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创作风格独特性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2021-03-07 18:56保尔江欧拉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说作品达西傲慢与偏见

保尔江·欧拉孜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傲慢与偏见》小说作品在英国的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部作品的问世也使其作者本人收获了世界文学界的盛誉。该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创作风格与当时的文学作品流行风格之间有着极其明显的差异和不同,该部作品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的乡村生活为基础和背景,通过描写日常生活来展现英国当时社会的现状,取得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1]。该部小说作品在叙事方面有着极为讽刺意义,同时又运用充满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进行描写,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等级制度中最为普通的人民的生活现状的描写和叙述,为广大阅读爱好者创造出了具有强烈亲和力的作品,极大地消除了作品内容与阅读者两者间的身份差别。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文学艺术创作特点,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现实生活点滴,使读者可以更为简单通俗地捕捉到小说中的具体内容以及思想。研究《傲慢与偏见》小说作品中的语言创作风格独特性,对于研究当时的英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傲慢与偏见》内容概述

《傲慢与偏见》 这部小说作品以英国的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为创作时代背景,以描述当时英国的现实主义社会中的发展状态为主。小说中描述的年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其国家等级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冲突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激烈的矛盾冲突当时已经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方面有了不同形式的体现。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现状下,等级制度矛盾的不断暴露,引起了英国很多文学创作者的关注,并将其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展现,以此作为揭露方法,该时期的英国文学创作作品大部分都带有了浓重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也是当时英国文学创作者,因为自幼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乡镇上,其家庭是牧师家庭,所以可以接触到众多中产阶级以及牧师群体等。小说作者自身家庭物质条件殷实,使她有条件去对当时社会现状进行观察和发表感悟,从而使其形成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奠定了准确且有艺术感的语言文学表现能力。《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正是其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感悟而进行创作的,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了自身的语言文学创作功底。

《傲慢与偏见》小说内容主要是以班纳特家庭中的几个女儿各自的爱情、婚姻为基础内容而展开的,通过叙述不同故事的方式来反射出当时英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婚姻观。小说中所讲述的几个爱情婚姻故事以小说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小说内容以两人初识过程中对于彼此存在的偏见和各自展现出的傲慢态度为引线,随着后期两人不断地深入交往,使两人间原来保有的傲慢与偏见不断得以消除,直至后来由恋人发展为爱恋。为了更好地突出作品想要表达的英国现实主义批判的文学色彩,在进行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更为曲折的叙事手法,设置了相应的曲折和波折[2]。例如,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人结合后,达西并没有真正改变其自身的傲慢性格,而是在不断地用尽办法表现自己的傲慢,但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却更加以现实与理性的视角去不断审视达西,帮助两人最后摆脱了困扰,从而使彼此真正拥有了幸福。在该部小说作品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作者本人对于当时英美现实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才可在其作品中进行如此充分的展现。从作品最后男女主人公真正结合走向幸福的结局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该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相当细腻的写作手法,使得广大女性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小说中的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以及真情实感。

2 《傲慢与偏见》作品中语言创作风格独特性研究

《傲慢与偏见》这部文学作品在其全文中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描写手法都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细腻的表现方式,通过使用大量的反讽语言创作写法,使该部作品具有了极其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还表现在对于小说故事中的各人物的描写刻画方面,使得人物性格、思想特点鲜明,读者对于人物心理的理解和把握较为容易,很好的拉近了读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获得了广大女性读者的高度认可和认同[3]。现对《傲慢与偏见》作品中语言创作风格独特性进行如下研究。

2.1 作品中的反讽语言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这部文学作品中,讽刺性语言风格的运用是其语言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突出明显的特点,在这部小说作品中,作者在对各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过程中运用了较大的篇幅,从而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深刻描述,同时在其人物刻画过程中运用最多的语言创作风格就是讽刺手法,这样强烈的语言应用特点使得广大读者对于人物形象有了更为具体的印象同时加深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傲慢与偏见》 作品中应用反讽语言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小说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之间的对话,采用了大量的反讽语言。伊丽莎白是该部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作者将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和变化作为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故事初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具有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伊丽莎白在宴会上和达西有了初次的相遇,通过当时其天真烂漫、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引出了该部小说的中心思想,就是傲慢和偏见。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分别经历了许多曲折之后慢慢趋于平静和理性,经过了一番周折和波折,伊丽莎白在回归理性之后和彻底消除了自己对达西所保有的偏见。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作者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性格的变化运用讽刺的语言创作手法,使其的性格有了更为鲜活的展现。男主人公达西的性格和态度始终保持着傲慢,甚至在其向女主人公求婚过程中还表现出傲慢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了反讽的语言创作风格使得达西的傲慢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整部小说作品采用了讽刺性语言创作风格,使得男主人公的傲慢和女主人公的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各自具有了鲜明的性格展现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中心思想。二是众多的小说次要人物之间的对话与结合运用了反讽的语言创作风格。对于班纳特家族的人物以及柯林斯等人物的性格描写过程中也使用了反讽的写作手法,使得人物性格的描述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特点。比如小说故事的开头部分对于班纳特太太的描写,当其听到有钱人搬进庄园的时候,其夸张的语言方式,正是作者借助这一人物特点进行思想批判,展现故事人物势力的描写方法[4]。

2.2 不同的人物语言创作风格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文学作品中,对故事中的各人物性格的表现方式最为直接的就是其语言风格。综合整部小说作品可以看到,该部小说作品所运用的独特语言风格。作者主要运用特有的语言特点来进行不同故事人物的性格描写,并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社交场合以及结合各人物日常语言特点等,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使各个人物形象有了极为细腻的刻画。小说中班纳特太太在对其丈夫的称呼中一直使用着“my dear”这样具有明显亲昵性的语言,表现出了其夸张的人物性格,在对班纳特太太的描写过程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其夸张特点还用了许多的感叹号。小说作品中对于班纳特先生的描写就依据其性别和性格特点而表现得非常理性和冷静,同时其对于太太的夸张语言常常显得非常冷淡或者冷漠,甚至直接拒绝或者干脆不予理睬。在进行其自身意见的表达过程中也使用了极为简单直接的语言。而作者对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语言描写多选用问号形式,来展现其具有较多的状况问题,但对于伊丽莎白日常语言则使用更为平和的语言表法方式。

《傲慢与偏见》小说作品中用人物个性化的对话形式的描写,对于故事情节的描写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起到有效地烘托作用。在此小说作品中很多人物语言基本上都是运用一整句话的形式进行表现的,这也体现出了当时中产阶级所受到的较高水平的教育程度,为主人公参加社交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整部作品中各人物语言特点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作者自身独特的文学创作能力语言运用功底[5]。

2.3 作品中戏剧化语言创作风格

戏剧化语言创作风格的应用在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作者在描写过程中采用对比或者转折等创作风格体现出来的,以此来强化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品中运用了较多的戏剧化语言创作形式来促进作品艺术感的提升和体现。比如,当班纳特太太看到其两个女儿均满足其心愿嫁入了豪门之后,作者就运用了戏剧性的语言来展现班纳特太太的市侩性格,提升了作品的戏剧效果,同时使作品的深层思想有了更好的表达和展现。作者将这段故事情节用“Happy for all her maternal feelings was the day on which Mrs.Bennet got rid of her two most deserving daughters”来表达班纳特太太的喜悦。其中“happy”是用于表现喜悦的心情和感情的,而“got rid of”则明显具有了嘲讽的意味,从两个词语意思方面的形成的突出落差体现出了戏剧化语言的创作风格。

2.4 作品中句式和词语的选择应用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作品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词汇通过巧妙地应用,使得小说故事中的各人物性格和形象得到了深刻的刻画,形成了这部文学作品独有的语言风格。作者通过词语以及句式的巧妙应用,展现出了主人公和故事各人物性格变化特点。比如小说中当伊丽莎白看到达西将他们的结婚事宜等均安排妥当之后,说了四句话进行感谢,对于达西她称呼为“先生”,而不是直呼其名,也没有选择吸引性的语言,而选用“先生”这样的称呼,表现出了伊丽莎白的谦逊性格和态度,同时也代表了伊丽莎白对于达西态度方面的转变。在称呼完达西之后,伊丽莎白采用了多种语言道谢方式,作者运用这种强烈的语言冲击力来突出当时伊丽莎白的强烈情感,和其衷心的谢意。反过来看当时两人初次相遇过程中,达西对于伊丽莎白的外貌使用了“虽然年轻可爱,但是不够漂亮”的评价语言,这样的语言表达让读者很容易可以看出当时达西傲慢的神情以及尖锐刻薄的性格。《傲慢与偏见》整部小说作品中使用了多处类似这样的词语和句式,通过简练的词语表达,加深了广大读者对于小说中不同人物性格及特点的印象,可以更为清晰地向读者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抓住人物特点[6]。

在该部小说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型,从而让语言表达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气势。比如,作品中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误会,在对其进行不满情绪的表达时,伊丽莎白就运用了排比句。作者在这使用排比句型,使伊丽莎白对于达西的误会有了更为鲜明的表达,也表现出了她对朋友所具有的同情之心。排比句型的运用使小说的情感氛围到达了高潮部分。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作者自身拥有的深厚的文学语言运用基础,巧妙地运用文学语言可以使小说作品在语言风格方面更加具有独特性,也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和理解。

3 结语

《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具有浓重现实主义色彩小说,在其最后结局部分使男女主人公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充分体现出了作者本人对于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深刻认知,同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将男女主人公初见时的“傲慢”与“偏见”作为故事的主线,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描述。通过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描写,使作品中的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鲜活。整部作用运用较多的语言创作风格主要有讽刺手法、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写法、戏剧性语言以及词语和句型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人物形象得到了深入的刻画,同时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和理解。由此可推断正是语言风格上的独特性才使得《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可以成为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猜你喜欢
小说作品达西傲慢与偏见
一分钱也没少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论哈代作品中所蕴含的乡土情怀
论述小说人物语言的翻译问题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悲剧意味分析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