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2-23 12:46李春鸿林荣华郑美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稳定型二聚体冠脉

李春鸿 林荣华 林 养 郑美荣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524008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使血管重度狭窄、闭塞继而使心肌组织急性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本病属于心血管系统的危急重症,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故对患者及早予以诊断和相应的治疗至关重要。现代医学已证实[1],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hs-CRP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的降解的一种特异性产物,与血栓形成有关[3]。此外,目前有研究表明[4],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危险分级、疗效评价以及预后评估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为探究D-二聚体、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不同进行分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n=36)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8.09±15.43)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n=40)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64±14.9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50)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7.66±16.19)岁;另选同期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8.75±14.89)岁。四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未见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上述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5],且均无陈旧性心梗、心脏瓣膜疾病、慢性心衰、先心病、心肌病、肺心病、肺栓塞、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1.2 方法 四组患者均接受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T-proBNP检测,具体内容:(1)标本收集: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2ml,置于含有枸橼酸钠的抗凝试管中混匀用于D-二聚体检测。另抽取空腹静脉血3~5ml于含肝素锂抗凝试管中用于hs-CRP、NT-proBNP检测。上述血样本均在采集的1h内将其进行离心处理10min,分离血浆。(2)D-二聚体检测:选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在赛科希德公司生产的SF-8100 全自动凝血测试仪进行上进行检测,正常参考值<0.5μg/ml。(3)hs-CRP检测:选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盒购自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7180型日立自动分析仪检测,正常参考值0~3.0mg/L。(4)NT-proBNP检测:选用免疫荧光法,试剂盒购自深圳瑞莱生物有限公司,在ReLLA 免疫荧光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正常参考值0~300.0pg/ml。上述各项检测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四组患者D-二聚体、hs-CRP、NT-proBNP检测值的差异;(2)比较分析D-二聚体、hs-CRP、NT-proBNP单一检测、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阳性率。

2 结果

2.1 四组D-二聚体、hs-CRP、NT-proBNP检测值对比 在D-二聚体、hs-CRP、NT-proBNP水平方面,STEMI组>NSTEMI组>UAP组>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四组D-二聚体、hs-CRP、NT-proBNP检测值对比

2.2 D-二聚体、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分析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个指标单一检测(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对比(n=126)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6],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存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或形成血栓。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又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故炎症反应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各种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的炎症指标中,hs-CRP是最常见的一项指标。hs-CRP是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所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排除感染、创伤、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等其他因素引起hs-CRP升高的情况下,血清hs-CRP含量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炎症反应强弱有直接相关性,且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7]。相关研究也报道[8],hs-CRP升高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结果显示,STEMI组、NSTEMI组、UAP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与心肌组织受到损伤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到炎症刺激有关。

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血清水平增加,表示体内生成的凝血酶变多,机体继发性纤溶活性显著增强,故可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以及体内高凝状态的标志物。相关文献报道[9],广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的血液有致血栓可能,且不稳定斑块致血栓性高于稳定斑块,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本文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要高,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愈严重,D-二聚体水平愈高,提示D-二聚体作为高凝性的易损血液标志,可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因此,临床检测D-二聚体能够从另一侧面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粥样硬块斑块破裂程度。

NT-proBNP为临床常见的心脏标志物,主要是由于心室肌细胞合成异常和室壁张力增加而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当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心肌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进而会影响心脏收缩功能,造成室壁张力异常,引发脑钠肽基因表达增加,促使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10]。本文结果发现,STEMI组的NT-proBNP水平较NSTEMI组要高,而NSTEMI组的NT-proBNP水平也高于UAP组、对照组,表明了NT-proBNP水平能够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缺血受损程度。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D-二聚体、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个指标单一检测,提示联合检测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又较单独指标检测更具有明显的优势,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稳定型二聚体冠脉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孕产妇分娩前后D-二聚体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