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1-02-23 10:24贺炜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贺炜

【摘要】目的:总结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样本均为省内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参与问卷分析的16552名医护人员,使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估突发重大卫生事件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开展回归分析明确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6552份,收回問卷15424份,回收率为93.2%,回归分析后可知,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包括诊断知识了解少、县级医院或是市级医院、省级医院、30-40岁内人员;医师的危险因素包括省级医院、县级医院和高级职称、女性。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观察到医护人员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状态,同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防,了解危险因素的消极作用,积极采取对症的干预措施,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突发;重大卫生公共事件;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使得医务工作者在对抗疫情中的工作越发重要,在承担救治责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同时,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较高、死亡率较高,医务工作者在劳累期间产生了较大的身心变化,诱发了焦躁、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研究指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职称、年龄、资历、文化程度、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威胁了病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研究样本均为省内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参与问卷分析的16552名医护人员,观察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研究样本均为省内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参与问卷分析的16552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男、女比例为8124:8428,统计年龄在19岁及以上,66岁及以内,均值计算为(42.64±1.79)岁,为私人诊所、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内的医务工作者,对所有样本开展问卷分析,通过卫健委下放至各医疗机构,指导医务工作者使用手机填写问卷。

1.2方法

问卷调查涵盖症状自评量表、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和新冠肺炎知识问卷;其中,人口学特征行医院类别、职称、职业、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统计:性别分为男性、女性,年龄分为30岁以内、30岁以上40岁以内、40岁以上,文化程度分为大学专科及以下、大学本科、研究生,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医院类型分为省级、市级医院、县级、县级以下,认知水平分为诊断知识了解、治疗知识内容、院内感染知识分析;新冠肺炎知识问卷需依据省内专家和文献资料内容设计,共有20个项目,项目类型均为不定项选择题,1-8题和15题为诊断知识评估,9题到14题为治疗知识评估,16题到20题以院内感染知识评估;各个项目正确回答上给1分,选错或是多选给0分,20分值满,相关知识了解较好的得分越高。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评估以(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量表和(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DS量表分析,涉及到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躯体化和其他10个项目,各项分值10满,总分值设定100分,且和病人心理状态成反比。

1.3统计学意义

文章资料含有的例数、百分比、客观指标均实施SPSS21.0软件计算,计量指标以(±s)表示,计数数据通过 % 统计,前者采取T数据汇总,后者采取X2值汇总,观察P值数据,小于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评估的危险因素,采取强迫引入法纳入自变量,使用方差膨胀因子和容忍度对自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排除诊断,明确有意义的数据。

2、结果

2.1因素分析

指标分析如表1,发放问卷16552份,收回问卷15424份,回收率为93.2%,回归分析后可知,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包括诊断知识了解少、县级医院或是市级医院、省级医院、30-40岁内人员;医师的危险因素包括省级医院、县级医院和高级职称、女性。

3、讨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广泛传播,大部分医护人员长期奋战在一线,复杂、危险的临床工作导致医护人员身心状态出现较大变化,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生活质量,诱发了焦躁、抑郁、紧张等消极情绪。所以,目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情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指出,对长期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探究,至少存在30%的医务工作者伴有心理疾病,且包括15%左右的医务工作者伴有焦虑症状。同时,在非疫情期间进行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分析,表示这一类工作人员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且较普通人群更为严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对日常医疗服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优良的健康状态可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提升整体服务水平,而消极情绪状态会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甚至会产生较多的医患纠纷或是护患纠纷。本文研究数据指出,发放问卷16552份,收回问卷15424份,回收率为93.2%,回归分析后可知,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包括诊断知识了解少、县级医院或是市级医院、省级医院、30-40岁内人员;医师的危险因素包括省级医院、县级医院和高级职称、女性。有报告指出,对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内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可知,在同阶段年龄内,省级、市级医疗机构SAS评估分数、SDS评估分数均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并对县级、县级以下医护人员分析,县级以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好,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对比县级以下医护人员的评估分数较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指标对比县级医护人员较差。由此可知,医院级别越高院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越大,导致其精神状态较差,从而诱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通过分析可知,不同性别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差于男性医护人员,女性医务工作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而年龄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影响,30岁-40岁医护人员不仅在医疗机构内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医疗工作,也是个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使其长期处于忙碌的状态内,诱发了多种不良情绪。同时,治疗知识得分、医院感染知识得分和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呈现负相关。医护人员一旦具备高水平的医院感染知识可以保证自身的自信心,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此外,职称和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多数高级职称医师需在参与临床救治的同时伴随着其他行政工作,极易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而护理人员诊断知识了解较少则会导致其在临床对症干预期间的迷茫,增加了工作难度,导致其精神压力较大,无法及时完成相应的工作。综上所述,采取回归分析后可观察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医务工作者的心理负担较重,临床需积极重视并依据相应的影响因素给予对症心理疏导,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孔建芬,邵浙新,袁菁鸿.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机构应急防控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20,37(8):53-55.

[2] 孙梦圆,杨艳,赵勋,等. 护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训管理现状与思考[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8):78-80,84.

[3] 单冬冬,柏涌海,王家美,等.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危机应对——以上海某三甲医院新冠疫情防控为例[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5):588-590.

[4] 张琳,赵春晓,任志洪,等.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的远程心理干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6):179-186.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