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效应转化 初中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

2021-02-20 11:28何炎兴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

何炎兴

摘 要:随着时代更迭,片面化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对教育方式做出改变来适应时代变迁。在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的过程中巧用心理学效应进行研究,为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提高初中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加强心理学教育提供有效参考。文章在对现阶段初中生存在的行为偏差及如何运用心理学效应进行转化、分析和概述,面对时代潮流的改变应如何更好地运用心理学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进行研究。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初中生行为偏差;教育模式

初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面对初中生所存在的行为偏差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纠正和转化,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因此运用心理学效应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的实践刻不容缓,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发展、社会进步、初中生个人的前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应用心理学效应转化初中生的行为偏差进行实践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发展。

一、心理学效应在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中的现状

青春期,心理的不成熟会使部分初中生心理出现问题,对学校、社会所举办的活动都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有的更是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同样,一个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養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学生表现出一些不良习惯,如违反纪律,教师不应该一味指责,应先了解学生违反纪律的原因,再进行劝导、教育。

就现在而言,初中生的行为偏差亟须纠正。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引。应试教育缺乏心理健康建设,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上不正之风迷惑初中生的身心,初中生明知自己行为不妥但不正视自己的问题,导致问题愈演愈烈。

德育工作者认为在初中阶段进行挫折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因为初中生心智不成熟,而且初中生如果在这阶段心理得不到相应的锻炼,难以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人生当立鸿鹄之志,但也不可空想,要脚踏实地。初中生的理想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没有生下来就会飞的雄鹰,翱翔于蓝天的雄鹰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冒险冲下去的勇者。教师更要敢于尝试,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对于挫折的态度。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较为复杂的阶段,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来纠正、转化他们的行为偏差。

二、心理学效应对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的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在教育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科学。在心理学中,影响人的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心理因素。而心理学效应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和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连锁反应或因果效应,较为常见的有木桶效应、羊群效应。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产生极大的变化,这给他们的心理也带来了很大影响,让他们产生成人感,他们更希望摆脱童年的束缚,加入成人的世界,他们急于在任何场合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然而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这使得他们处在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中,他们往往会因为父母和教师的“轻视”而困惑、压抑,对教师的照顾产生抵抗心理,这让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身心发展失去平衡,更有甚者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全面地看待、了解自身。

初中阶段,教师不必事必躬亲,让班委、课代表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行动力和独立性,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班级要举行一些集体活动时,可以与学生商量,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把学生当作成年人来看待。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矛盾,教师切忌用激进的方式进行刺激,这只会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教师要因人而异、循循善诱,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育模式要偏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心理上引导他们,将心理学这一门科学融入日常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南风效应,温和的沟通方式更易让学生敞开心扉,把学生当作朋友对待,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心,再将心理学融入日常教学任务中,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改变教学方式,积极有效地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此来实现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的目的。

三、运用心理学效应转化初中生行为偏差对学生未来的影响

青少年总是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有理想,也渴望长大。青少年总以为长大只是生理上的变化,甚至将对异性的好感也归于已经长大的一部分。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兴趣爱好来交朋友,甚至不听教师的规劝,为友谊不惜一切代价,迷失了自我。学生不能只是生理上的长大,心智也要成熟。

心理学效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现象和规律,教师要将正确的要求和习惯慢慢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习惯,强行灌输给学生只会物极必反。每个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人性本善,心中都有积极的一面,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心中的美好,用积极的行为和思想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其实,尊重是平等的,是不分年龄和等级的,尊重就是一个你平等对待我、我平等尊重你的事情,一个有教养的人比一个有文化而缺乏教养的人更加受欢迎。

心理暗示给学生足够的期待,给予期待的同时,教师也要说到做到,当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教师也要兑现承诺。满足学生的期待,能够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换位思考可以感同身受,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渴望得到什么,为他以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四、结束语

心理学效应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心理,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转化行为偏差,推动学生走进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傅寿松.巧用心理学效应,积极构建教学中学生成长的良好心理场[J].教育界,2018(09).

[2]赵翠田,王宇.巧用心理学效应 提高教学实效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22).

[3]戴汶珂.大学生原生家庭功能与认知偏差的关系:安全感和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多重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09).

[4]李芬芳.巧用心理学效应 助力师生沟通[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

[5]容正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9(10).

[6]张国远.利用心理学“异性效应”原理对非智力型后进生进行转化的案例研究[J].文存阅刊,2020(21).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
MOOC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 SYB培训理念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改的探索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探析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