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方法分析

2021-02-23 10:24万丽莉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肠梗阻药物治疗针对性护理

万丽莉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展开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就2019年12月前我院50例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精神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明确肠梗阻并发原因,然后完善并制定整体护理措施。并将7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护理干预,B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药物治疗后肠梗阻并发率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在整体护理干预下B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肠梗阻并发率,精神症状评分,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排便平均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A组;精神状态评分及患者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整体护理应用到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可提升患者依从性,确保用药合理性,以及减少与规避多种导致用药后并发肠梗阻的高危因素,从而在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使临床治疗更具安全性,亦可以加快并发肠梗阻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提升精神状态。

【关键词】精神病;药物治疗;肠梗阻;原因;针对性护理;安全性

目前医学上针对精神病主要是应用药物展开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表现,并且在症状缓解后,还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以维持病情稳定,且维持治疗时间,维持剂量,都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发作的次数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停药越早,复发越快,复发率越高。但是在长期用药治疗期间常见肠梗阻并发的病例,其主要是因为抗精神类药物可以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肠内容物无法前进,导致肠梗阻的发生。而肠梗阻的并发会导致梗阻部位剧烈蠕动扩张性引发疼痛,造成食物潴留引起反射性的呕吐,以及胃肠道内容物不能很好地通过从而引起胀满和饱胀感,并导致排气和排便的停止。进而对精神病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身心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患者依从性,不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而我院为了提升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舒适度,特对造成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综合护理应用到患者中,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参考,并惠及广大精神病患者。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年龄≥18岁且病史资料齐全的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A组男女比例18:17,年龄18-72岁,均值(58.82±4.73)岁;病程1个月-7年,均值(4.62±1.13)年;其中精神分裂症17例,双相情感障碍9例,狂躁症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B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18-75岁,均值(59.14±4.88)岁;病程2个月-6年,均值(4.42±1.05)年;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双相情感障碍10例,狂躁症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就2019年12月前我院50例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精神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明确肠梗阻并发原因。然后通过院内会议、查找相关文献、函询相关专家的方式制定综合护理干预,并将其应用到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B组患者中,A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干预

为A组患者提供良好住院环境,同时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及监控、并发症预防、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必要时的制動被保护性约束等内容的常规护理干预。

1.2.2 综合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B组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通过加强沟通交流的方式来疏导其不良情绪,并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其进行安慰以减少其过激以抑郁行为,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与依赖,进而使护理服务更好地开展与进行;(2)患者入院后展开综合评估,以明确患者饮食、运动、排便、营养、腹部体征等情况,以及时发现会诱发肠梗阻的高危因素,然后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药物治疗后肠梗阻的发生;(3)药物治疗阶段需加强监测,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二便观察,详细记录 出入量,以评估有无排便困难现象;若发生排便困难或超过3d未进行大便的患者需采用腹部热敷、按摩,肛门应用开塞露、肥皂水灌肠等方式来帮助其进行排便;(4)给予患者营养均衡且具有规律性的饮食干预,尽量地避免进食过多不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粽子、饺子、肉类等,同时也不能给予患者硬性或者不易消化的食物,且要定时定量以避免患者出现暴饮暴食而造成的肠梗阻;(5)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减少患者白天睡眠时间,对夜间睡眠障碍者可适当地使用药物助其睡眠,以使其内分泌达到平衡状态,减少便秘现象的发生;(6)制定运动计划,可组织患者进行慢跑、打太极、做操、整体室内卫生等活动,以提升患者抵抗力,改善身体内环境,促进自身调节和机能恢复,并促进胃肠蠕动;对于卧床者需进行2h一次的体位变换,同时展开腹部按摩及足底按摩,以加快肠胃蠕动,促进排便;(7)针对已发生肠梗阻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安排专人看护;详细记录患者呕吐、排气、腹痛、腹胀以及排便详情;并注意妥善固定导管,以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不合作者采取保护性约束,以防止自行拔管。

1.3 指标观察

将两组以下指标进行观察对比:(1)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精神症状缓解程度,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2)NOSIE(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包括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表现评估等内容,分数越高精神状态越好;(3)NSNS(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基本满意)÷35×100=总满意度;(4)依从性,完全遵医嘱行为为依从,遵守部分医嘱行为为部分依从,不符合以上标准为不依从,(依从+部分依从)÷35×100=总体依从性;(5)药物治疗后肠梗阻发生率;(6)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排便平均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2019年12月前我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

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年龄、药物治疗时间、日常排便习惯、活动量、饮食及用药合理性相关。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肠梗阻发生率及依从性

B组药物治疗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A组,依从性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肠功能指标

B组患者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排便平均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及精神状态评分

精神症状及精神状态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不具对比价值(P<0.05);干预后B组精神状态评分高于A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 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B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会有较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肠梗阻作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在精神病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主要是因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肠内容物无法前进,最终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同时,精神病患者在饮食上不太注意,没有自控能力,常见暴饮暴食现象,也最终导致肠梗阻的发生。此外,精神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老年患者较多,致使精神病患者群体体质比较弱的,相对容易得肠梗阻,这种情况下功能相对衰退、肠道的蠕动功能比较弱。在一些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一些肠道蠕动的减退,造成肠梗阻。另外像有一些年纪大的患者也容易发生一些器质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也会使肠道病变造成肠梗阻的发生。并且情绪方面也会出现肠梗阻,由于内脏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的结肠过度的痉挛,持续的痉挛,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也可以表现出肠梗阻。肠梗阻发生后患者会伴有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进而会影响患者治疗舒适度与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肠梗阻进行有效防治。

本次就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导致肠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了其主要与患者年龄、药物治疗时间、日常排便习惯、活动量、饮食及用药合理性相关。然后将综合护理应用到精神病患者中,通过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综合评估等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肠梗阻的发生。同时展开腹部按摩、胃肠减压等护理干预,还可以促进肠梗阻患者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并且通过合理用药还可以使临床疗效得到确保与提升,并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与状态。对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均有显著意义,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展開护理服务,从而确保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也助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认可度的提升。而本次以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效果为参照,结果显示B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肠梗阻并发率,精神症状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精神状态评分、患者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再一次证实了,综合护理在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显著应用效果与价值。

综上所述,导致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较多,而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则可以显著降低肠梗阻发生率,并加快并发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值得被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到临床。

参考文献:

[1]周丽娜.浅谈精神病患者发生肠梗阻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6(10):83-84.

[2]郑友霞,钟进.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4(20):1874-1875.

猜你喜欢
肠梗阻药物治疗针对性护理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