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压力泵与弹力袜在腹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

2021-02-23 23:59梁妍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干预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究抗血栓压力泵与弹力袜在腹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之间,并以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参照组患者使用弹力袜,试验组患者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试验组,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DVT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通过研究抗血栓压力泵与弹力袜在腹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得出,抗血栓压力泵可显著延长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且有效控制DVT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关键词】抗血栓压力泵;弹力袜;腹部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及生活节奏均出现不规律现象,进而导致人们常会出现腹部疾病,进而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部分腹部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但对患者手术过后,患者在卧床养病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基于此,本文针对腹部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抗血栓压力泵及弹力袜进行效果对比,报告内容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次实验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之间,并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参照组3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34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24±2.13)岁,身高范围在158厘米至183厘米之间,平均身高(164.42±2.15)厘米,其中手术病例包括肝脏囊肿12例,肝脏血管瘤10例,胆道结石8例,胰腺占位4例;试验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在32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52.35±2.54)岁,升高范围在160厘米至182厘米之间,平均身高(162.32±2.25)厘米,其中手术病例包括肝脏囊肿14例,肝脏血管瘤12例,胆道结石9例,胰腺占位5例;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数据资料,并不具有对比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术后,临床医生为患者穿戴弹力袜,且在患者穿戴弹力袜后需要每间隔五小时对患者腿部放松一小时,并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同时还要对患者下肢进行手动按摩,帮助其活动关节,治疗七天为一疗程。

试验组患者术后,临床医生对患者使用由美國柯惠生产的抗血栓压力泵,详细使用过程如下:首先患者在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前需取平卧位,将两个袖带展开后,抬起患者踝关节,然后将袖带置于双下肢下方,最后将患者的大腿及小腿进行包裹,而包裹的松紧程度需以可伸进两根手指为宜。包裹工作完成后,需要袖带两端的接头与抗血栓泵进行连接,同时要检查连接线是否出现缠绕、打结等现象,调节踝部气室压力要在30至90 mmHg,并在系统自检程序通过后,开始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日治疗次数以3-4次为宜,每次30分钟为佳,治疗七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及DVT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内容分析采用统计学 SPSS 22.0 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参照组患者使用弹力袜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12.46±2.13、31.54±4.63、17.89±2.68;试验组患者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干预后指标变化情况如下:15.84±2.45、41.23±4.65、22.54±3.54,经对比,试验组患者凝血指标长于参照组,P值均为0.0000,t值分别为6.2758、8.9511、6.2788。

2.2比较试验组及参照组患者DVT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为5.00%(2/40),参照组患者DVT发生率23.53%(8/34),试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χ2值5.3990。

3结论

患者经过腹部手术后,一般均呈制动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极易出现下肢精美血栓,进而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临床医生对患者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该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因抗血栓压力泵通过压力泵的作用对患者双重下肢进行反复吹气、放气,对患者局部组织进行挤压与放松,从而促进其患者双侧下肢的血液循环,同时也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碳,有助于血管扩张,提升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避免患者血栓形成。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得出,试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凝血指标显著长于参照组,P<0.05,因此患者采用抗血栓压力泵更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探究抗血栓压力泵与弹力袜在腹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发现抗血栓压力泵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并减少DVT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吉良,李旭光,于雅辉.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对全麻术后病人DVT形成预防效果[J].自我保健,2021(4):15-16.

[2]赵玲玲,陈英,杨茜,等.间歇充气加压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8):543-548.

[3]崔文,吕绍静,张亚萍.抗血栓压力泵在术中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与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47):334-335.

[4]王前伟,李春民. 压力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2018,13(10):1589-1592.

作者简介:梁妍,性别:女,民族:蒙古族,籍贯:辽宁省,出生年月1992-4-26,学历:本科,职称:护师,要聘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干预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