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02-23 23:59王菲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湿疹研究进展

王菲

【摘要】湿疹作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近几年发病率逐年递增。资料记载,湿疹主要是由一系列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干燥脱屑、红斑、水疱等,同时还会伴随剧烈瘙痒。目前,对该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认为与超敏反应、免疫反应、环境影响及皮肤屏障功能等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表明,湿疹与遗传密切相关,该病病程长、易反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诸多困扰。鉴于上述言论,本文对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致病因素、防治措施和进展方向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借鉴。

【关键词】研究进展;发病机制;防治措施;湿疹

起病急是湿疹的临床表现,且湿疹皮损呈多形性,比如糜烂、丘疹、滲出、红斑、水疱等,发病后由于搔抓-皮损增厚-搔抓不断循环,极易导致继发感染,同时易反复发作,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造成不良心理。因此,明确病因、及时诊疗对湿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是湿疹的主要治疗目标,西医通常采用抗菌药物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的同时副作用也不可避免,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对湿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以下将对湿疹具体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1、发病机制

1.1病机病因

医学资料记载,湿疹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果。现代医学认为,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系统性疾病,比如慢性感染、内分泌疾病、肿瘤及肠道功能障碍等。而外因主要包括空气污染物、高温及干燥环境、二手烟、致敏食物、装修油漆等,上述因素均会增加湿疹发病率。

1.2病理形成

目前,对湿疹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临床认为,变态反应参与了湿疹的发病过程,主要以Ⅳ型超敏反应为主。该反应过程为抗原刺激T细胞后进行增殖分化,进而形成效应T细胞,将宿主细胞与效应细胞相结合,会将溶体酶激活,损伤细胞组织。与此同时,效应T细胞释放出的细胞因子会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通透性,皮肤局部出现充血,进而导致炎症性皮损。

2、预防措施

2.1情绪疏导

魏璠, 杨佼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湿疹的疾病特性导致多数患者都存在抑郁、焦虑心理,应准备相关湿疹资料,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答他们内心疑虑,积极鼓励理性对待湿疹。其次,主动询问患者不良感受,正确评估心理状况,让患者放松心情,通过倾听及沟通排解患者负面情绪,有效的舒缓患者的心理抑郁和焦虑。

2.2改善环境

岳颖, 顾礼忠, 刘维的研究中指出,环境因素对湿疹具有较大影响,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外部环境的刺激,比如部分湿疹与花粉、粉尘因素有关,因此春秋季节患者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接触致敏因素;其次,手部湿疹的患者需避免接触碱性用品,日常生活中可戴手套,减少家务活动帮助湿疹痊愈;此外,患者应从自身身体状况入手,增强体质、调节精神状况、保持良好睡眠。

3、治疗措施

3.1糖皮质激素软膏

以往,针对湿疹患者,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方式通过外部涂抹进行给药。糖皮质激素对湿疹治疗的主要是该药物具备的抗过敏、抗炎功效对表皮增生具有抑制作用,且持续给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由于糖皮质激素类型繁多,且药物成分存在差异,因此临床治疗需根据发病部位、湿疹程度、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糖皮质激素类软膏,比如轻度湿疹可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重度湿疹需采用糠酸莫米松、丙酸倍氯米松等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研究发现,临床治疗依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软膏可确保疗效,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

3.2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虽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同样具有抗过敏、抗炎效果,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用药后,患者不会出现常规糖皮质激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较高。临床指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包括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上述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良好。研究发现,外涂给药期间虽然部分患者会出现瘙痒、烧灼感现象,但是均可耐受,且效果满意、安全性良好。

3.3中药治疗

资料记载,针对湿疹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优、安全性高,治疗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儿童无明显禁忌证,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中药治疗主要是将药物施用于皮损处,使药物直达病部,以此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有学者提出中药治疗的机制与其调节体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平衡密切相关。从古到今,中药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

结束语

综上,湿疹作为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不但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困扰,还会造成患者不良情绪。该病病机复杂,且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临床认为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及消除症状为主。西医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抗过敏,通过上述治疗方式可明显减缓皮损及瘙痒症状,但是西医治疗也存在部分不良反应;而中药治疗近几年应用较为广泛,却效果佳、安全性良好,对儿童及孕妇皆可适用。需注意,中药治疗时提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用药过程中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将现代技术及丰富的药物制剂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余志杰, 刘玉杰, 王平,等. 外用中药制剂治疗湿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 34(11):4.

[2]蒋祖玲, 汤倩倩, 黄安,等. 慢性湿疹的药物外治治疗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8, 24(20):5.

[3]李孜怡, 李怀军, 赵晶,等. 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018(008):1592-1596.

[4]魏璠, 杨佼. 外治法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7):4.

[5]岳颖, 顾礼忠, 刘维. 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3):4.

[6]李彩云, 黄璐, 郑淑云,等. 儿童湿疹病因及其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21, 61(7):4.

[7]康雨菲, 徐爱琴, 王首帆. 急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30(9):4.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湿疹研究进展
GNSS-PPP算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CHI3L1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探析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治疥疮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湿疹护理YES OR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