(三)建构优质的写作生态

学生个性不一,智力优势存有差异,写作亦能够为学生提供创造力彰显的空间。以多元智能理论审视,学生存在不同的优势智力,反映在未来写作活动上,则表现为有些学生擅长写作,有些善于策划,有些则富有表现力,有些在网页制作方面技高一筹,个别学生则集多种能力于一身,在未来写作全程中如鱼得水,尽情发挥。学生在写作的不同环节积极表现自我,赋予未来写作以多重创意,他们淋漓尽致的表现得益于优质写作生态的持续滋养:教师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为作品完成之后的持续加工与不断完善提供多维度支持,甚至全程参与学生的未来写作活动。正如未来写作的有力倡导者与积极践行者王君所言,“与其说我在教孩子们写作文,不如说我在努力为孩子们建设一种理想的写作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写作文不是作业,不是任务,起码不仅仅是作业和任务。在这里诞生的作品,像一棵棵树,每一棵都有自己的根,都能开自己的花,都可以结自己的果。这些树共同组成了一个大花园子。在这里,有人在奔跑,有人在散步,有人在野炊,有人在吟诗,有人在唱歌,有人在酣睡……总之,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由的,舒展的。写作,就是这些生命自然的生长和绽放。”[10]213作为富有创意的活动样态,未来写作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成为学生写作创意的自由彰显,以及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进而解放了学生的身体、联通了他们的心理,丰富了他们的精神。

(四)全媒体积极助力

“数字化一代成长于万物互联互动的多媒体数字化环境中,他们通过获得的信息主导自己的行为和步调。”[11]当下学生即数字化一代的原著民,他们身处全媒体覆盖的世界之中;在未来时空中,个体更是与全媒体有机融合。因此,充分发挥全媒体的积极作用,将写作活动与全媒体进行联姻,已经成为推进未来写作活动不断优化、走向深入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即师生开展写作活动,写就作品,以及后期的不断深化,均离不开全媒体的有力支持,脚本创写、视频演讲、班级播报等活动尤其如此。有时,“为了确保演讲视频更为引人入胜、精彩有趣,还可以整合视频、音乐、动作或者其他等视觉材料。”[8]179总之,写作任务的开展,尤其是后期活动制作在全媒体助力下,促使作品更为完善,主体力量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四、未来写作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写作是学生针对特定主题,经由教师指导,借助一定材料,在特定时空完成的理解自我、建构意义的活动,它需要调动多种感官、付出心智努力才可能呈上完美之作。而未来写作是学生站在当下、展望未来所进行的过程性、综合性、项目式写作活动,内蕴着多角度理解主题,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富有创意地呈现作品等要求。当然,学生未来写作过程中的前期作品肯定存在有待完善之处,经过长期不断创写,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得到增强,他们必将能够借助更为多元化的身份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建构意义。因为写作是意义建构的活动,不断建构的主体身份,为未来写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后期开展的班级播报、视频演讲、脚本创作、微电影拍摄等活动,对学生生命的丰富、心灵的叩问、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有助于写作共同体的建立

在教育世界中,学生既作为个体性存在,又生活在集体中,作为关系性存在,因为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师生聚集在一起,围绕写作活动,酝酿构思,共同研讨,激发创意,完成写作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写作共同体应运而生。在写作共同体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所开展的活动,均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为了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能够更为优异地表现自己,并为每一个成员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开展活动。未来写作既是关于个人心灵的书写,也是小组或集体合作的结晶,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写作中面临的挑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聚集在一起,以共同体的方式联合共创,为作品的完美呈现创造了机会,并且提供了可能。

(三)建立与未来生活的优质连接

未来写作突破了单一、狭隘、机械的写作样态,表现为多元化的写作样态、多维度的活动形式以及多向度的能力养成,既是建立在当下生活基础上的积极书写,又颇具想象力地描绘未来生活,储备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方法与视野,提升思、写、说、创、辨、演等综合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进而与未来生活建立优质连接。学生既生活在当下,又对未来理想生活充满憧憬,因此他们所开展的每一次未来写作活动,不但是当下知识、能力、情感、体验的积极表现,而且也是为实现理想自我所做的积极努力,正所谓在写作活动中隐藏着未来生活的积极样态。当学生从当下生活迈向未来世界,带着已经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学会的方法、拓宽的视野,他们能够更加自由且自觉地以多元化的方式书写生活,建构意义。

(四)促进写作评价的重建

在当下写作教学中,经过长期实践,既形成了针对一般学生的共性写作评价量表,也有教师为特定年级学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量表,它们共同构成了评价学生写作作品的衡量标准,有助于完成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促进作品在现有基础上达到不断完善。未来写作样态从写作理念到写作实践都发生了变化,已有评价量表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具有积极作用,发挥着甄别优秀作品、提升写作素养等作用,但还不足以完成对学生未来写作作品的评价,因为未来写作“不仅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提交作业,还是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放大自我的过程”[10]253。作品由内而外、自始至终无不蕴含着学生的心智努力与实践智慧,因此作品完成时间的长期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态、后期制作的心智投入、由作品所带来的对写作主体乃至写作参与者认知结构的改变等要素,都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未来写作的评价呈现出长期性、全程性、多要素、多主体等特点,这意味着评价者突破原有评价标准,邀请多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考量参与写作任务的学生,针对写作活动全程,多主体展开评价活动。“有些未来写作作品运用传统写作评价标准,特别是以应试作文标准进行衡量,可能算不上优秀之作”[12],但从全程视野、整体思维审视,作品融入了写作者的积极思考,具有多主体参与性,以多种活动样态表现出来,蕴含着写作主体以及活动参与者共同的心智努力、创意表现与智慧共生。未来写作的性质要求评价标准的重新设定:将作品置于更为宽广的空间中以及更长远的时间内,接受多主体、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可以借助以表现与分享为特征的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进行评价作品,也即“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3]65,运用到未来写作上,需要记录学生作品的完成过程、具体实践与作品样态,以此评价学生的表现力与实践力。可见,未来写作的评价标准对已有写作评价标准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完善。

五、结语:为实现自由自觉之人生而书写

在当下乃至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知识本身是否蕴涵了某种生活方式呢?迪尔登(Dearden,R)十分推崇一种叫作‘自主性’的生活态度。他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证明知识的传授、不断学习的确能培养这种自主性。在他看来,所谓的自主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对想些什么与做些什么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他倾向于对自己的初步的判断做出批判性反思;三是,他倾向于把这些初步的和反省的判断的实际信念与行动整合起来。”[4]143正是通过包括未来写作在内的教学以及学习活动,学生不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借以营构自主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总之,未来写作是基于对当下生活的充分体验,在通往美好未来的路上,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并享受借助未来写作进行表达自我、联通他人,并与未来理想生活建立优质连接,因为这种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被学习深深吸引,并吸引学生产生持久学习更多知识的强烈渴望”[8]228。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未来写作活动,学生将能够更为自由地书写对当下及未来时空中自我、他人乃至社会的理解,进而登临自由自觉的生命境界。

[注释]

①比如,王君老师搜集整理学生作品,并举办“张美意个人作品班报”“李德元科幻作品研讨会”等活动。

猜你喜欢
样态主体生活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生活感悟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无厘头生活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