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

2021-03-08 07:00任怀琎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产业界文创文化产业

任怀琎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关键字:相互作用;合作模式;界限

一、引言

大学和行业之间的协同对于区域内教育、培训、知识产生、创新和技术转让以及创业的推动至关重要。大学与产业联系可以帮助协调研发,避免重复,刺激研发投资、产生额外效益。高校与产业界进行稳定、深度的长期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助益显而易见。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变迁

肯尼迪政治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Samuel Nye, Jr.)指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是“纷繁复杂而又相互依存”的,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来。文化的重要性被一再拔高。怎样发展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高等教育怎样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需要高校主动进行探索和积极尝试的一项长期任务。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其本质在于“创新”,这一创新活动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则需要文化理念、科技支撑、商业模式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在具体的执行领域而言文化产业数字化则涉及艺术设计、计算机、电子信技术、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

一些传统的发达国家内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英国作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杆。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1997年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将其分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将韩国文化推广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输出体。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从国家层面进行推动时间相对较晚,“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才首次明确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任务。据《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北、上、港、深、杭、广”作为中国创意城市的第一军团优势明显。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二者入选城市为7个,而华北和西南地区仅有一两座城市入选,华中、东北和西北地区无城市进入,这表明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形成区域聚集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三、发掘高等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文创产业属于交叉性边缘学科,文化创意类相关专业是指《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的第二部分,即“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下行业类别吻合的本科专业、与延伸层有关的专业以及与第一部分中产业分类不完全吻合但有一定关系的本科专业。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学科门类12个。从文创专业在学科门类中分布的情况来看,含有文创专业的学科门类共有8个,占比67%[1]。作为与多学科紧密相关的行业大类,高等教育资源有必要也有持续不断的发掘基础。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安排的实验、考试和实践各类活动中可以找到“所学的东西”的答案,但这样的答案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关于这种学习的意义。当学生毕业后脱离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所营造的知识学习框架后,许多学习内容很快就被遗忘。大学和行业之间的协作对于教育和培训技能、知识的产生、获取创新和采用技术转让以及初创企业和附带利益的推动至关重要。大学与产业联系的好处是广泛的:可以帮助协调研发议程,避免重复,刺激更多的私人研发投资产生额外效应。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还可以促进公共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并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好处在具备文化资源优势的地区会表现得很明显。

站在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妥善管理教育资源,避免浪费,提高学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构建高校和行业间的良性促进,也符合坚持问题导向发展理论。就目前情况而言,对大多数公司来说,与大学最重要的联系是通过招聘熟练的毕业生。教育和培训仍然是大学的主要作用之一,特别是在需要创意和构建行业新业态的文化产业,缺乏熟练从业者是阻碍公司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瓶颈。设法通过促进大学与产业界的更强有力的合作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建立合乎双方需求和现实的协商程序,在课程开发中考虑相关业务行业需求的声音,即大学课程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四、高等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对行业数字化进程推动效力评估

国内开设文创相关专业的高校与文化产业界合作的需求和范围差别很大。大多数普通高校,一个主要关切是教育质量和缺乏资金,这往往表明所涉专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实践软硬件较好地加入产业生产环节参与创新项目。在许多大学教学与行业间的合作受到基于历史文化与体制障碍的限制,这些障碍需要时间磨合才能克服。在这方面建立有效的大学与产业的联系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在高等教育资源盘活方面,美国于1980年通过《专利和商标修正法》通过授予私人公司这些专利的许可证。以刺激大学的专利活动,使研究产品商业化。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都出台了类似的立法[2]。围绕文化高校资源,从“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新兴技术应用、高校学生资源引入”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在文化产业界内部构建将高校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的系统性配套方案,利用数字技术催化形成新的文创业态,比传统文创产业研究更具优势。

五、数字技术的介入边界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在从初级阶段向科技化、多元化阶段过渡。文化产品生产脱离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向资源集成,技术集成的数字化方向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界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技术不断发展,在各领域展现更大应用潜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大众的顾虑和担忧。这些先进技术是否会影响人类的文化认知,是大众较为关心的问题,但这不仅仅是科学或技术上的问题,还涉及社会和哲学[3]。技术或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使用结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应用者的意愿和初衷。所以在文化领域对技术本身的恐慌是不可避免的,但更重要的是对运用技术的人的行为做出框定。数字技术介入文化产业的边界和保持文化符号完整性间的平衡。当传统遇见未来,在新技术、新媒介的环境中保持传统地域文化符号原真性,同时,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改变文化产品消费结构,形成文化创意新业态。将科技的介入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畴。

六、结语

针对数字化的特点盘活高等教育资源面临的挑战是选择最符合产业需要的策略工具,平衡各主要利益相关方。面对有限的预算,政府、公司和大学须在教育或研究合作、大学与各公司之间以及提供协同帮助或深层次合作之间做出复杂的选择,通过实际发展情况评估支持特定地区内大学与文化产业合作的特定方案是否成功。

猜你喜欢
产业界文创文化产业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复合型AI人才更受青睐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中瑞两局合作第六次会议及第四次产业界圆桌会在沪召开
中欧两局与产业界圆桌会在京举行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