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面向东盟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2021-03-08 07:00韦恋娟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南宁530028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广西人才语言

韦恋娟 广西警察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8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语言互通是实现“五通”的前提条件之一。广西是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使得广西语言资源的开发潜力倍增,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语言服务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是语言产品、语言服务供需方的中介,有利于促进国家、地区、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发展[1]。从地理位置来说,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在民族、人种、语言文化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这无疑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些年来,广西在语言服务实施、语言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交往日益频繁、经济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对语言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将通过对当前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存在困难的症结所在,并积极探索未来发展的路径,为 “一带一路” 建设进程中的语言服务产业规划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2]。

一、广西面向东盟语言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广西语言资源丰富语言服务范围广阔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种类众多,除汉语方言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包括:平话、客家话、西南官话等类型,少数民族语言有壮语、苗语、越南语、京语、侗语、毛南语、彝语、仡佬语、瑶语等等,可见语言资源非常丰富。而广西与东盟国家相邻相连,广西边境人民自学东盟国家语言以便更好地买卖往来,小语种需求市场广阔。此外,英语是世界语言,广西人外语习得主要以英语为主,因此来源于境外的语言资源(即外源性语言)也是非常丰富。

(二)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产业的形态多样

语言服务产业基本涵盖语言培训行业、语言测试、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康复、语言信息化等方面,但各业态间处于发展不均衡阶段[3]。发展较好的语言服务产业有:语言培训(雅思培训、托福培训、多语种培训课程、汉语水平考试培训等)、语言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CET-4、CET-6、WSK等)、语言翻译(Google翻译、人工翻译、有道翻译等)、语言出版(语言书籍、语言杂志期刊、有声书等)、语言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与推广)等传统业态。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的语言产业有:语言信息化(语言输入、语言转化、智能输入等)、语言会展(语言文化博览会)、语言创意(广告语言、销售语言等)、语言康复(孤独症、失语症等患者的语言恢复与训练)等新型业态。由此看来,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中依然是传统业态占主要地位,新型业态还需要不断加强。

(三)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产业兼具涉外性和涉少数民族性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向南发展的国际大通道。自中国——东盟永久落户南宁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往来日益频繁,语言交流活动不断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往来,促使了广西涉及东盟小语种和英语的人群越来越多,同时东盟国家到广西来学习、工作的人数也迅猛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往来衍生了大量的语言业务,语言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广西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标签”,因此说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产业具有涉外性。此外,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境地方的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基本上能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如中越边境的两国边民能用京族语(越南语)和壮语(越南称为岱族语)相互交流。

二、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存在的不足

(一)语言服务产业政策支持不够语言产业处于较为分散无序的状态

“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发展语言服务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西抓住机遇,经济发展乘势而上。语言服务产业是新兴的行业,其整体发展潜能未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挖掘,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规划指导,配套的产业政策也不够,顶层规划的缺失使得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产业缺少明确方向和有力支持。广西语言服务产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国内发达地区,难以形成产业链。从宏观上看,广西面向东盟语言服务缺乏分层次、有特色、有重点的产业发展规划,尤其是有沿边特色、民族特色的语言产业规划方案;从微观上看,语言服务培训机构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其他城市较少),且集中在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能力测评等方面,而智能翻译、语言康复、在线培训等新兴语言产业发展缓慢且不具规模。可见,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同时语言服务产业内部发展也存在这不均衡状态,制约着语言服务产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语言服务创新驱动力不强语言服务产品同质化明显

“互联网+”覆盖各个行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调查来看,广西语言服务企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大部分的企业只提供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语言服务项目,互联网技术、云端技术、语料库等数字化资源开发不足、实践性应用不够,导致语言服务同质化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语言服务部门创新思维不足,缺乏互联网信息对语言资源的整合管理,难以满足语言服务个性化的需求;二是语言服务企业在基础技术研究上投入不足,智能化、数字化利用程度不高,产学研协同合作较少,很多语言服务企业与高校科研中心建立的是短期或者临时的合作为主,构建深层次合作关系及合作创新平台更少,造成了语言服务企业科研团队水平较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三)人才资源保障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高水平的人才需求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语言产业需要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语言产业人才是语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需要大量国际化、高水平的语言人才,现阶段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能达到语言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且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才资源主要是外语专业或者营销专业,目前为止广西仅有部分高校开设翻译或相关专业,仍未有高校专门开设语言产业管理专业,难以支撑面向东盟语言产业的发展。此外当前广西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地缘、文化优势发展面向东盟的小语种服务,小语种学习只在部分高校开设,外语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语言习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短暂三四年时间的学历教育还未能很好地服务社会需要。

三、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的未来路径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广西语言服务产业结构向集约化发展

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人群的语言服务需求,且在量和质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在已有的语言服务市场、产业规模及水平、从业人员资质等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提升广西面向东盟语言服务产业的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制定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政策和规划,引导广西本地语言服务业共同建立统一的语言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机制,激活潜在语言市场和语言消费的需求,用法律法规为语言服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此外,各地区各行业对语言服务需求存在不同的差异,为此还要做好统筹规划,平衡各行业和部门的利益,整合语言资源和力量,在语言服务规划层面,既要考虑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谋篇布局,也要结合广西地方一带一路建设的局部战略,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规划,重点突破,按轻重缓急和现实条件情况安排分布实施,促进广西语言服务产业向集约化发展。

(二)增强语言服务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广西语言服务向智能化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广西语言服务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语言技术平台的搭建,有目的、个性化地为需求方提供服务,创新打造基于国家语言战略,彰显广西本地语言特色的语言服务模式。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对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进行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语言服务的层面,通过“互联网+”远程调拨实现语言资源共享,促进语言资源的互通有无,提升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语言资源的层面,开展语言资源数据库,包括语料库、语言人才数据库等;从语言供需方的层面,搭建云技术翻译管理平台、建设多语网站、开发手机语言app等消除语言消费的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语言服务。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作为强力支撑,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将语言、语言产业和数字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三)加快培养面向东盟语言服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广西语言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语种需求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密切程度、项目建设内容等有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越多的国家,其语种人才需求越大,劳动密集型建设项目越多,对能用外语进行基本沟通的人才需求越大,智力密集型建设项目越多,对精通和熟练使用外语的人才需求越大。伴随着新型文化业态的迅猛发展,广西与东盟十国业务往来频繁,要发挥好“桥头堡”的作用,广西应着重培养出面向东盟高素质、多元化的特色高端语言人才,一方面地域和文化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另一方面又节省了投资的成本。首先是改变以往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模式,优化语言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东盟语种人才的培养和提升。目前广西有多所高校开设了东盟小语种专业,按照未来发展的趋势,广西还应当设立语言产业研究机构,建立学校、科研所、产业之间的产业联盟,促进产学研成果,优化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次是明确东盟语言服务人才的定位,面向东盟培养优秀的语言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又要多熟悉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情况,还要有较强的国际社交能力和国别研究能力;再次,加快适应发展需要的语言服务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以不同方式培养“语言+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向东盟语言服务的人才不仅掌握精通东盟国家的语言,还要拓展专业的知识,通过跨学科专业的培养,增强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利用标杆企业辐射带动语言产业链的发展优势协同创新促进语言服务产业的优化升级

广西与东盟各国在轻工业、农业、旅游、信息技术等贸易领域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和外向型的企业必须抓住机遇,突破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语言服务产业。语言服务协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大数据技术来支撑,指导企业搭建沟通语言服务供需方的云平台及各种语言服务APP,还要标杆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比如,科大讯飞在自然语言处理、文字及语音识别等技术上在全球都很有影响力,是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语言产业的标杆企业。“一带一路”语言铺路。本文以广西面向东盟语言服务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立足于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广西面向东盟发展语言服务产业应采取的对策建议。语言服务是一项大工程,涉及政策、市场、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需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促进语言服务产业的优化升级。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需要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广西语言服务建设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纲要,挖掘语言服务发展动力,培育语言服务市场,开拓语言服务领域的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广西人才语言
广西贵港
人才云
语言是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