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临床护理中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2-23 12:4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我院实验组冠心病

程 颖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 300250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收缩或阻塞,使心肌血流不畅、心脏供血不足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1]。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人们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越来越紊乱,致使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日趋上升的趋势,其中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该病病情变化快,危害程度较大,对社会和患者家庭均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同时患者需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病痛折磨,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使其生活质量下降[2]。因此尽早诊治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同时除了积极有效的治疗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分析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与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实验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8±3.2)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0.4±3.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评估标准,并经我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和家属经告知后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相关条例,研究经我院相关医学部门审批。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精神意识异常,无法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基础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需立即告知临床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向其告知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并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3]。

1.2.2 实验组患者选择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1)健康教育指导: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结合以往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外文献书籍展开讨论,并制定出优化和完善的护理策略。由于患者对于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非常少,且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故提前发放健康教育管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常见并发症、预后情况等;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将冠心病的病因、危害、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意识。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为患者提供冠心病知识,通过拍摄视频、制作画报等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促进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理解[4]。(2)心理指导:患者在面临对身体健康的担心、医院环境的压抑等心理状态下,往往会产生孤独、压抑等消极情绪,以致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对医护人员的问候和关心表示抗拒。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言行要柔和亲切,鼓励患者将自己的顾虑和担心倾诉出来,对患者的倾诉要耐心倾听,及时对患者的消极心理进行安慰。尽可能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怀与开导。当然,也可以通过焦点转移的方式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如播放欢快愉悦的音乐、幽默的电视等,引导患者能积极主动接受治疗[5]。(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搭配合理的饮食,选择高蛋白、维生素含量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饮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4)用药指导:了解患者的用药禁忌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将药物的功效、服用方式、剂量、不良反应等详细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应对措施[6]。(5)出院指导:出院后,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或家访等形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询问,并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解答,提醒患正确用药,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就诊;引导生活中的自我护理方式、并发症的预防、调整心态及运动锻炼等,提升患者对生活和恢复健康的信心,使患者能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心理、躯体、社会)以及护理满意度。(1)疾病认知程度评估采用我院自制的评估量表:包括疾病、治疗、饮食等方面的内容,每项分值为0~10分,完全掌握≥85分;基本掌握在60~84分;未掌握≤59分。(2)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评估指标参考: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越高。(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85分以上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掌握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指标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冠心病发病的原因包括过度劳累、运动以及遗传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最直接方式[7]。发病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口头宣教进行,患者难以较好地掌握疾病知识,以至于对疾病或治疗仍存在认知盲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诸多的错误认知行为,从而阻碍身体恢复的进程,且治疗依从性较低,不利于预后。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通过对以往护理问题的总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讲,以多种形式和多途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使患者了解影响疾病发作发展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的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水平、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文中通过成立专业的健康教育小组,首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编制健康教育手册,制作宣传画报,拍摄视频等形式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的认识,并激励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与患者主动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评估,并对患者的消极的情绪及时安抚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紧张、压抑的心理,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并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冠心病患者日常还需服用一些相应的药物,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正确服用方式、用药禁忌证、注意事项等,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基本安全,促进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在健康教育宣传中更加全面,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我院实验组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