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与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1-03-02 07:18陈功群郭伯文谢澄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陈功群,郭伯文,谢澄

(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骨折后引起的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腕关节以上3 cm内的骨折,为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且易发生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此类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女性较为多见[1-2]。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性骨折,且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若处理不佳,可出现关节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损及关节畸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条件允许下最佳治疗方式是将骨折复位,目前临床以石膏托外固定法为主,由于该方式易发生松动,且影响恢复效果,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完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率,且预后效果理想[5-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32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夹板与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60 例。实验组男79 例,女81 例;年龄60~88 岁,平均年龄(69.5±4.6)岁;骨折原因:车祸21例,跌倒81例,其他58例。对照组男80例,女80例;年龄60~87 岁,平均年龄(69.7±4.3)岁;骨折原因:车祸26 例,跌倒78 例,其他56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7]: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8]:有骨伤史者;有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者;有过敏史及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小夹板治疗,根据影像学资料是否出现骨质疏松、位移程度、骨折走向等情况进行手法复位,疼痛明显者复位前可使用NSAIDS药物止痛。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肘关节屈曲90°,患者肩关节外周90°,手背向上,一助手握住患者的大小鱼际,一助手握住肘上方,反向均匀用力,并持续牵引3 min,同时,术者使用拇指对骨折部位进行上下挤压,且适当侧向挤压与成角折顶,复位骨折部位。之后将小夹板分别放置在尺侧和桡侧、掌侧及背侧,其中背侧和桡侧夹板需超过桡关节,用绷带固定夹板且注意松紧度适宜,并在治疗后3 d调整一次夹板松紧度,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及伸手锻炼。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复位方法同上,采用6~8层普通石膏做成石膏托,且托于掌背侧,腕关节固定掌屈位及尺偏位。复位后采用X 线测量手法整复前后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变化,之后用三角巾悬吊于患肢中立位。根据患者情况拆除小夹板和石膏托,并随访固定4~6周。

完成小夹板固定后需注意患肢保暖及保持位置固定,从而降低骨折断端移位,在固定期间,患肢需采用前壁吊带悬固定,扎带的松紧度以夹板上下移动1 cm为宜,若绷带过松,小夹板达不到固定目的,若绷带过紧,可导致患肢发生肿胀且血液循环受阻,进而诱发肢体坏死。功能锻炼指导,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握拳、五指背伸锻炼,并进行手指、肘及肩部功能锻炼,肩关节以旋转、上举、外展为主,且肘关节以伸、屈为主,手指以主动锻炼为主,并包括拇指的对掌、外展活动及其余4指的掌指关节和指尖关节练习,锻炼时间为每次10~15 min,每天3~4次,训练力度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以患者感觉适宜为主,避免过度锻炼引发不适。出院指导,出院前需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功能训练方案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需每隔2周入院进行X线片复查,且根据骨质愈合实际状况去除外固定,并嘱其注意手部末梢保暖,防止寒冷引起不适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愈合情况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 线检查提示骨折完全愈合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 线检查提示骨折基本愈合为有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为无效[9],总有效率=(愈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③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值为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10]。④参照美国研究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 个项目,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11]。⑤比较两组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ley 评分情况,Gartland-Weley评分: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一般,≥21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周)Table 2 Comparison of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weeks)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周)Table 2 Comparison of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weeks)

骨折愈合时间(周)5.64±1.32 8.98±4.56 8.890<0.05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60 160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术后3.02±0.64 7.11±4.71 10.884<0.05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60 160 VAS术前8.51±3.82 8.32±3.15 0.485>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腕关节活动及Gartland-Weley 功能评分比较实验组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le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实验组(n=160)对照组(n=160)t值P值术后94.56±10.26 65.72±8.64 27.197<0.05躯体功能术前66.52±9.87 66.57±10.43 0.044>0.05术后91.23±10.36 80.34±9.34 9.875<0.05社会功能术前67.42±8.34 67.82±9.63 0.397>0.05术后93.56±10.26 65.34±8.73 26.497<0.05心理功能术前64.52±8.43 64.31±8.34 0.224>0.05

表5 两组腕关节活动及Gartland-Weley功能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wrist joint activity and Gartland-Weley functiona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两组腕关节活动及Gartland-Weley功能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wrist joint activity and Gartland-Weley functiona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实验组(n=160)对照组(n=160)t值P值背伸(°)75.62±12.14 66.51±9.24 7.553<0.05掌屈(°)61.24±9.45 51.21±8.54 9.961<0.05旋前(°)77.12±7.36 69.11±4.65 11.638<0.05旋后(°)73.15±8.21 62.21±5.65 13.885<0.05 Gartland-Weley评分(分)2.36±1.24 8.65±6.54 11.953<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在老年群体的发病率较高,因老年人大多存在骨质疏松情况,骨强度低,在同样外力作用下,骨折发生率更高[12]。此外,骨基质的丢失还可导致骨骼的抗弯力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虽未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骨折后易诱发不同程度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需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13-14]。应及时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以防止其腕关节僵硬和疼痛的发生,从而避免骨折对患者腕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5-16]。桡骨远端骨折程度较低,且移位较小,可通过手法复位完成外固定治疗,无需手术。目前,临床以石膏托外固定法为主,但该方式缺乏针对性,且无法调整松紧度,所以固定复位率较低,同时,易发生松动、石膏托不透气等症状,从而固定在手腕后无法活动,影响恢复效果且预后较差。因此,为该类患者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7-18]。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治疗效果显著,该治疗方式可从不同位置放置夹板,不仅能有效控制骨折,还可灵活控制松紧度,防止复位丢失,且在活动过程中夹板可随着弹性变形,在肌肉活动中借助筋膜、肌腱膜及周围韧带等组织防止骨折位移,从而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及良好对位[19]。由于小夹板固定实施多点接触肢体,从而形成杠杆,增强弹性固定,且操作较为简便,仅需实施夹板、束带及压垫约束,并利用杠杆弹性固定效应力,提高固定性,且随时可调整、纠正布带的松紧度,夹板固定不影响腕关节锻炼,从而维持肘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加速骨折愈合,也符合中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原则[2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3%(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le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控制骨折,还可灵活控制松紧度,防止复位丢失,增强治愈效果,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