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21-02-25 06:49梁功臣刘国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6期
关键词:普瑞酮胃动素胃泌素

梁功臣,刘国青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类型,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常饮酒,空腹喝浓咖啡,可出现胆汁反流,如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导致胃出血和胃癌,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因素仍不清楚,但有研究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感染、胃黏膜低阻等因素引起。在胃黏膜系统长期受损后,会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目的是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一般选择奥美拉唑和替普瑞酮治疗。奥美拉唑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用药物,可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分解,减缓药物排空率,使药物转移到黏液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H值,同时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替普瑞酮是一种萜类药物,可显著促进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合成。此外,该药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黏膜防御功能。替普瑞酮主要通过激活氨基葡萄糖合成酶促进氨基葡萄糖的合成,保护患者体内的胃黏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两药联用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1~77(53.12±2.67)岁;病程2~12(3.45±1.34)年。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1~78(53.55±2.67)岁;病程2~12(3.24±1.12)年。2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禁忌证;(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精神疾病;(5)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484)20 mg口服,每天2次,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656]50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胃泌素-17、胃动素水平、胃蛋白酶原-I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1)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TNF-α和IL-6。(2)生活质量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5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逐渐改善;无效: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2)。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腹部疼痛消失时间及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部疼痛消失时间及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腹部疼痛消失时间及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2.3 治疗前后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治疗前后胃泌素-17、胃动素、胃蛋白酶原-I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胃泌素-17、胃动素、胃蛋白酶原-I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胃泌素-17、胃动素、胃蛋白酶原-I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17、胃动素、胃蛋白酶原-I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四肢无力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头痛1例,腹泻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 vs. 8.57%,χ2=0.215,P=0.643)。

3 讨 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据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发病年龄更接近老龄化。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经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打嗝、上腹痛、便秘及腹泻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病是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大多数人逐渐认识到该病的主要病因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胃黏膜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胃黏膜损伤[3-5]。同时,加强胃黏膜保护、修复受损黏膜是治疗该病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会产生一层双层黏液,其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和相应的糖蛋白。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又不会受到损伤。此外,对大分子蛋白酶的渗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7]。

奥美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抑酸作用,可使胃液酸度接近中性,适用于临床治疗上腹痛。其药理机制是通过控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成分对患者胃黏膜的损伤,从而有效保护胃黏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痛、呕吐等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改善[8-10]。替普瑞酮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可有效改变磷脂的流动性,激活磷脂酶A2,促进花生四烯酸的形成[5]。胃黏膜细胞利用环氧合酶催化形成内氧化物,在酶催化作用下可形成前列腺素E2、前列环素和血栓。同时,替普瑞酮可促进花生四烯酸的合成,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E2的形成,避免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黏膜损伤[11-14]。经药理研究证实,替普瑞酮不仅可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合成,还具有分泌磷脂和内源性前列腺、碳酸氢盐及高分子糖蛋白等作用。替普瑞酮还可以在激活氨基葡萄糖合成酶后加速氨基葡萄糖的合成,维持黏液保护的正常结构,抑制阿司匹林引起的黏液减少[15-16]。研究显示,替普瑞酮治疗可有效彻底消除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打嗝、上腹痛、便秘及腹泻等症状[17-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2组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胃泌素-17、胃动素、胃蛋白酶原-I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2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普瑞酮胃动素胃泌素
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对慢性胃炎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一贯煎结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