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在《孔乙己》教学中的使用

2021-02-22 07:12杨志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衫孔乙己小说

杨志云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各学科中的不断渗透,学生质疑析难意识普遍有所增强。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质疑法恰当切入矛盾点、质疑析难深探究,则不仅能够提出贯穿全文的关键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化繁为简地突破教学难点。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孔乙己》为例予以阐述。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解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阅读方法,它着眼于整篇课文的贯穿性阅读,以发现有自主、合作、探究价值的矛盾性问题为突破口,一以贯之,动一挂万,既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精而要中突破学习重难点,全面而高效地解决附带性问题,从而有理、有序、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关键点有三:一是问题设置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用关键性的问题直击全篇最精要之处,在矛盾设置中凸显问题的贯穿性、联动性;二是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具有趣味性、调动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沉浸在问题的思考、解决之中,达到集思广益、启迪启发、培养团队精神的教育教学目的;三是问题设置须具有主导性和调控性,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能够起到调控课堂学习节奏、顺利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

二、“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的使用

以《孔乙己》学习为例,使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中快捷、高效地连带解决次要问题,重点突破关键问题,很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像“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孔乙己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揭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等教学目标,都可以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找准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抓住这一关键性的句子,我们就可以设置具有贯穿性、联动性、趣味性、调动性、主导性、调控性的问题:孔乙己“站着喝酒”代表什么?“穿长衫”代表什么?“惟一”又暗示了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就能把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挂起钩来,在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思考中,切中精要之处,化繁为简思考,一以贯之学习,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触类旁通。

对照“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这一学习任务思考,从写作背景出发思考解决这一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很有用。首先,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呐喊》;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在十多年后的文化教育领域中仍然十分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当时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针对这种状况,鲁迅先生写了这篇小说,像战斗檄文一样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其次,联系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我们围绕问题进一步思考,孔乙己在第四段出场时,“穿长衫”的衣着特点是表明其特殊的身份的最显明的外貌特征,和其身材、脸色、胡子等一起形成全方位的素描和总体印象。“站着喝酒”“惟一”揭示他悲惨的生活境况。第十段写丁举人打折孔乙己的腿之后,孔乙己的最后一次亮相,预示着孔乙己悲惨的结局。这与其第一次的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身材高大”到“盘着两腿”,由语言的“偷”“窃”到小声的“打”“跌”,由动作的“排”到“摸”,由神态上的“争辩”到“恳求”……这一切都体现出孔乙己思想上的麻木——到了这个时候他都不明白造成自己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哪里。他的自尊与虚荣心揭示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理念对其灵魂的深深毒害;他的死轻如鸿毛,甚至在笑聲中死去的结果,分明在告诉人们他就是封建教育制度的一个牺牲品,就是封建文化教育的一个殉葬品——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可怜之人,掌柜的和酒客还在取笑、耻笑他。由此我们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有了深入的理解:深刻批评罪恶的封建教育,其毒害令人发指。

对照“分析孔乙己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这一学习任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思考这一问题:孔乙己“站着喝酒”代表什么?“穿长衫”代表什么?“惟一”又暗示了什么?首先,课文以“我”的口吻来写孔乙己,使得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就像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样,更具真实性。其次,文中的“我”,不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也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正是通过“我”的见闻,叙述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在笑声中死去,其“窃书不能算偷”的语言,显示了他性格上的迂腐透顶;动作上的“排”,刻画了其偏摆阔气的穷酸相;神态上的“涨红了脸”“青筋”“争辩”显示了其死要面子。尤其是课文第五段的插叙,通过孔乙己身世的概括,深刻揭示了其穷困没落潦倒的过程及性格形成的根源。孔乙己“站着喝酒”代表着没落潦倒;“穿长衫”代表着其性格上的迂腐、自尊虚荣;“惟一”暗示了封建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受害之烈。

对照“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同样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进行一以贯之的思考:孔乙己“站着喝酒”代表什么?“穿长衫”代表什么?“惟一”又暗示了什么?“站着喝酒”说明他社会地位不高,没有资本或资格坐着喝酒。“穿长衫”说明他把自己看做是读书人,尽管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而且沦落到了贫困潦倒的地步,但是他还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从这些重点字词中,我们分析出孔乙己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存在于严重的矛盾之中,他不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且是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而不自知。可以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这尊雕像的主要相貌,它写照着孔乙己的一生,包括他的身份、身世、性格及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暗示着他悲惨的命运。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法的妙处

从以上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阅读方法可以做到殊途同归。无论是从小说的创作背景入手,还是从人物性格塑造入手,抑或是从关键词语入手,借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质疑方法,就能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用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把全文阅读贯穿起来。而且,它能够给予学生明确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向,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解答,让分析和整合成为课堂学习的灵魂和核心。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质疑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毕竟,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需要通过质疑发展学生思维、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加强情感渗透。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长衫孔乙己小说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长衫悠悠数风流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