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

2021-03-03 05:02李月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李月华

〔摘要〕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同伴关系的好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等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综合历年来中小学同伴关系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改善中小学生同伴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3-0068-02

一、同伴关系的概念及分类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互动关系[1]。同伴关系在单方向上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伴接纳,即个体在所在群体中受欢迎程度高,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有较强的群体归属感;二是指同伴拒绝,即个体在所在的群体中受欢迎程度低,从而感到被孤立[2]。得到同伴接纳的个体会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支持,遇到问题时也能够有效地去解决问题,并较少出现问题行为;而没有被同伴接纳的个体,容易体会到孤独感,较少得到同伴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支持,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易采取攻击性行为,从而产生较多的问题行为。

二、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一)家庭对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包括民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3]。被教育界普遍认可的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采用这类教育方式的父母尊重孩子,但不会骄纵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但不会强迫孩子,督促孩子,但不会自作主张或者一意孤行地替孩子做主。这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平等的,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自信、乐观、诚实、善良等品质,独立性强,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接纳。与之相反,采取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抑制其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经常采取强制性手段让孩子听命于自己,对孩子的兴趣和意见漠不关心。在专制型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常表现出讥讽、破坏、攻击等,从而遭到同伴的拒绝,不被同伴接纳。

2.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也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4],儿童早期的同伴关系是在家庭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父母带领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其人际交往方式会被孩子模仿,从而带到同伴关系中去。儿童在与父母和父母的朋友交谈时,会从他们那里习得相应的生活价值观,从而应用到自己的同伴交往中。哈里斯(Harris)在研究儿童同伴关系与家庭的影响关系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群体和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青少年习得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交往技能,從而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

3.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的关系,它是家庭教育的中心课题,影响着儿童的同伴关系,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比教给孩子人际交往技巧更重要。积极的亲子关系会让儿童感受到爱与被尊重,进而在与朋友交往时形成较为积极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不良的儿童,容易对自己、他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的认识和消极的体验,影响其与同伴的交往[5]。

(二)教师对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同伴关系有影响,教师对某学生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该学生的同伴关系[2]。被教师喜欢的学生更容易受同学欢迎。教师的领导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若儿童知觉到的教师领导行为为放任型,往往对事情缺乏责任心,行为放纵,不利于其同伴关系的发展;若知觉到教师的领导行为为民主型,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形成积极思考、独立自主的品质,发展出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

(三)自身因素对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

1.外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小学生也是如此。某些中小学生把外貌漂亮与品行端正画等号。很多教师和家长也会根据中小学生身体、相貌上的差异对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同伴接纳程度。

2.个体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的学业成绩仍然是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同伴接纳状况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学业成绩成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重要标准[6]。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获得高分数会改善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有更高的知名度,更容易被接纳。另外,在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中获得成就也可帮助儿童赢得同伴的支持。有研究发现,中学生运动员的受欢迎程度高于获奖学金的学生。因此,学校应多开展文体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由此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3.个体的品质

个体在群体中受欢迎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7],成功的交往经历和被接纳的经验会使得个体更加乐观、热情,更加喜欢与他人交往,同时也会继续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易被同伴接纳。

三、教育建议

(一)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同伴接纳存在密切联系[8]。父母采取民主公正的家庭教养态度,孩子就会受父母的影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父母爱心的流露及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恰当制止,将促使孩子更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而有助于其提高同伴接纳水平;父母的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退缩怯懦,不当的惩罚则会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无奈而最终做出攻击性行为,从而影响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儿童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会成为儿童自信心的源泉和社会交往的动力[9]。父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接纳,经常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活动,经常与教师交流,寻找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最佳方法。多给孩子尊重和关爱、鼓励和表扬,不要采用高压、恐吓、体罚、讽刺、拒绝等教育方式;支持孩子的同伴交往,必要时予以交往技巧的指导。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学校氛围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知识,解答学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和疑问。对于同伴接纳程度较低的学生,要进行专门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例如移情训练、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等。另外,学校应多组织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学生彼此更加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在班集体管理工作中,可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管理班集体的责任,为班级作出贡献。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学深入交往的机会。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对学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评价学生时要慎重,以免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和对其他同学的片面看法,应帮助学生改变对其他同学的刻板印象,以改善部分学生的同伴接纳状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转霞,安爱军. 摭谈影响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策略[J]. 学周刊,2017(34):81-82.

[2]马江霞. 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同伴关系及其与教师接纳的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康春花,应晓菲. 儿童同伴关系的聚类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40-45.

[4]陈俊梅. 高中生同伴接纳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5]庞丽娟.幼儿不同社交类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93(3):68-75.

[6]张连云. 改善小学生同伴接纳状况的策略探讨[J]. 天津教育,2006(8):35-36.

[7]牛盾,张爱林.青少年同伴接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青少年研究,2006(1):10-13.

[8]馮东霞.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家庭因素研究[J].中华少年,2017(23):216-217.

[9]申晓梅.家庭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分析[J]. 教育观察,2020,9(24):31-3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