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和措施研究

2021-02-23 23:59李春梅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措施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和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60例住院患者,以其胃肠组织作为样本案例进行分析,使用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评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片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后的切片方法,观察两组的制片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片组织结构非常完整并清晰,对其表皮层和真皮层能够进行分析,其免疫组化着色相对均匀,在其阳性点没有明显的杂质;对照组组织明显的被破坏,并且着色不均匀,阳性点不明显,杂质较多,说明研究组的制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免疫组化的病理技术质量,从而提高制片的质量。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免疫组织技术是当前临床针对病理诊断常用的检查方式,在病理技术检查的相关步骤当中,如果一旦出现错误的环节,都会给制片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组织切片的好坏,对于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使用免疫组织病理技术检验过程当中,要格外注意切片的质量控制。本次研究将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60例住院患者,以其胃肠组织作为样本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和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其胃肠组织作为样本将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60例住院患者使用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片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后的切片方法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切片的质量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7.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切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取材问题及处理方法

当前医学的诊断治疗当中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使用过程当中,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切片问题以及选择时间问题等免疫组化技术包含了免疫学,人体组织学以及化学等多项学科内容,根据抗原抗体的联合反应,以及化学的显色理论,能够让组织切片当中等待测定的细胞主要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从而显现,使用显微镜方便记录以及分析,能够对于病理进行辅助诊断,从而判断疾病的具体情况。但是在實际免疫组化技术使用过程当中,由于多项因素的影响,如果中间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病例检验结果不准确,从而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免疫组化技术检验的准确性,操作流程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当前病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操作。针对在取材过程当中常见的问题,就是选取病例组织时体积大小不当,出现太厚或者太薄的情况,甚至会选择成患者的病变组织;其次就是在标本组织的记录过程当中,描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取材过后,如果处理以及保存方式不当,均会造成制片质量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制片之前,需要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制定,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于每次的检验检查都进行相关的抽查工作,方便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严格把控切片的质量和标准。

3.2进行组织切片的主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如果人体的新鲜组织进行切片后,没有进行相关的固定工作,则无法保持其组织的细胞的原形态,就会受到水解酶的影响,出现自溶,从而导致制片的效率低下。在切除组织样本后,需要及时的使用固定液进行保持,做好标本的固定工作,同时为了发防止染色效果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染色试剂的更新,如果为苏木素着色样本,则需要结合当前的苏木素着色能力合理的对染色的时长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

3.3 免疫组化试剂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在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染色剂跟染色剂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涉及到脱水以及浸水等步骤。需要用到的二甲苯,酒精等都需要实时的进行检查以及更新。当前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试剂在使用操作过程当中保存不当从而出现挥发的情况,降低其纯度。对于闲置没有使用的试剂,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换,在正式使用时才开始更换,会影响切片的工作,降低切片质量。所以在平时就需要对于试剂进行更换,在实际采购时需要掌控好试剂的质量,确保病理切片的质量才能够降低诊断过程当中的错误问题。

3.4染色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染色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表示抗原修复从而导致染色结果异常,修复不足是其常见的问题。修复温度以及时间的问题,都会影响抗原修复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检验期间,需要结合相关的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并且加强工作的管理内容,保证染色的可重复性以及质量,提高制片质量。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制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手段优化制片的流程和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制片效率。

参考文献

[1]滑洋洋,龙安予,王玉.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132+169.

[2]李楣.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208-209.

[3]施达仁.建立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机制的意义——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介绍[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05):429-430.

作者简介:李春梅 女 1988-1 安徽 ,本科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理科,技师。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措施问题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