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学生对器官捐献认知、意愿的调查分析

2021-02-23 12:46施罗娜张秀云张宝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愿器官医学生

施罗娜 温 莲 邹 鑫 张秀云 刘 静 张宝文 石 淼

安徽理工大学 1 医学院本科 2 测绘学院本科 3 医学院护理学教研室,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

随着国内器官移植技术的飞快发展,移植手术量逐年递增,如今我国已成为器官移植大国。然而目前器官捐献供需矛盾突出,每年约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移植手术,仅1万多的患者有机会获得供体器官,供需比例为1∶30,因此每年都会有一部分患者因没有等到合适的供体器官进行移植手术而失去生命[1]。且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这使活体器官捐献与遗体器官捐献成为供体器官的主要来源,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2]。基于现状,大学生作为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和社会正义的代表,对他们进行有关器官捐献的调查,从调查结果中研究提高大学生器官捐献认知度和意愿率的有效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12月,在淮南市的3所大学采取方便抽样法对1 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 100份,去除无效问卷44份,有效率为96.00%。

1.2 研究方法 调查采取匿名网络与匿名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查询关联文献及电话访问专家的前提下,独立编制问卷,问卷包含4个部分,分别为一般情况调查、死亡态度调查、器官捐献认知状况调查、器官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其中死亡态度调查、器官捐献认知状况调查、器官捐献意愿调查参考Likert 5级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4.0软件应用于数据的处理,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应用于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分析,χ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的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1 056名学生中,性别:男643人(60.89%),女413人(39.11%);受教育程度:专科生50人(4.73%),本科生996人(94.32%),研究生10人(0.95%);专业类别:文史类118人(11.18%),理工类688人(65.15%),医学类250人(23.67%);是否有宗教信仰:是89人(8.43%),否967人(91.57%);是否和家人探讨过有关死亡的问题:是156人(14.77%),否900人(85.23%);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156人(14.77%),否900人(85.23%);身体健康状况:差16人(1.52%),一般343人(32.48%),良好697人(66.00%)。

2.2 大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情况 (1)大学生对脑死亡非常了解的有61人(5.78%),了解的有225人(21.31%);(2)对器官捐献概念非常了解的有27人(2.56%),了解的有121人(11.46%);(3)对我国器官捐献程序非常了解的有21人(1.99%),了解的有61人(5.78%)。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脑死亡和器官捐献概念的了解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1=0.000,P2=0.002),医学类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更了解脑死亡和器官捐献概念。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程序的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3=0.594)。见表1。

表1 大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情况[n(%)]

2.3 大学生获取器官捐献相关信息的途径 大学生获取器官捐献相关信息的途径是多元化的,首要途径是网络、电视、书刊等主流媒体(59.38%),其次是学校教育(17.52%),而通过亲朋好友告知获取信息的最少(2.27%)。见表2。

表2 获取器官捐献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n(%)]

2.4 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情况 非常愿意捐献器官的大学生仅69人(6.53%),愿意捐献器官的大学生有214人(20.27%),而660人对器官捐献表示中立,占本次调查大学生的62.50%。接受过死亡教育的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大学生在器官捐献意愿上有显著差异(P=0.000),而器官捐献意愿在性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和专业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器官捐献意愿情况[n(%)]

2.5 影响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 调查显示,自身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主要因素,家人和朋友的态度成为排名第二的影响因素。另外,医疗技术水平、对相关机构和手术医生的信任度、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法律保障等影响因素占一定的比例。而传统思想观念、政策或经济补偿对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见表4。

表4 影响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n(%)]

3 讨论

3.1 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捐献意愿有待提升 大部分大学生对脑死亡、器官捐献的概念和捐献的程序不太了解,而了解的分别为286人(27.08%)、148人(14.02%)、82人(7.77%),其中医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加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3-4]。可能原因在于医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医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器官捐献和移植技术知识,比如医学生需要学习系统解剖学等课程以及完成1年左右的临床实习任务,能较好掌握器官捐献的理论知识,了解器官捐献的现状和熟悉国家对于器官捐献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而非医学生学习器官捐献知识的途径则相对较少,无法全面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和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进度。

愿意捐献器官的大学生仅26.80%(非常愿意6.53%,愿意20.27%),而62.50%的大学生对是否愿意捐献器官表示中立。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率略高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4-5],但远低于国外的调查结果[6]。另外,器官捐献意愿在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上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大学生更愿意捐献器官,可能与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大学生能正确看待死亡、以一颗平常心接纳死亡,理解生和死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生命历程,进而形成了从容面对死亡的心态有关[7]。国内的研究表明医学生在器官捐献意愿上优于非医学生[4],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与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在器官捐献意愿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100),可能与主流媒体加大了对器官捐献的科普力度、增加报道器官捐献的案例,以及海内外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有关,让大学生认识到器官捐献的意义,感受到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帮助非医学生转变观念,树立积极的生死观,重视器官捐献事业的现存问题,关心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并自愿成为一位捐献者。

71.12%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是影响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器官移植手术对捐献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求无HIV感染等;另一方面,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对活体捐献者身体有不可避免的损害,比如可能发生疼痛、疲倦等术后不良反应[8]。而身体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思想观念、政策或经济补偿对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较小,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9-10]。可能与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朝气蓬勃、博学多才的群体,可以较快接受新时代的思想和观念有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小,对待传统文化,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大学生作为社会正义的践行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主动抵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腐蚀。

3.2 多方面的举措提高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和捐献意愿 网络、电视、书刊等主流媒体是大学生获取器官捐献信息的首要途径,应加大网络、电视、书刊对器官捐献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器官捐献的现状、程序、用途、法律法规、政策等信息。其次为学校教育,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场所,可积极设立器官捐献和死亡教育有关的大学课程、组织学习时代模范精神、成立公益类型的社团组织等,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固有想法,促使大学生追求更高价值的人生,提高大学生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力度和捐献意愿率。同时还可以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学生聚集处免费分发器官捐献科普手册,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器官捐献以及器官捐献的社会意义,鼓励大学生加入器官捐献宣传的志愿者队伍,发挥带头作用,弘扬志愿者精神,促进全国器官捐献意愿率的提高,不断推进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供需矛盾是器官捐献事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国家应日益完善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人体器官移植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器官捐献监管的法制化、标准化和程序化[11]。社会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解答大众对器官捐献的疑问,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持续关注,提升其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

猜你喜欢
意愿器官医学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类器官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