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角色研究

2021-02-25 22:21田芳
客联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田芳

摘 要:基层党组织是衔接国家与社会、大市场和小农户的核心纽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领导乡村科学发展、整合乡村多元利益、提供乡村社会服务和政策宣传与文化引领等功能。应当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对象,就其角色、功能等予以合理定位和明确,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系农村未来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按照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尽快打造更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组织依托的作用,所以应当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对象,就其角色、功能等予以合理定位和明确,才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及其功能定位

(一)发展者:领导乡村科学发展的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农村基层党組织应当立足本地,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实事求是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履行责任担当,基于发展的视角去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将自身科学发展这一功能真正发挥出来。第一,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功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从而改善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体的幸福感。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熟识乡村社会运转模式和状况,是链接上层建筑和基层社会的纽带。能够制定和出台适宜的配套政策,优化当地特色产业的整体布局,循序渐进地培育乡村经济,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第二,在乡村社会组织中发挥领导功能。乡村振兴涵盖多种参与主体,农民是核心是关键,能否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他们能否真正参与乡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振兴工程推进速度和结果。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扮演着关键载体的角色,应充分发掘动员和宣传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真正参与其中,听民意,知民情,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动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第三,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给乡村文化生态带来了中大的变革和影响,原本的封闭的乡村文化生态被打破,农民成为网络文化的忠实粉丝和受众。在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形势下,如何引导农民建立正确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乡村文化理念,提升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的精神源泉和思想动力,已经发展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责任。第四,在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乡村社会发展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仅要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几方面下功夫,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在推动和保障乡村社会公共事业运行和发展方面重点发力,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高效推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协调者:整合乡村多元利益的功能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民发挥着主体作用,同时还扮演着最终受益者的角色。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深入了解群众,充分了解农民的总体需求,把农民最关心的、最紧迫的、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内容进行上传,发挥好传声筒的作用。同时,还要在因地制宜原则下为农民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兼顾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协调好农民利益诉求和政府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成全,相互补充。还要充分兼顾农村社会中如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其他主体的利益诉求,确保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有效反馈,形成社会合力。

(三)服务者:提供乡村社会服务的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明确自身定位,为广大村民提供全方位更好地服务,才能拥有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确保乡政策有序推进,还需要为广大村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将服务农民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出发点。一方面,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广覆盖,使得村民的网络文化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在互联网络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多种文化相互纠缠,冲突,农民对其缺少辨别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与时俱进,对服务方向和内容进行把控,保证服务能够更加健康、有针对性的为农民所用。

(四)引领者:政策宣传与文化引领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覆盖面较广,无法按照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探寻和本地实际高度契合的乡村振兴模式,并在具体操作中将政策宣传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在意识行为引领方面下足功夫。在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和普及,将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机地融入农村。

在文化引领方面,一是党员干部应当扮演好示范引导的角色。农村党员干部应当身先士卒,发挥好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引导广大村民也有机参与其中。二是党组织应当扮演好示范引导的角色。激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不偏航,不变味,是考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亟待加强

第一,党组织政策宣传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对学习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浮于形式,流于表面。部分党组织存在以会议落实学习,缺乏有效的学习监管措施和手段,带头学领头学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基层党员理想信念还需牢固。村党组织领导及其成员大部分属于农民出身,有着较为浓重的小农思想,部分党组织保持有“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落后思想,只关心“门前雪”,不管“瓦上霜”,将求稳放在第一位,政治信念较为薄弱,未能基于群众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事的积极性偏弱,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较为突出

2.基层村党支部致富带动能力亟待提升

第一,带动村民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够。引导和帮助全体村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已经成为村党支部的一项重点工作。能否合理利用有关资源,帮助全体村民朝着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对部分村党组织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考验。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空壳村、空心村”之类的现象愈发严重,乡村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尚未健全,农村青壮年外流问题较为突出,党组织带领作用不强,对发展集体产业缺乏足够关注,更不用提具体推动了。大部分村尚未形成支柱产业,未能对自身特色资源加以深层次发掘,反映了党支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些农村党组织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资源状况,以至于投入了大量资源却成效甚微,未能形成本地特色突出的、长效化的集体经济。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大多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获取微薄的工资收入,总之,在发展集体经济这一块,村党组织缺乏足够重视,也未能提供实质性的有力支持。

3.农村党建人才队伍创新实力亟待发展

第一,基層工作缺乏实干人才。村里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以及儿童等,农村党员后备力量匮乏,很难为农村党建工作出力,尽管有少量的年轻人才符合要求,然而党的基层工作通常情况下无法对其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发展党员困难,由于党员队伍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造成其活力愈发不足。而大学生村官之类的人才由于普遍进驻农村基层时间不长,而党的工作又是繁杂且颇具难度的,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展开,同时也埋下了较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

第二,党员结构和队伍难创新。首先,农村党组织队伍备受诸多问题的困扰,包括年龄大、文化不高、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性别失衡等,党员队伍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其次,对于流动党员,尚没有出台配套的管理机制,村党组织无论是在内部沟通上又或是在外部交流上均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党的影响力无法实现对全体流动党员的全面覆盖。未能为党员的个人成长提供有力支撑,党员培养配套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对上级安排的任务缺乏正确、深入的理解,最终导致这些任务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管理难度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上级党组织监督指导力度不够

第一,对基层各项工作进程关注不够。基层工作是琐碎、繁杂的,村党组织成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容易出现一些焦躁情绪,很多时候难以将全体事宜逐一落实到位。上级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应积极加强和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之间的交流、协作,搜集和整理各村的具体情况并加以清晰记录,特别是要将群众最为关心的事项放在首位。

第二,对村级支部工作开展中的指导不够。要想真正发挥农村支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上级党组织要给予严格监督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市级、县级党组织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对乡镇、村级党支部的工作指导存在严重不足。

第三,对农村基层的检查工作繁杂。基层工作负担过重,合理减负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参加或组织各种会议,还需做好包括检查、数据整理以及定期总结在内的多项工作。上层党组织频频推动有关检查工作,导致基层党组织疲于应付,严重挤占了他们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上级党组织应把工作重心投放到监督上,而不应重点放在各类会议和数据报送上。

2.村民群众支持配合程度不高

村民群众的素质水平需加强。留守农村地区的往往妇女、孩子和老人,留守的人员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和技能储备较为有限。农村党务工作者在就有关政策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宣传的面不广,同时缺乏力度,导致村民无法正确认知国家政策和形势。群众对本村干部工作存疑虑。基层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相关战略时,无法全部满足每位村民的个性诉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没有完全释放落地之前,一些村民对政策心存疑虑,不能做到主动配合,甚至存在抵制行为,大幅增加了工作的开展难度。部分基层群众在对政策没有真正理解之前,会错误感觉到个人利益受损,便会对党组织心生不满,拒绝配合,最终导致党建工作举步维艰。

3.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不足。领导班子思维方式落后,带动不明显。部分后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处事方式僵化、老化,不能有效厘清两委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处理农民事务过程中,服务理念仍不能有效入脑入心。一些农村党员缺乏进取心,创新意识缺失,在接到上级安排的任务之后只是机械应付,照抄照搬有关办法和模式,导致工作成效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一些党员常年在打工在外、经商,无法及时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导致农村党员队伍亟待加强。

4.党组织自身构建需增强

党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当前农村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配套制度尚未健全,组织成员对制度建设工作缺乏关注和深入了解,还需不断优化提升。相关奖惩体系较单一化,待遇不高、工资较低,党员的个人利益无从保障,自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示范带头效应。党组织对有关实践活动缺乏足够关注,尚未构建起切实有效的载体平台,导致便民服务仅仅浮于表面。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一)党建+联产经营”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1.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各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引领职能,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在税收、金融助农、农产品产业链构建等方面进行倾斜,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对农村集体经济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激励、扶植措施,不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综合实力,发挥出有效地示范带头作用。从基层农村党组织层面来讲,要依托村镇企业,发挥村镇企业小快灵的优势,立足农村,延伸优化企业产业链条,鼓励农民建立新型专业化合作社,尝试涉足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村细胞。

2.挖掘特色产业,优化思路想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需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突破乡村产业就是农业的观点,引导农民深入挖掘特色产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区域维度、产业维度和社会需求维度”入手,认真分析当地的优势资源,挖掘以乡村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乡土经济活动,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多产业、多元素跨界融合,创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3.进行技术指导,发展电商实力

一是要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健全电商产业链条。同时基于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和出台配套的惠农举措,在扶持当地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的同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二是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以物质或精神奖励为双向举措,鼓励农民从事电商产业,提高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电商业务技能,建立完善的电商培训体系,储备人员梯队,培养农民电商消费、经营习惯,激发农民通过电商销售产品、线上运营的积极性。三是要完善电商产业配套产业结构。提升对群众的服务水平。利用多种平台和资源,促进电商事业发展。

(二)党建+思想引领”带动文化振兴

1.深化政策理解,加强学习宣传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夯本固基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思想意识,履职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组织内党员的政治觉悟,夯实其综合素质。二是要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鼓励高校毕业生、机关企事业党委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提升政策解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三是要强化党内政策宣传工作。要引导和要求广大党员队伍一定要将政策宣传这项工作当成大事来抓,要真正深入群众,为群众针对各项最新政策、法规、实施细则等答疑解惑,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当调整宣传手段和方式,增强群众对党的政策的信任度,在做到率先示范的同时,着力解决村民最为关心的事情,围绕党的最新政策进行充分宣讲,发挥好“党的传话筒”的作用。

2.优化民风民俗,进行文化引领

民风民俗建设是与党风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有机体。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过程中,尤其要将党风民风建设落到实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尊重原有农村民风民俗的基础上,以党风建设促民风建设,提升村庄德治水平。一是要积极推动农村道德素质建设。定期组织一些蕴含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巩固党在基层的光辉形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和媒介,宣讲历史,弘扬先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可供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促进农村文化氛围提升。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宣讲、示范、激励等措施,引导帮助村民尽快改掉陈规陋习,进一步宣扬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序良俗。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农村健身广场、党建文化墙等村民集体活动场所,循序渐进地落实农村地区的移风易俗事务。通过成立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矛盾调解小组等措施,整治、消除农村婚丧攀比等一系列不良风气,提升广大村民的文化素养,加强乡风民风家风的建设,打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农村文化环境。

3.根植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各项工作时的最基本准则。第一,農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相关工作过程中,应该真正深入群众,扎实了解群众真实需求,以满足群众正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确保各项基层工作的稳步推进。第二,要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拉近和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积极借助各类平台、载体,及时、精准地收集村民问题,及时处理和反馈。

(三)“党建+人才建设”充实乡村振兴力量

1.选配领导干部,配齐实干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基层党的工作队伍尤为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是引领,选配强而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基础。只有选配一支健康有力的专业化队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服务于“三农”。首先,要选优择优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干部选拔程序,创新党组织书记任职方式,积极尝试多种履职考核方式,不断激发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不断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从年龄、学历、性别以及从业经历等各个方面不断调整基层党组织人员组织结构,鼓励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性别结构多样化,学历结构高层化。三是要不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密切关注在外党员,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动态更新党员数据库,做好档案归档工作,深化支部、流动党员两者间的联系,共同服务于农村建设。

2.多方教育培训,提升队伍能力

建立完善农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体系。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切实有效的干部培训体系。第一,明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积极创建符合农村实际的培训工作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实际,把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作为战略中心任务来抓。在明确培训重点任务,中心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工作培训方式方法。第二,严格纪律要求,确保培训实效。要杜绝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形式化、表面化。要狠抓考核过程,引入科学严谨的评价机制,建立落实落实训后跟踪评价工作,确保培训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3.广泛拓宽渠道,内生外引人才

一是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人才培养、选用、激励体制机制。首先要激发人才培养的内生机制,利用多种激励手段,从内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进而重用人才。二是进一步补充、优化配套的激励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推行开放的人才引进措施和政策。鼓励人才引进,丰富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基层农村的当代建设中去。

(四)“党建+共治共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创新组织方式,发挥党员作用

第一,进一步优化传统组织活动形式,丰富和规范组织活动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创新优化组织活动形式,除完成上级规定的活动内容外,还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要以服务农民为载体,结合当地生产活动特点,深入推行以提升农民参与度和认可度的方式方法的学习模式,在落实集体学习工作的同时,也应通过相应措施推动个人自学工作。第二,积极组织各种适宜的实践活动。组织类型丰富的教育活动,要求党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探寻更具效率的形式,归纳先进经验,优化办事思维,依托总结创新助力农村教育活动更为高效、高质的开展。在以学促做的基础上,实现知行合一,推出更为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打造一站式的便民服务窗口,践行现场办公模式,设立专门的意见反馈箱,提升组织工作更加公开性、透明性。

2.进行活动互动,促进民众参与

进一步健全党的活动互动机制,鼓励群众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第一,举办一些特色突出的组织活动。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主题,深化党的服务大众的理念,依靠主体党日活动,设立互动平台,打造和推出特色鲜明的、成果显著的党日活动模式,深入推动一系列的群众性活动。第二,在丰富组织活动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围绕包括文化传承、诗词朗诵以及致富经验在内的多个方面组织相关比赛活动或先进经验分享会,依托组织平台,有效发掘和引入本地的实干型人才拉近党员、村民之间的关系,打造服务村民、服务农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3.优化载体平台,加强信息应用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党建日趋流行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发展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一种新形式。第一,创新设立党务管理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当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培养“互联网+”思维,主动学习有关信息技术,并尝试和组织的现实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推出更具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另外,还应对流动党员给予密切关注,与其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第二,积极引入农村“党建+”这一先进模式。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在打造新机制方面多下功夫,开展创新性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扶贫”等诸多工作模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将各个主体有机融合,助力农村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行,最终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五)党建+乡村建设”打造乡村宜居生态

1.乡村建设要把握正确方向

乡村建设是服务于民的,农民是主体,所以一定要充分肯定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在提供有关服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不包办、不越位”的原则,而应当为乡村建设打造一个具有自下而上特点的、村民深度参与其中的、科学高效的实施机制。

2.乡村建设行动应坚持规划先行、依规建设

乡村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施工图”。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合理编制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立足农村实际,科学确定适宜村庄的整体布局形式,在参考历史经验的同时,找准建设时序,防止“空心村”之类现象的出现是当前乡村振兴科学乡村规划布局的关键。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村莊当下格局为依托和基础,有机运用一系列的微改造手段,打造更为宜居的村落环境,巩固村落的内在居住、生活功能,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投入的逐年增大,农村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观,基础设施体系也日趋完善。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继续聚焦于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整治,尤其要将农村厕所革命真正落到实处。各地农村应当立足当地实际,引入适宜的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标准,尤其要重点落实通村道路项目,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4.乡村建设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

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已初步在制度层面实现并轨。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各项任务目标,任重而道远。“十四五”时期要根据当前农村实际,按照下一步发展的需要和需求,进一步提升乡村软硬件标准,大力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尤其应当立足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乡村格局变化,进一步推动县域范围内城乡之间的融合式发展,推动各类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2] 聂继红,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J].江淮论坛,2018(05):39-43.

[3] 姚瑶,孙晨.以“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J].经济研究导刊,2019(34):24-27.

[4] 吴成林.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J].长白学刊,2019(01):16-22.

[5]  杨丹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为例[D].山东大学,2019.

[6] 雷丽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D].重庆医科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