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表演者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及策略

2021-03-08 07:00魏家红安徽省歌舞剧院安徽合肥23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表现力演唱者眼神

魏家红 安徽省歌舞剧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声乐演唱过程十分注重声音美感和艺术性,而舞台表演则是基于声乐演唱融合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属于听觉与视觉的双重表达。强化声乐演唱者的舞台表现力则是要求演唱者利用声音、肢体、表情等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从而通过情感抒发引发观众共鸣,使原本抽象的音符转变为更具内涵的视听艺术。因此,为保证表演效果,需充分认识到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加大对演唱者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力度。

一、声乐演唱和舞台表现力间的基本关系

(一)声乐演唱对于舞台表现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和舞台表现力息息相关。其中舞台表演必须要有良好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即声乐演唱对于舞台表现力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演唱者有效控制和调整舞台氛围,确保表演曲目更具吸引力和欣赏性。不管表演者的专业技能掌握得多么深厚,只要缺乏舞台表现力就会导致最终表演呈现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表演者自身必须在掌握相关演唱技巧和知识的同时,结合肢体动作、面部神态等充分控制和调节舞台效果,使曲目能够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二)舞台表现力对于声乐演唱具有一定的点睛效果

在声乐演唱中,舞台表现力是确保最终演出效果的关键要素,它必须要以深厚的声乐知识和理论作为支撑,从而为声乐演唱发挥一定的点睛效果。实际演唱时,演唱者必须要把自己的声乐理论和技能相融合,再完整展现出来,从而作为把控和调整舞台氛围的核心力量,体现演唱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性。反过来,如果演唱者缺乏基本的舞台表现力,即便其声乐理论知识多深厚,嗓音多优越,都可能会导致其演唱效果缺乏基本的感染力和灵动性,最终失去曲目魅力。

二、舞台表现力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表现都是表演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其中面部表情不仅只有喜怒哀乐,还有眼神流露。喜怒哀乐是人们内在情感外露而产生的面部表情,一般演唱时需充分了解曲目的词曲意义以及表达的情感,将自己作为曲目主人公,通过自身理解表演给观众。眼神流露则要与观众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从而将内在情感传递出去[1]。肢体动作是面部表情的延伸和拓展,能使曲目情感完全展现出来。声音表现是声音技巧的应用以及内在情感的展现,更是舞台表现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可以优化演唱者的演唱技能

对于演唱者而言,唱功和舞台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大众审美水平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对于演唱成功与否的判定已经不再只局限在唱功技术方面,更多的是欣赏其肢体语言以及舞台表现力。

(二)可以强化演唱者的辨识度

舞台表现力是演唱者在自身内心活动之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肢体动作以及神态表情。他们会结合曲目特点展现出相应的动作与神态,从而加快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尽可能调动和带动观众,引起共鸣;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演唱者的表演辨识度,塑造个人演唱特色。

(三)影响演唱者的发展趋势

舞台表现力对于所有声乐演唱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想要一直在演唱道路上发展下去的人,必须在注重演唱技能提升的同时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不断优化自身的舞台表现技能。

三、舞台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演唱者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必备技能。在一些表演实践中经常会发现有些演唱者在日常训练中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但到正式演出时却经常出现声音发抖、面红耳赤、惊慌失措甚至忘词的现象,导致表演效果欠佳。甚至有些人在后台准备时身体就开始发抖,上台走步不稳定,最开始唱就提气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演唱者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常个人经历、成长环境不同就会导致其产生相应的歌唱心理,虽然这难以改变,但在日常训练中还是要加大对其心理素质的关注度。对于演唱者自身而言,要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提升表演自信心;同时加强训练,提升自身歌唱技能和舞台表现力[2]。对于教学者来说,则需与演唱者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在日常训练中营造良好氛围,精准把握其心理特征,多表扬和鼓励演唱者,从而激发演唱者的表演热情,培养自信心,调动积极性,确保其能更好地进行舞台表演。

(二)培养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音乐修养

一是提升文化底蕴。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十分关键,它主要决定了声音的感染力。一旦演唱者缺乏基本的文化修养,就难以对作品产生深度理解,更难以基于曲目内容实施二度创作。其中的深度理解主要是指演唱者自身能够充分理解曲目创作者的个人情况,明确其创作的背景和寓意,唯有如此,才可以充分把握作品内涵,最终展现出良好的音乐形象,并将其传递给观众,激发共鸣。

二是提升音乐修养。演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优良的音乐修养。音乐修养主要包含了节奏、音准等内容,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演唱者对于曲目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此外,和声、乐理、乐器也都是音乐修养的核心基础,视听练耳、复调、曲式也都是音乐修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演唱者必须在日常训练中以此为核心加强学习[3]。此外,还可以通过观摩增长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全方位了解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发展趋势,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及水平。

(三)加强舞台表演实践

演唱过程中,优美的歌唱倘若可以和灵活生动的表演结合在一起,势必会提升舞台感染力,形成歌声和形象的完美结合与统一。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必须从肢体动作、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等方面着手加强舞台表演实践。

1.肢体动作。对于演唱者而言,肢体动作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主要可以渲染气氛,优化表演效果。但在实际演唱时,还应以歌唱为核心,肢体动作作为辅助,以免喧宾夺主,不仅无法充分展现出的演唱效果,还可能会分散观众注意力。一般肢体动作必须依照演唱曲目内容与情感内涵进行设计,整体不能过多,动作必须协调自然,确保完全是随情而动,最好是无意识地展现,尽可能使动作和感情融为一体[4]。另外,身体姿态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演唱时需要演唱者身体稍微前倾,前半脚掌完全落地,后脚跟依照曲目的曲调走向稍微踮起,使重点放在身体前半部分,从而使身体完全处在一个向上的状态中,确保最终演唱情感更为充沛。

2.眼神。眼神一般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和情绪,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情感也能从眼神中体现出来。所以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眼神是十分重要的,即便唱功再卓越,手势再到位,如果眼神不对也难以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例如在演唱高亢悲愤的歌曲时,虽然声音十分铿锵,肢体动作也能够跟上,但眼神涣散会导致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演唱者来说,眼神必须到位,不但要通过眼光去示意景物的远近高低,还要通过眼神表达情感,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深刻诠释曲目的内涵。

3.面部表情。实际表演时,演唱者的面部表情也十分关键,因为观众除了倾听声音,体会眼神和肢体动作,还会解读面部表情,所以只有正确展现面部表情,才能够给整部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对于节奏较为舒缓、表达相思之情的曲目,在实际演唱时面部表情就应该展现出惆怅感和孤独感,演唱者要完全跟随曲目的本质内涵及意象等进行充分展现。

总之,声乐演唱与舞台表现力之间相辅相成,其中舞台表现力和日常训练息息相关,演唱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还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及曲目分析能力,能够深刻把握创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动机,从而使自己与曲目和舞台之间融为一体。同时,还要从音乐修养、肢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方面着手加强练习和探索,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达到表演目的。

猜你喜欢
表现力演唱者眼神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生命的顽强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确认过眼神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搞笑秀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