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合作精神

2021-03-06 13:45曹士珍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目标探究

曹士珍

(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坝子小学 山东 枣庄 277300)

著名教育家曾言:只有处于集体当中才能感受到一种钻研有趣、向往科学、勤学好问的脉搏正在活跃地跳动。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需要发挥身体力量作用,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合作是小学体育教学常见形式,师生、生生在合作交往中会学会耐心聆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身观点,更学会正确且理性地评价和对待他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品质,实现真正意义层面全面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在此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有效改善我国体育教育工作。但从体育教育整体层面得知,该学科无论教育理念或教学方式依旧处于落后状态,甚至部分地区学校存在体育设施非完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小学体育教师最为显著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独生子女多且存在根深蒂固的孤立意识;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也相继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社会分配非平均矛盾,以致于很多家庭均为独生子女。该群体在家庭的呵护与关爱下长大,因没有独生子女,家长会尽可能满足孩子出的一切要求,因此,造就部分孩子形成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个性强势,难以融入集体情况,从主观意识层面抗拒参与团队合作合作,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阻碍因子;(2)教师引导存在偏差,未发挥协调作用;现代体育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设置教学方案,不应让学生随着自身心愿进行活动。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责任心薄弱,不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惯性认为只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就能发挥集体力量,事实上,教师忽略在活动中为学生灌输团队协作与合作理念,一旦出现矛盾,教师没有做好内部协调,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间关系恶化。

2、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策略

2.1、合理设置小组 强化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是体育活动常见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前提即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合作优势,并发自内心认同合作学习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设置小组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首要步骤,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体能、技巧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或遵循学生自愿心理让其自主划分小组。划分小组后可在组内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目的在于管理和指导其他组员,为配合教师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在一定程度也能协助其他组员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体育技能和水平。对于小组长而言,除了能提升自身体育知识应用能力和身体素质,还能拉近与其他学生情感。对于小组组员而言,在小组合作中能弥补自身存在不足,学会尊重他人,耐心聆听,提升学习能力。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和感悟到其中的好处,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2.2、优化课堂教学 强化学生合作精神

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和合作学习特征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作用,强化学生合作精神,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基于目标促进合作;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应单纯地围绕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等方面,需把握的主要教学方向为教学过程实效性。学生学习态度、观念、价值观发展与变化在此过程中远远优于技能成效,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生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围绕整体教学目标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精神品质为基础,自主合作学习形式为践行方式,消除传统体育学习的单一枯燥,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运动。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训练学生控制篮球能力时除了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体现团队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目标,基于此开展教学,提高篮球教学效果。在设置认识目标方面方面可让学生充分明确提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技能目标为掌握运球技术动作、控制与支配篮球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设置为让学生发展内心喜欢和热爱篮球运动,具备思考意识与团结合作精神,上述教学目标才紧贴小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小学体育教师在正式授课初期应立足于学生学情,合理设置目标,引领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与其他学生合作互动,成为真正意义层面课堂学习主人公;

其次,找准合作时机;合作学习并非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其作用与学生不相上下。如果小学体育教师只注重合作形式,忽略合作目标与过程,那么合作学习就是演变为毫无目的的随意性活动,丧失合作学习目的。当前大部分教师为了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目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就让其自由活动,此时教学又成为传统教学形式。毫无疑问,有效的教学需做到“分和有度”,体育教师需准确把握合作时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掷铅球时,体育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该章节重难点知识,当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后再为其讲解投掷铅球技术要领,尤其需为学生明确讲解需注意安全事项,随即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体育教师分为小组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机会,同时留取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分组训练成果,再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情况,归纳总结信息后做到整合有度。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合作时机才能形成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度,更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学生投掷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再例如,学习足球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入紧贴学生兴趣爱好的足球游戏,如将音乐学科与足球相结合组成“按节奏传球”,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使音乐与运动相结合,强化足球学习,更为学生呈现生动、愉悦气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足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2.3、发挥评价作用 强化学生合作精神

通常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后均会产生相应学习成果,小学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需树立正确心态,无合作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都要以一颗真诚的心聆听学生分享,或通过部分行动表达对合作探究学习成果期待与尊重。如以小册子方式收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果,每个月末在班级公开展示,当学生得知自身自主合作探究成果被展示,在之后的学习中则会付诸更多努力,提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信心。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对于整个自主合作探究而言,整个高潮部分即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此时课堂氛围会推向高潮,因为每个学生都很好奇其他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成果如何,也期待自身所在小组展示,满足学生强烈好奇心的同时释放学生内在自我表现因子,有利于维持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可给予学生自主权,换言之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成果汇报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可能避免单人汇报情况,究其原因单人汇报倾向于展示自身想法,对此体育教师可采取小组接力汇报方式,每个学生可汇报自身负责组内知识内容,其他成员相互补充,这种方式能避免性格内向学生因胆怯而不敢开口表达现状,更能提提升学生自信心。

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在小组合作评价中还应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当前体育教学常见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此种评价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以致于大部分学生会为了成绩而参与体育运动,违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学生个性教学初衷。形成性评价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不足之处,以质性评价取代传统量化评定,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成果,更尊重学生个性化表现。对此,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目的。教学过程即师生二者的双边活动,从本质层面分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正是基于师生方面凸显人际关系重要性。毫无疑问,教学活动主要对象为学生,更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载体。自主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建立的前提即有效分解任务与合理划分目标,体育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征等划分学习小组,由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明确评价体系,提高合作学习评价效果与体育教学质量。

3、结语

总之,未来竞争与集体智慧和协作有着紧密联系,没有协作就必然无法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故而,合作精神是当前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之一。教育领域针对合作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也开设相应的教学方式,需要从小培养,使学生将合作精神内化于自身学习体系当中并成为技能。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逐渐凸显体育学科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社会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与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