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2021-02-23 10:24李文翔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具体应用

李文翔

摘要: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基于心理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领域涉及到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落地,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逐步突显出来。因此,本文将着重围绕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及采取有效应用策略展开全面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具体应用

前言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师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准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以便于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和获取学生的求知需求,然后制订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方案,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1.1 促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主要是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教育心理学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征进行深入探查和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个人表现、学习成绩等要素,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突显课堂教学成果。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理性思考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教师因循守旧,依然按照一贯的教学风格,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间的学习层次感将越来越强,进而在学习成绩方面出现较大落差,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负面影响。而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尤其在教学模式上面,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合作模式、课堂设疑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等,在这些教学模式当中,总有一种或者多种模式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因此,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而教师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开展教学活动,则是一种事先有准备、有计划、有方向的施教行为,即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心理学理论,事前制订教学方案,事前对学情精准分析,然后在实践教学当中能够随时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设置疑问环节,当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课堂互动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可以自觉的进入到深度思考状态,在这种这状态之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摸索问题的答案,而这种思考与探究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重要过程。因此可以说,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释放个人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创新力的平台,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2.1 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具体应用

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也将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長将大有帮助。因此,在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之下,为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首先与学生亲密接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心理活动,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学生的主观求知需求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另外,教师应当牢牢抓住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并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情及言行举止来分析和判断学生对当前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接受,然后通过课下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来增进师生间的亲密度,这样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信息。

比如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自然而然可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反之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怀有抵触和畏难心理,可想而知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和学习效果必然困困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予以了解,同时,将不感兴趣的知识清晰的记录下来,在实践教学当中,当教师讲授到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点时,可以及时转换教学思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通过这种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度将大大增加,而且学习自律性与自觉性也得到切实改善。

2.2 在构建和谐互动氛围方面的具体应用

和谐互动氛围是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空间上的默契度,老师的教学过程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与积极参与,这对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提升均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在新课改政策实施以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需始终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师队伍中间掀起了一股教学模式的“创新热潮”,而在这股热潮的引领下,教师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对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旨在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情感互动桥梁,进而为学习成绩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已经做好了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剖析,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一个有效的互动话题。其次,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与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在互动环节,教师能够采取多维度互动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让处在每一个学习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接受这种互动方式。最后,教师完全将课堂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的个人潜质与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和发挥。比如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挖掘当下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积极讨论,像“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热点话题,这一类话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热议,同时,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这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3 在促进优秀品质形成方面的具体应用

激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激励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一个优秀的学习与道德品质。但是,在应用激励理论时,切忌不要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奖励,应当把握好尺度和分寸,以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目的即可。如果一味的实行奖赏,那么,学生也将习惯于这种激励所带来的成就感,一旦长时间得不到这种激励,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将出现较大的落差。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对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学习和钻研,以吸取理论中的精华内容,尤其在激励学生方面,可以采取多向并举的方式,即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时,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如果在某一方面犯了错誤,应当采取适度的处罚,比如承担班级卫生、擦一周黑板等,这样才能促进优秀品质的快速养成。

比如个别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道德品行方面,都表现的极为优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这些优秀的学生采取变相激励的方法,即把这些学生树立为班级正向典型和榜样,然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学生的优秀事迹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能够深深触动其他学生的心灵,进而对这位同学产生一种敬佩与欣赏之情。与此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其他学生也能够效仿班级里优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进而逐渐养成一个优秀的学习与道德品质,这恰恰是榜样的激励与鼓舞力量而引发的群体连动效应。

3. 强化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为了激发和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当前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由传统的讲课形式课堂转变为课堂互动形式,赋予学生主体更多支配课堂的权利,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与教学活动中来,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一,适当采取直观教学法,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让学生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分辨各个部分,从而达到设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目的。直观教学法应用的是心理学的强化视觉功能,调动多种感官联动和全方位感知,从而有助于学生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其二,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集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动态化教学情境,沉浸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时,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3.2 采取多元评价,促进全面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应用教育心理理论时,首先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摒弃过去单一的、局限的的评价模式,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品质、个人言行等各方面均有所改进和提升。比如在教师评价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念及时发现学生的个人优势与潜能,然后通过正向激励评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能够快速发生转变,进而主动去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在学生互评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其他小组成员的了解,进行针对性评价,进而帮助学生及时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自评阶段,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内容,查找出在哪一方面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在哪一方面亟需改进和完善,然后为自己量身订制一个学习计划,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总 结:

综上,新课改下,在教师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向同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准,不断汲取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精髓,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积累更多的从教经验,为实现学生全方位、全方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许双成.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Z1):69-72.

[2]邱熙.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7(01):51-52.

[3]刘南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104-106.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具体应用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