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2021-03-08 07:00许维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6101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香囊跨文化留学生

许维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0

一、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香囊是中国传统高雅精致文化的一种表现,是中国人对个人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香囊在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从美学角度来看,香囊在各个时期的造型、纹理、色彩以及材质等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欣赏价值。从实用性角度来看,香囊装的是香料,香料大多数是芳香辛温、化浊避秽的中药,因此香囊具有防疫作用,香囊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香囊中药的特殊气味通过口鼻进入人体,从而达到调节阴阳,调整气机、预防疾病的目的[1]。从文化角度来看,香囊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香囊见证了爱情,香囊是一种礼物,至今,佩戴香囊仍是端午节的习俗。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简单的语言机械操练相比,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香囊的制作增强了留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是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作为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汉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向留学生介绍香囊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香囊所传递的价值观以及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亲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帮助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离开了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差异随之带来跨文化交际障碍,对外汉语教师有义务帮助留学生适应环境,通过香囊的制作和香囊文化内涵的讲解,潜移默化地让留学生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带来的焦虑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要点以及教学方法

(一)字和词教学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作为句子基础的字和词,对外汉语教师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该涉及字、词的教学。字、词的教学也应该体现重难点和非重难点,同时也应该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名词“香囊”这个词汇,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法,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实物;香囊具有祛邪的功效。香囊气味芳香,形容词“芳香”,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释义为多指花草的味道香,但是“芳香”一词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字和词的教学不能与句子教学分割,始终服务于培养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这一主要目标。

(二)语法教学点

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涉及许多语法点,以“把“字句为例,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我把布缝合”“我把材料塞进去”。让学生理解“把”字句是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的句式,即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同时让学生理解“把”字句的使用条件。1.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2.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3.“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最后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记住“把”字句句型。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也可关联到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教学,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我做着香囊。在制作完成香囊后,引导学生说出“我做了香囊”和“我做过香囊”,让学生理解不同“着、了、过”分示不同的时态,分别是进行时、完成时、过去时。在香囊制作完成后,还可涉及比较句,不同香囊形状的比较,不同香囊大小的比较,不同香囊颜色的比较等等。

(三)文化教学点

香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香囊的文化历史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每个时代都给香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汉代的香囊以缥缈、流动的曲线为主的流云小鸟折射了对升仙的心之所往,唐宋时期的香囊对自然界动植物准确描绘,明清时期的香囊对人物图案具体化描绘[2],至今佩戴粽子样式的香囊仍是端午节的习俗。对外汉语教师对香囊演变历史的讲解可以让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香囊是爱情的纽带,在《红楼梦》中,黛玉发现宝玉将自己送给宝玉的香囊转赠给别人后,生气地将香囊剪破,青年男女将互赠香囊作为自己爱意的表达[3]。香囊象征着高尚,在古代,香囊作为礼物赠送不是一种普通的礼物,特别是在医生与病人如以香囊赠送,更代表一种虔诚与敬意。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也可以扩展到颜色词的教学。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喜庆,当女子出嫁,娘家为女子准备红色香囊意味着婚后生活红红火火。黄色代表至高无上,只有皇族才能使用明黄色的香囊。

三、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思考

(一)文化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

留学生学习汉语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要经过理解、转化、记忆、储存一系列过程。如果留学生不能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留学生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时候就会陷入困境。假设留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香囊”的字面意思,即含有香味的包囊,选择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转赠香囊予他人,那么结果必然会啼笑皆非。文化教学是鼓励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方式,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本身的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的结合[4],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可以提高留学生利用汉语表达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这一目标,因此,文化教学与汉语教学应该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

(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求同存异

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可以关联的许语言点,可以运用情景法讲解操练“把”字句,但是在讲解操练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个原则,“把”字句讲解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和理解结果补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我把香囊做好了”应该在学生理解并且能运用“做好”这个可能补语的前提下。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切忌操之过急。同时香囊文化历经数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对外汉语教师不加以选择,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抵触心理,因此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应该循序渐进,从留学生的兴趣点和相似点切入,选择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文化需求的教学内容,不过分夸大民族自豪感,始终保持一种求同存异的态度,这样才能在友好的环境下完成教学活动。

(三)运用文化差异比较法

运用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注重采用文化差异比较法,有利于避免学生对香囊文化的误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师在导入香囊见证爱情的文化课的时候,询问学生的母语文化是否有类似可以见证爱情的信物,对两种信物有何种不一样的看法等等。运用文化差异比较法不仅能将中外文化差异引入到课堂中,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运用汉语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学生自然地理解和吸收。

香囊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运用是基于它本身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上运用香囊教学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国文化的积极性,而且能更好地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功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香囊跨文化留学生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REASURE TRAIL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仲夏巧手做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