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漯河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21-02-25 21:51高丽
客联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业文化发展

高丽

摘 要:文化旅游产业是现代旅游产业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旅游业在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逐步过渡和转变的过程中,使得文化这一要素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不断注入文化元素,文化发展又增添旅游产业的形式,旅游和文化这两者不断融合和发展,对于现代旅游业来说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文化;现代旅游;产业;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概念

(一)旅游

旅游是指人们为追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游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二)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異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它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三)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二、文化旅游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文化旅游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原因

1、地域及文化差异性

文化旅游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地域差异性和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旅游,其关键是文化,旅游是一种形式和载体。地域差异造就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就促使了文化旅游的产生。

2、交通出行条件改善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文化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比如多年以前,许多地处偏远具有文化内涵的特点地区鲜有人知晓,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偏远地区在交通状况改变好的同时,大力发展起来了特色旅游业,已经在增加关注度的同时也打开了知名度。目前,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各种交通方式变得更加便捷,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地的选择范围也逐渐扩大,文化旅游受到了人们的更加喜爱。

3、民众可支配收入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民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闲暇和假期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居民的个人收入每增加1%,旅游花费就会增加3.5%。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刺激了旅游消费的增长,带来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文化旅游也在这个时候日益快速发展起来。

(二)文化旅游产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观原因

1、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为了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才有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各地旅游部门将“文化”这一元素引入到旅游产业中,因为相较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旨在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收获精神的愉悦。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省市也因地制宜,纷纷制定出适合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并积极支持文化旅游的发展。

2、民众对精神和娱乐需求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人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对于“见多识广”的旅游者来说,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和方式更具有关注度和吸引力。那么体验经济的到来,也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寻求在旅行中的乐趣,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愉悦感。在现阶段,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也成了最佳选择的活动方式。

3、寻求文化享受成为时尚

在传统观光景区中,由于规划和开发水平有限,资金投入不足,许多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较低,旅游地资源品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深入发掘,与旅游相关的纪念产品大同小异,没有突出地方特点,这就会影响旅游者的购物水平,也会降低景区的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旅游的产生是现代旅游产业创意的产物。文化旅游应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以敬畏之心对待保护历史留下的珍稀人文景观;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强化舆论宣传等好的发展路径。

三、漯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城市环境优美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位处平原地带,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二)地理区位有优势,交通发达便捷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现今它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是中部重要的综合铁路客货运十字枢纽。京港高速、京广铁路、漯宝铁路、漯阜铁路四条干线铁路纵横交汇于此;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五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而且它距新郑国际机场、信阳明港机场都不超过一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车程。2011年漯河港复建工程正式开工,其沙河漯河至周口段航运开发工程是全国内河“三纵一横水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把漯河市打造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漯河市水运、铁路和公路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功能。

(三)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水城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師”;东汉末年,曹丕在这里演绎了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杀戮牺牲的政权更迭;宋代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民族英雄杨再兴在此战中精忠报国、英勇牺牲……

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贾湖遗址、召陵故城遗址、文宗字祖许慎墓、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3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四)转变发展思路,打造旅游品牌

漯河市位居中原之中,自古就是商埠重镇,境内不但拥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贾湖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还是“字圣”许慎的故乡,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和汉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漯河市政府紧抓发展机遇顺势而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做文章,助推漯河文化软实力大发展大提升。

近年来,漯河市紧紧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新区的战略定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培育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群众性广场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开发建设了一批风格各异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形成了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漯河特点文化,有力地提升了漯河的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明确要求,这为漯河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漯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有贾湖遗址、小商桥等值得我们漯河人骄傲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双汇、南街村等全国著名的大型企业,这些都是漯河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

总之,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漯河市文化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漯河的综合竞争力;要以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各景区开发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要发挥漯河市文化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搞好许慎文化园、周彦生艺术研究院、小商桥、沙澧河、南街村、开源森林公园、许慎纪念馆等重点景区建设,倾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八方游客来漯河观光休闲。

四、漯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度不高,缺乏龙头景区

虽然漯河市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有不错的文化旅游价值,但是整体知名度不高。各景区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初步开发阶段,高品位的旅游景区还没有形成。龙头旅游景区缺乏,对文化旅游的打造和深度挖掘还不是很到位。

(二)旅游产业层次较低,存在小散乱问题

漯河市现有旅游景点多数面临着规模小、分布分散和管理乱的问题,没有形成规模景区,也没有形成相对系统完善的旅游线路。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简易,档次低、品种少,购物环境不佳。

(三)旅游投入和宣传力度不够

漯河市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在逐渐加大,由于旅游项目的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投资风险较大等问题,旅游产业投入力度还不够。在旅游宣传方面,宣传和推广活动较少,新思路和新创意不多,这就降低了关注度和吸引力。

(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较少

漯河市以前一直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地方旅游业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分布也不够均衡,旅游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也存在缺口。再加上目前旅游管理和经营体系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存在,就使得一些原有的资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

(五)周边区域带动旅游发展能力薄弱

从地理位置上看,漯河市周边的城市如许昌、平顶山、周口等地旅游资源也都相对丰富,旅游业发展也比较快。但是目前,漯河市的旅游业发展与其周边城市的发展相对独立,周边县市的旅游发展并没有增加漯河市的旅游效益,周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对漯河的带动和影响力比较薄弱。

(六)市场定位不够精准,消费引导能力不足

漯河市发展旅游业以来,旅游接待量以及旅游的经济贡献率相对较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旅游市场定位方面不够精准,旅游消费的引导能力不强。从市场定位来说,一方面,漯河市的旅游景区没有做好自身的准备定位;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定位也存在偏差。

五、推动漯河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一)扩大招商引资,整合旅游资源

漯河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起步较晚,在全市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就更需要政府以及商业界更多财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更应做好招商引资环节,为漯河市旅游业的发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另外,由于漯河市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多成点状分布,那么在开发过程中应借助本市良好的交通优势,整合景点资源,合理扩大景区规模。

(二)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漯河市旅游景区存在管理不科学、运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借鉴成功知名景区的经验,并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督、引导和帮助,使景区达到最佳的运营状态、

(三)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创新旅游宣传促销

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是影响地区旅游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漯河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应该积极借助各种推介平台,要有全新的促销手段,把漯河的旅游产品特点和休闲度假的特点宣传大力宣传出去。要充分发挥影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等多媒体宣传平台,让漯河旅游渗透到更大范围、影响到更多游客。

(四)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消费市场

近年来,漯河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旅游业在全市的经济贡献率依然不高。究其原因,旅游资源定位不准、游客消费程度低是主要原因。因此,要建立不同层次的消费设施和领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者。另外,对现有景区进行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打造、一体化开发,推动漯河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

(五)加强周边地区合作,形成旅游联动效应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漯河市与周边地区合作较少,这就造成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对本市的带动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漯河市应该加强与周边外地市的沟通与合作,使相對孤立的漯河旅游景点与周边地区的景区连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格局,形成相对规模和完整的旅游路线。

(六)支持旅游产品开发,创建旅游特色品牌

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漯河特色,开发、推出更多特色旅游产品,真正让游客游在漯河、玩在漯河、住在漯河、吃在漯河。要抓好旅游购物工作,真正把漯河打造成为豫中南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和消费中心。另外,漯河市应该借助有力的水文地貌和生态宜居城市品牌,建立起有创意有新意的休闲旅游品牌,并将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将漯河的整个旅游产业带动起来。

(七)大力引进旅游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构筑文化人才高地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将优秀的管理和创意人才吸引到旅游行业中;另一方面,要深挖内部潜力,加大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尤其重视文化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文化创意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要加强对本市旅行社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提升漯河旅游业的整理服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张雪晶,徐路.文化产业视野下的旅游产业开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3]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4]唐志国.旅游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5

[5]邵丽 燃情岁月,漯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0

猜你喜欢
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