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效果

2021-02-23 23:59陈嘉欣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依从性不良反应

陈嘉欣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门诊收治的小儿留置针输液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儿发生留置针脱落,占4%,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的患儿均为0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为2例,占8%,留置针脱落的为3例,占12%,堵管的为1例,占4%,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4%),对比两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为8例,占32%;观察组患者中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仅1例,占4%,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对比两组P<0.05。结论:在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留置针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不良反应;依从性

留置针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反复穿刺带给小儿患者的痛苦,更能有效避免患儿血管的损伤,在临床上非常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但是为了保证小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的安全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留置针护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门诊收治的小儿留置针输液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就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门诊收治的小儿留置针输液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2±1.3)岁;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8±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創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项目负责人为护士长,开展问题分析小组并对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监督;(2)总结并纪录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收集患儿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常规情况下穿刺成功率较低的情况最为常见;(3)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小组内定期开展强化训练,提高小组整体的穿刺技巧,明确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从静脉炎、留置针脱落、堵管这三个方面进行记录,总发生率=(静脉炎例数+留置针脱落例数+堵管例数)/组内人数×100%,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越低,则证明在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越好。对患儿输液期间的依从性进行观察并记录,根据配合度分为完全(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医护工作)、良好(配合度一般,偶尔有不依从现象)和较差(经常出现不依从现象且进场哭闹),依从率=(完全例数+良好例数)/组内人数×100%,依从率越高,则证明在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卡方检验,本次采用SPSS 21.0版本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对比P﹤0.05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儿发生留置针脱落,占4%,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的患儿均为0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为2例,占8%,留置针脱落的为3例,占12%,堵管的为1例,占4%,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4%),对比两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小儿的依从性

对照组患者中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为8例,占32%;观察组患者中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仅1例,占4%,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对比两组P<0.05。见表2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留置针护理工作中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这项工作的开展依据全面性的质量管理基础,对管理的过程十分注重的同时对环节的控制也格外注意,切实地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儿发生留置针脱落,占4%,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的患儿均为0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为2例,占8%,留置针脱落的为3例,占12%,堵管的为1例,占4%,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4%),对比两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为8例,占32%;观察组患者中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仅1例,占4%,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对比两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伟德.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v.27;No.511(04):127-128.

[2]万易.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效果[J]. 健康之友, 2019, 000(023):183.

[3]肖梦园.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效果分析[J]. 健康前沿, 2019, 028(005):76.

[4]文小金.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4):188.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依从性不良反应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