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2021-02-16 17:41张雪敏
成功密码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算法深度

张雪敏

小学生处于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黄金阶段,针对计算教学抽象、理性的特点,教师必须科学引入深度学习理念,遵循相关的规律和顺序探索积极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深度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具有实用性,主要在于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框架,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提高理解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问题研究分析本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薄弱和计算效率低等现状,深度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它改进了计算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小学生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指导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两位数相乘”的时候,把算理与算法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取的方法恰到好处,提高了教学效率。首先通过让学生了解信息,再提出问题并给出列式:23×12,问:哪位同学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吗?学生想到,方法一:23×10=230,23×2=46,230+46=276。方法二:20×12=240,3×12=36,240+36=276。正因为有了:23×2=46,23×10=230,46+230=276 这样的算理,才有了竖式分三步计算的算法,这种讲解使学生理解了所学内容。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里所隐藏的东西,对不同的数学方法进行深入地挖掘,努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深入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点,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知识与技能,要注重刺激学生计算的兴趣,并让他们展开深度学习,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针对小学生的计算功底和理解能力进行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刺激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运算的能力,真正提升学生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深度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时候,可以如此创设教学情境的:

1.聊天

师: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六是我们的“明矾节”,在这个节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时的心情如何?

师:今年的“明矾节”我也来到了集市,在集市中我听到一些人的话。出示:

A.顾客:我购买 2 套一样的上衣一共花了 60 元。

B.(服装)商贩:我这 3 天一共赚了 600 元。

C.(花瓶)商贩:我这 3 天一共赚了 270 元。

师:根据这几句话,你能提出哪些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分析算理

师: 60÷2 你能计算吗?试试看。

(选择一名学生)师: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算理板书。

请两位学生对600÷3 与 270÷3 的算理进行分析 。

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过程使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更有情趣,让学生懂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计算能力

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都必须进行有效的创新,因为死记硬背计算公式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只有在学生强化训练和实际运用中才可以提升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运算的速度。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这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采取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指导,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渗透计算原理、强化运算过程,帮学生理清计算思路,让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计算解题思路,这对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比如,在教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了数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地呈现,帮助学生掌握破十法的运算原则和计算原理,从而刺激学生自主运算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导入情境:针对数学教材的配图,一个玩具摊位前共有 16 个玩具,一个小孩子买了 5个后,试问还有多少个?16-5=11 的结果顺理成章,图文结合的有效教学引导使得小学生的计算兴趣被有效调动出来,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例如在“分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糖水变甜了”数学小实验搬到课堂中:准备 3 杯一样多的水,分别融化 1 勺、2 勺、3 勺白糖,学生品尝后认为 3 勺白糖的水杯最甜。通过实践操作的模式让课堂更加充满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四、突出算法多样性,激发數学思维

不同算法的应用,体现了小学数学计算中对量关系的不同分析,更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尤其要激活学生的数学个性化思维,促使学生从数学问题解决分析中认识和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算法,从中归纳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教 9+8=?的时候,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利用放置学具来解决问题,先在一个盘里放置 9 根小棍,再在盘里放置 8 根小棍,最后数一数总共放置了多少小棍。摆小棍或算出数量是比较直观的算法,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使用其他的算法。比如,将“8”分成“1”与“7”,用“9+1=10”,将 “10”和“ 7”相加就等于“17”;将“9”分成“2”与“7”,用“2+8=10”,将“10”与“7”相加就等于“17”;用“9”作为起始点,向后数,得到“17”;把“9”看成“8”和“1”,把2个“8”相加,最后加上“1”,得到“17”……事实上,在不同算法下, 学生可从这些算法中思考相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是归纳不同的算法,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提出不同的解,把解呈现出来,罗列出来,引导学生寻找出不一样算法的区别与联系,最终达到算法的最优化。例如在教学中,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运用“买午餐”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先请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一个学生扮演顾客,进行现场购物情境模拟表演。在购物的场合下,顾客买了 14 元的汉堡包,4 元的可乐,付给店员 20 元,店员应该返还给顾客多少钱?这个问题非常清楚,而且在算法上有几种方法。有的学生说 20-14-4=2(元);有的学生说20-4-14=2( 元 ); 还 有 的 学 生 说 要 先 算 出 所 花 的 钱 , 也 就 是14+4=18(元),然后再算 20-18=2(元)。通过比较不同的解法,鼓励学生列出这些算式。有的学生列出了“20-14+4=2(元)”,不久就有同学提出异议,这样算是不对的,应该先算“14+4”,但对所列的算式,同学们都很不理解,不知如何解释。有的学生聪明地提出在“14+4”下面画波浪线,表示先把两个数相加,再把两个数相加,然后算出误差;有的学生则建议把“14+4”用圆圈圈起来;有的学生看到教材里的“括号”,建议在“14+4”的两边加一个小括号。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通过探究,学生逐渐了解了“括号”的作用,也让后续计算更顺利。显而易见,在以“用”促“算”的同时,也要强调与“算”的结合,使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发挥着积极的教学引导作用,应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感知算法的有效性和简便性,落实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47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算法深度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511”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利用迁移思维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