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021-02-23 10:24张磊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

张磊

摘要: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老年人成为社会组成成分的庞大群体,在老年慢性病群体推进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模式是促进社会化养老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推进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方式方法,并就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与医养结合 护理模式有机结合做了探索和研究论证,试图为国家养老事业找到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向,让人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构建友好型的养老社会。

关键词:医养结合;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

引言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首要问题,为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体的关爱和护理,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医养结合闭环护理服务模式很有必要,全社会须尽快行动起来,医院和社区以及养老机构共同为老年人和患病群体打造宜居生活和舒适环境,共同促进国家养老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

1.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医养结合模式护理措施

①环境护理。老年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社会成分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方面机能处于逐渐减退的状况,各种慢性病就会慢慢入侵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中国社会当前的养老形式主要是居家养老,同时动用公共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社区康复体检,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设置有针对性的居家家居软装饰和其他生活必需设施,把医养结合普及到千家万户,让老年慢性病患者以及整个老年群体体会到来自社会的人文关怀,在祥和舒适的环境中颐养天年,每个老年人都有自身的生活习惯和人文背景,可以利用现代网络通信平台让志趣相投的老年人添加微信好友,满足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欲望,慢性病患者还可交流康复心得,彼此关照鼓励,守望相助,②心理护理,全社会应该养成关爱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良好氛围,以社会力量扶持老年人,提高他们对慢性病的承受能力,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也可实施一定程度的自救,要积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向上的心理干预,及时疏导他们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以愉悦的心境面对生活,每个护士要对自己负责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每日网络咨询或家访,语言沟通要让老年慢性病患者体验到关爱和积极引导的动力和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培养他们的依从性,引导他们保持有规律的健康饮食起居习惯,强调他们提高自主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加强自我管理,③康复指导,要引导老年慢性病患者克服赖床懒动等不良习惯,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康复运动,保持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共一小时的有氧运动,时间可安排在早六点半和下午四点半,以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方式为主,轻微出汗就行,避免疲劳过度,午休起床可积极参与文娱活动,坚持一周一次的健康知识讲座,④营养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膳食应科学合理,集体用餐可促进社交,提高食欲,护士要积极协助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就餐,膳食计划安排以患者康复指标为依据调控,⑤家庭支持,嘱咐患者定期复诊,向家属普及大量药品的用法用量,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尊重,培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按时科学服药,⑥血压和血糖监测,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电子血压计的用法,实施每天早晚两次两臂血压测量并记录,社区要定期为他们进行血糖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安排患者调控饮食运动规律,⑦保健咨询,利用各种渠道为患者答疑解惑。

2.落实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

2.1.高质量高线下服务,医养结合服务闭环

互联网 + 医养结合是一种持续进行且具有闭环特点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老年人通过医院就诊确诊慢性病,同时接受医生开具的服药处方,以糖尿病为例,可口服治疗,也可胰岛素针剂注射,口服药有多个品类,服药剂量以患者康复情况随时调控,这种情况下患者再去医院复诊会耗时费力,这就需要医院和社区以及养老机构就资源共享搭建服务平台,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监测由社区或养老机构实施,这些机构应在治疗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可实施普通治疗和病情监测,可及时救治突发危重患者,家属也可就近关注亲人的康复情况,患者的缴费和药品购买均可网上进行,安全省力,医院的就诊紧张状况也可得到缓解,一旦患者有不适症状,社区或养老机构可及时救治,超出能力范围则通过共享平台联系迅速转院,患者出院回家可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跟踪监测,老年慢性病患者有时突发紧急恶性症状,一旦救治不及会危及生命安全,家庭也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互联网 + 医养结合这种闭环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可协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实现早期预防,救治及时和跟踪康复,让他们的生存几率和生活质量都显著提高。

2.2.培养优秀人才实施互联网 + 医养结合健康管理

医院和社区或养老机构应着力共同打造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搭建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来推动这种服务模式的有效开展,综合服务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多元化背景是保证质量的前提,针对老年人的不同个性开展人性化服务,国外先进老年人疾病评估组织由医师,社工以及注册护工和志愿者等组成,由老年疾控专家负责整合医疗资源提供服务,国内多由40岁以上的女性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综合素质较差,只能满足初级照顾和护理,互联网 + 医养结合这种闭环的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把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到较高水平,可从护理专科院校大量招收应届毕业生,与高校联手开设养老服务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把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打造成具备全方位多元化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都一流的服务团队,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和薪酬待遇,让人员流动在规范有序的可控范围内进行,保障人才结构稳定,可通过技能培训考核或评比的形式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站在科技和理论前沿,为从业人员及时注入新鲜医学和心理知识和技能,形成高素质人才团队。

2.3.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建设老年友好社会

随着国家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必将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空巢以及独居老人也会越来越多,要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智能技术的普及也必将惠及养老服务,这是大势所趋,老年友好社会的倾力构建必须提上工作日程,第一,要为老年人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社区要在环境建设中为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需要构建无障碍通道和基础设施,第二,要针对老年人性格特点构建网络平台,老年人思想意识比较传统,接受网络等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互联网 + 医养结合闭环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普及推广应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习性推出相应的智能产品,尽量做到操作简单易上手,满足老年人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家人均寿命会越来越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经为时不远,老年人多患有基础性慢性病,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护理服务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院和社区联手实施的医养结合护理模式为全社会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体的康复惠护理提供了一个科学范本,怎样在后互联网时代把信息技术和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有有机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给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体提供人文关怀和高质量服务成为一个紧迫性课题,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和社区以及养老机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白晨.醫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效果研究——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证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0,13(03):31-37.

[2]柳丽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探讨——以北京市A社区老年养护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46-47+58.

[3]周霞,廖生武,易松,闵静娴,吕微,张琪,张春.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32-3238.

[4]庞嘉宜. 政府主导下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医养结合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的三道坎
国务院力推“医养结合”
多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中央认可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协同推进养老院护理院“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隆重举行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