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1-03-02 07:18童楚恒洪永设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序支气管镜血气

童楚恒,洪永设

(蕲春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黄冈 43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由继发性慢性支气管炎导致,即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肿胀,且气腔壁有一定损伤,导致患者通常伴有呼吸衰竭症状[1]。临床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提高患者通气、换气功能。虽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再次插管上机风险,但多数患者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不利于预后恢复[2]。电子支气管镜既能应用于肺癌等肺部疾病检测,是较为常见的病理检查工具,还可应用于清除气道异物、放置气管内支架等[3]。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11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4],并诊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工业粉尘接触史患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性疾病患者;肺癌等呼吸系统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基础药物治疗,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参数等,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西门子MAQUET Servo-s呼吸机插管上机,选择容量型辅助-控制模式,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改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肺部感染窗出现后拔除气管内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佩戴面罩,开启飞利浦伟康BiPAP Focus 无创呼吸机,起始吸气压力为8 cmH2O,根据患者耐受力逐渐增加吸气压至10~15 cmH2O,并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90%,呼吸频率为18~20次/min,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参数,待患者病情好转,吸气压力降低至5 cmH2O,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能实现稳定的自主呼吸后撤机,每天定时检测患者血气分析状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术前给予患者血常规等基础检查,并于术前4 h 禁饮食。雾化吸入麻醉,使用日本富士EB-530T 电子支气管镜吸取气道痰液,将90 mg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200 mL 氯化钠注射液混匀后,进行肺泡灌洗操作,每次注入30 mL反复清洗肺泡,清除分泌物,每周3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2 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检测如下指标:①血气指标:采集患者动脉血2 mL,经血气电解质分析仪(美国雅培i-STAT 300 型)检测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SPO2水平;②肺功能:经肺功能检测仪(日本捷斯特HI-701型)检测最大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水平;③炎症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经ELISA 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经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际通用疗效评估标准判定疗效[5],标准如下:显效,治疗24 h内,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患者神志清醒,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24~48 h内,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患者神志清醒,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预后恢复标准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6]为评分标准,该评分系统包含心率、平均动脉压、pH值、血纳、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白细胞数8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预后恢复状况越差。

1.6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2 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果(机械通气时间、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CAPS),比较治疗前、治疗2 周后血气指标(PCO2、PO2、SPO2)、肺功能(FEV1/FVC、MVV)、炎症因子(PCT、hs-CRP)检测结果。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CAP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2 周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观察组(n=56)对照组(n=56)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t值组间P值组间PCO2(mmHg)39.64±4.01 47.24±5.32 12.191 0.000 39.52±4.17 44.41±5.45 7.608 0.000 2.781 0.006 PO2(mmHg)72.56±7.58 81.32±7.21 8.865 0.000 71.80±7.17 78.59±7.08 7.131 0.000 2.022 0.046 SPO2(%)90.87±8.53 81.93±7.18 8.517 0.000 86.74±8.58 81.61±7.62 4.740 0.000 2.555 0.012

2.4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2 周后,两组炎症因子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自主呼吸时气流较小,无法确保正常的呼吸周期运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帮助患者维持气道压力,促进肺泡内氧气量增加,提高血液氧合效率,从而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CA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治疗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这与二者联用可提高疗效有关,一方面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为患者肺部组织提供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可有效降低胸廓阻力,提高肺泡气体交换速率,进而降低通气时间[6];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黏膜情况[7],并予以药物治疗,有效控制黏膜水肿症状,强化机械通气疗效,从而缓解哮喘的发作,降低CAPS评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2 周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细小的电子支气管镜进行吸痰操作,能帮助咳嗽困难患者排出痰液,使呼吸道顺畅,不仅能提高呼吸机通气的临床疗效,增加体内血氧饱和度、O2-CO2交换速率,缩短机械通气所需时间,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自我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衰竭症状,还能缓解机体中应激反应水平,避免支气管黏膜血肿,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8]。此外,肺泡灌洗时使用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分解支气管内分泌物的作用,进而降低痰液的黏稠性,避免痰液附着于支气管中,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功能、肺功能;还可直接清除支气管、呼吸道分泌物,并降低支气管、肺部的负担,促使呼吸肌收缩、舒张功能增强,从而提高肺功能[9]。

表5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s-CRP(μg/L)22.76±4.06 17.63±2.55 11.616 0.000 23.07±3.09 19.58±2.76 8.929 0.000 3.883 0.000组别观察组(n=56)对照组(n=56)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t值组间P值组间PCT(ng/mL)4.18±1.05 0.14±0.12 44.667 0.000 4.12±1.01 0.36±0.23 52.714 0.000 6.346 0.000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气道反应较高,痰液不易排出体外,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提高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增加局部炎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两组炎症因子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①肺部灌洗使盐酸氨溴索直接作用于肺部病灶组织,增强基础药物的治疗效果,抑制痰液等黏性物质的分泌,保护管腔黏膜细胞,减轻肺部炎症反应[10];②肺泡灌洗操作能减少肺泡表面的蛋白、粉尘的附着量,增强肺泡的流通性,提高通气、换气速率[11],进而能提高患者新陈代谢速率,促进病症尽快恢复,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电子支气管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治疗方案能改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更佳,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猜你喜欢
创序支气管镜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回顾性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