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研究

2021-03-02 07:18蔡颖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刺络拔疱疹带状疱疹

蔡颖

(辽宁奉天中医院医务科,辽宁 沈阳 110016)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是由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儿童在无带状疱疹病毒免疫力情况下易被感染而发生水痘[1]。感染带状病毒后,病毒会在患者体内长期潜伏,一般情况下无相应症状,但当抵抗力低下或在劳累、病后体弱、存在恶性肿瘤等情况下,体内潜伏的病毒则会被激活,在相应的皮肤区域发生增殖,从而引发带状疱疹[2]。临床主要症状为背部、胸部、头部、面部及下肢与臀部疼痛,受带状病毒侵犯的神经区域会产生疼痛感。带状疱疹有一定自愈性,但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痛,甚至有些患者皮疹已愈合,但疼痛仍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74 岁,平均(54.1±2.3)岁。观察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29~75 岁,平均(53.1±2.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3]:①符合带状疱疹相关诊断标准;②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物自行治疗;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①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存在内脏、眼睛、耳朵等带状疱疹;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④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取适量此药涂抹于患处,每2小时使用1次,每天涂抹4~6次,连续治疗7 d 为1 个疗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疱疹的具体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消毒对应部位,准备5 cm毫针,根据患者局部皮损走行,从龙尾向龙头实施针刺,针尖和皮肤角度为15°夹角,平刺,斜向中心位置,3 针为1 组,呈龙状,每组针间隔1.7~3.3 cm,针进入皮肤的深度为1.7~5 cm,针灸刺入的每个穴位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针灸每隔1~2天进行1次,每周2~3次。每次针灸起针后,用碘伏对疱疹位置的阿是穴做消毒处理,然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再拔火罐,留罐5~10 min,期间对患侧的耳背穴进行消毒,并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每次放40~50滴,然后取罐,用干净的纱布擦掉血迹,再次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刺络拔罐每1~2天进行1次,每周2~3次。针灸和刺络拔罐均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按病情状况治疗1~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治愈,临床体征及皮疹均消失,无疼痛感。好转,30%的皮疹已消退,疼痛有显著缓解。未愈,皮疹消退面积<30%,存在明显疼痛感。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本组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后遗神经痛、局部细菌感染、内耳功能障碍、病毒性脑炎;③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采用VAS 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度越轻[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治疗后VAS评分2.3±1.0 4.3±2.3 5.044 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治疗前VAS评分5.3±1.2 5.2±1.1 0.389 0.349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秋冬季节频发,尤其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天气转凉后,不注意保暖,引发感冒,易患带状疱疹[6]。此病发病急,主要由病毒引起,在出诊阶段具有一定传染性,此阶段,水泡未结痂,疱液易在接触皮肤的情况下造成传染,另外也会经由呼吸道传染,如与疱疹患者近距离说话,或无意识触碰到水泡,均易被传染[7]。带状疱疹一旦结痂脱落,则不再具有传染性,在疱疹后期,出现神经疼痛,此阶段无传染性。因此,在带状疱疹患者处于出诊期时,一般建议室内保持通风,确保空气新鲜且流通,防止呼吸道感染,其次,尽量不要和患者近距离接触,防止接触性传染。鼓励疱疹患者适当参与锻炼,强身健体,增加身体免疫力,另外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8]。

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较多,在出疹期,治疗原则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缩短患者病程,使疱疹尽快结痂脱落;第二是控制疱疹的严重程度,使疱疹的病发面积逐渐缩小[9];第三是预防后遗神经痛,一般使用中药和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在神经痛阶段,由于疱疹的病毒对神经会产生一定影响,为避免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止痛,一般用中药外敷配合修复神经类药物治疗,治疗时需根据医嘱谨慎用药[10-11]。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此方法属于中医疗法,对患者施以针灸的同时配合刺络拔罐,能疏通病灶部位的血液及经络,改善神经末梢营养。刺络放血是针灸治疗中较传统的方法,不仅能疏通局部经络,也能调整阴阳,使患者的局部气血得到调和。另外,也能强化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非特异细胞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局部机体的抗病毒能力。通过放血治疗,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病灶部位的无菌性炎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配合刺络拔罐,不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刺络拔疱疹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