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问题分析

2021-03-08 07:00岳学强刘统吴宏伟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精准

岳学强 刘统 吴宏伟 新乡医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纵观“十三五”时期我国大约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两不愁 三保障”全部落实到位,农村落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存在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成为过去。[1]

虽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在“十四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深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精准扶贫,保证贫困群众稳业增收,完善就业扶贫长效机制,防止返贫现象出现,确保“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的大方向。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在《关于做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0〕21号)中指出,增加就业是贫困家庭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2]医学院校建档立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乡村民生改善、基础医疗建设和社会经济稳定,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事关我国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也事关国家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针对中国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问题来说,如何进一步了解建档立卡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其就业时面临的问题做出“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方法,提高对贫困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如何完善关于建档立卡困难群体的帮扶体系,促进其充分了解职业发展前景,进行高质量就业,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研究的意义

(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是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是经济困难类型学生中最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政府在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向乡村流动,振兴乡村经济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贫困人群的就业扶持,通过就业帮扶来稳定就业状况,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保证乡村经济的正态健康发展。习总书记曾指出,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3]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从各个方面对贫困家庭进行扶持和帮助。其中,就业帮扶作为最根本的帮扶措施之一,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就业帮扶可以增加建档立卡家庭的自我造血能力,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其社会生存力,从而达到稳定的脱贫,并降低返贫的可能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尖锐。因此建立全覆盖的医疗卫生体系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制定精细的就业措施,“一对一”引导其健康求职观念的形成,培养其就业意识和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也大有益处。

(二)符合高等教育育人目标 有利于完善高校精准扶贫学生培养路径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4]高等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在我国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在高等教育的培养下,青年人应当更加朝气蓬勃、满怀信心,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祖国发展拼尽全力。

建档立卡大学生是我国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从小生活条件的艰苦,使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加需要来自高等教育的帮扶。

但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无法很好适应其发展,这就需要有目标有规划地对其进行帮扶,对具体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措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引导其就业思想观念的完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建档立卡大学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在对建档立卡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的同时也要进行回访调查,对实际就业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此对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深化高校精准扶贫方案和路径。

在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特殊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在培养中吸取经验,不断革新培养方案,从而形成完善的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体系,为我国精准扶贫方案与乡村振兴政策贡献力量。

(三)符合建档立卡毕业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也符合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大学生是一群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心、有活力的年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通过努力学习来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人的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5]

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与人交流和面对压力时往往缺乏自信,害怕与人沟通,先天性回避陌生事物。对建档立卡毕业生来说,使其体会到生活的温暖,减轻对人交流的害怕,帮助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是这类特殊群体的共同心愿。

为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帮助,不仅是对贫困医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更是对其绘制美丽人生画卷的指导。可以在引导其直面社会,勇担重任,艰苦奋斗的同时,引导其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大胆地面对陌生事物,自信去生活,活出精彩自我。

因此,对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就业精准帮扶,不仅能改变贫困现状,更能引导这类学生,直面压力和挑战,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人生梦想。

二、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现状与问题

(一)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性格的内向不利于社会就业竞争

大学生的成长情况与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当地的综合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建档立卡大学生往往生活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城市学生相差较大,在面对问题时常常缺乏自信心,且心理承受能力差。

因此由于长期处于相对闭塞的地区导致许多建档立卡大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而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性格外向的人在与人接触和面试等开放性场合的表现要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出色,性格的内向会导致社交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偏低,而在社会就业竞争中,这些学生就在就业中处于弱势。

在医学领域,医学毕业生在接待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主观诉求与需要,并为其讲解相关专业知识。

因此,医学院校对学生社交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与建档立卡毕业生成长环境导致的性格内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因此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性格的内向,对其择业、求职和长期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其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大因素。

(二)异地就业难 经济压力较大 就业质量不高

建档立卡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受家庭经济影响较大。因此,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对建档立卡毕业生提供帮扶,但对医学生而言,帮扶的深度和个性化程度仍有欠缺,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经济压力不仅来自于家庭,更来自于就业初期的薪资待遇。

首先,终身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医学教育作为专业化的职业型技能教育,具有长期积累性。[6]

医学专业对学生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其掌握过硬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练就成熟的操作本领,更要锻炼其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对病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因此医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量普遍较大。而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医学生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有临床技能的锻炼和培训,整体周期较长,而且入职初期,医学生薪资待遇明显较低,而且周期较长,来自就业和发展的压力较大。

其次,建档立卡学生普遍来自贫困家庭,学生就业收入也是家庭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在外就业过程中,除了要负担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外,还需要将部分收入用于家庭。

而就业初期的低收入不仅不能解决生活和家庭经济问题,也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压力。来自原生家庭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医学高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多注重经济,不可避免地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对自身就业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长期规划不足 接受专项就业指导少择业观不够成熟

职业生涯可以说决定着一个人人生质量的高低。[7]近年来,我国医学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医学毕业生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长期、健康、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医学生建档立卡毕业生自身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很大,父母普遍希望孩子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而长期处于艰苦生活中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也十分强烈。

多方面因素下,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对中小医院和偏远地区存在先天的排斥感,对未来规划也较为短浅,认为只要有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就实现了温饱和人生理想。

在当下这个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城市医疗行业岗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致使本就不理想的就业情况更加困难。由于对职业目标的不合理和职业生涯的短视使得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充满坎坷和挑战。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如何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8]近年来,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由于我国贫困问题学生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每个人情况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大面积、整齐划一的就业指导对其的作用并不大,而高校对贫困学生的专项就业指导工作普遍不完善。

再加上其对职业选择的迷茫和对城市的盲目集中,进一步增加了其就业压力。择业观的不成熟和专项就业指导的缺少是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大影响因素。

三、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优化途径与策略

(一)深化就业“一对一”帮扶体系 加强各部门联动 提高就业帮扶“精准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9]稳就业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保卫战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对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就业支持,进一步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度,深化帮扶体系,做到因人施策,解决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不同困难。

比如,有的学生非常渴望就业,但由于家庭负担较大,需要在家照顾家庭,从而耽误了就业进程;有的学生由于不能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帮扶政策,在就业上往往慢人一步;有的学生性格非常内向,在求职和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对于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从不同角度进行精准扶贫。

另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贫困人群脱贫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要做好关于鼓励贫困人群就业的宣传,媒体开办就业专栏,宣传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成功案例,鼓励建档立卡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融入社会。

还要关注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生活问题,对生活较为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通过生活补贴的精准发放,缓解生活压力,对返乡创业人群给予担保贷款帮助。同时,深化加强各部门联动,做好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稳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强化“专项”职业规划教育 推进“精准化”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十分重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合理的实现路径对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举足轻重。贫困地区的人们由于经济的发展缓慢和消息的相对闭塞,对外界接触较少,对未来的路程规划较短,职业生涯规划常常不完整,导致学生个人及家长对学生自身的要求常常止步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工作后的规划少之又少。而医学对学生而言又是一门需要长期发展的学科,因此短期的规划并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发展。再加上医学高等院校对建档立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精准化较低,通识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能很好解决建档立卡学生来自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就业目标偏差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通识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专项”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专项教育,对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纠正其成长环境等因素对其职业目标形成的偏差,强化其个人的远大理想,实现对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的精准扶贫。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能使其清晰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增强就业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择业观,从而帮助其稳定就业和提升个人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艰苦奋斗实现梦想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10]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行事风格等都影响着其价值观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主观能动性,帮助人们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而言,大家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紧跟时代号召,不忘贫困一线,在国家脱贫大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在乡村建设中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才能。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更应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伟大的理想,凭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家庭状况,对未来要充满信心,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努力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

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与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状况联系十分紧密,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压力[11]、增加医疗行业人才储备、实现“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社会和高校更应加强对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联动,深化就业帮扶的精准度、提高贫困生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观念,精准化提高医学院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毕业生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