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03-08 07:00李秀燕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四川成都610039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科学报办刊影响力

李秀燕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 四川 成都 610039

受高校文科学报办刊同质化、学校不够重视、无法吸引优秀外稿、优秀内稿外流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文科学报普遍影响力偏低。针对这一现象,编辑出版学界,从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现状[1]、影响力偏低成因[2][3]、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则相对滞后,大多数仅开通微信公众号,没有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既有优势来助力自身发展。对于地方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现状和低影响力成因,学者们已著述颇丰,本文将不再赘述,仅拟在融媒体这一新的背景下从明确办刊定位、改组编委会、开展学术活动、调动校内作者积极性、加深媒体融合、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影响力提升路径提出建议。

一、明确办刊定位 突出办刊特色

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在刊物定位和栏目设置方面,需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来设置期刊栏目,更好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优势学科建设服务。同时,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研究前沿及重大问题,随时调整栏目设定,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甚至争取走在前沿。

对此,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应从期刊定位、选题指南入手,向校内外专家约请稿件,就重大、前沿研究课题进行组稿。

(一)保持特色栏目 注重个性化建设

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应依托地域优势和本校学科优势,开设特色栏目,突出期刊的个性化发展。依托地域优势,形成特色。比如,开设“地方文化名人”栏目,就当地的地方文化名人,组建专题。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既能形成刊物区别于其他学报的特色,也能充分发挥学术期刊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功能、促进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

(二)发布期刊选题指南 引领办刊方向

期刊部结合国际国内重大前沿问题发布年度选题指南,有针对性地引导校内外作者撰写相关选题的文章。一方面可以明确期刊的办刊方向,另一方面也为读者和作者提供选题的方向。

同时,可以不定期地发布国内外重要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真正将刊物打造为集信息的发布与积累、成果的评价与推介、科研的维护与推动、内容的策划与经营等于一体的学术平台,形成定位清晰的品牌效应。

二、改组编委会 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一)调整编委会成员设置 实现由专家主持专业栏目

为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期刊部应根据栏目建设需要,组建由校内学者、国内学者、海外学者共同组成的编委,尽可能多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入编委,尽量通过编委成员约稿、组稿及开展专题学术活动。

(二)增设青年编委会

青年教师富有朝气和活力,且正处于学术研究的积累期和上升期,也正处于广泛积累学术资源的阶段。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参与办刊的意愿,能为期刊的发展带来学术活力和智力支撑。青年编委会成员应选择在期刊相关栏目学科中对推动期刊发展有热情的青年科研人才,职责在于结合期刊选题,组织栏目稿件,扩大期刊作者群。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获取优质稿源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增多,传播途径增多,传播速度加快,为影响力较小的地方高校文科学报举办各种线上学术活动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设立期刊学术讲堂

高校地方文科学报可以设立期刊的学术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线上、线下学术讲座(线下学术讲座也结合线上形式进行呈现)。一方面以稿费和讲座费双重报酬争取优质稿件,一方面形成期刊的学术吸引力,逐步扩大期刊的优质作者群以及刊物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这一举措需要充分发挥期刊编委的学术号召力,由期刊部委托编委约请相关领域的一名或多名专家,进行单独或专题讲座。同时,也需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提高新媒体素养,充分运用线上传播,将好内容尽可能地进行有效传播。

(二)举办小型专题学术沙龙

针对某一重大前沿问题或基础研究,举办小型专题学术沙龙,邀请3—5名相关学者进行线上、线下的学术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一组专题文章。线上呈现的同时,开通评论功能,与线上观看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

(三)服务科研单位 扩大期刊的服务面

在约稿组稿阶段,主动走出去。积极与期刊栏目相关或重大前沿问题相关的省内外科研单位进行联系和对接,为他们提供学术规范、推送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服务,以吸引其优质成果。

四、激发校内优秀作者及潜力作者积极性

由于期刊评价体制及职称评定要求,校内老师的优质稿件几乎全都投往北大核心、CSSCI、CSCD、EI、SCI收录期刊;校外来稿则良莠不齐、佳作寥寥。针对稿源不佳的情况,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应重视对青年作者群的培养,开展多形式的校内小型学术活动。期刊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而稳定的作者群体。在向资深学者约请稿件,维护与资深学者关系的同时,还需要发现并培养期刊自己的优秀青年作者群。期刊可与科研处合作,对校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C刊发文作者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以获取优质稿件及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

五、加深媒体融合 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不仅仅是形式,有时候也是内容,尤其是期刊的品牌内容。融媒体不仅有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单方面发布平台,还有在线投稿、审稿、编稿、校稿、流式文本发布平台等。当然,目前传播最为便利的还是微信公众号,但在线投审稿、在线编校、流式文本发布均能为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提供助益,在丰富微信公众号功能的同时,也能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更好的阅读和服务体验,以进一步稳固及扩大作者群体。

开放获取。地方高校文科学报可以在继续和CNKI、万方等各大数据库保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专门的期刊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读者提供免费的文献阅读和下载服务。

在继续完善期刊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功能的同时,可与当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信学术公众号建立联系,通过“大V”号,对刊物的专题文章和优质稿件进行推送。通过“大V”引流,提高刊物在学术界的知名度,以进一步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重大问题和热点前沿问题的变化较快,需要编辑随时关注并掌握。而在期刊刊文和新媒体推文方面,一旦出现错误,其影响范围也更广,因此,编辑队伍的专业技能、审稿组稿能力、新媒体技能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调。

(一)持续加强编校能力培养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刊宗旨,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严把思想意识形态关。

严格按照三审制度审稿,在专家审稿阶段,严格执行双向匿名审稿,确保审稿的公正性;在终审稿件阶段,选出有创新、有实践指导价值、预计会产生一定影响力的稿件;在编辑校对阶段,对稿件细心修改、反复打磨。

(二)加强对栏目和稿件的组织和策划能力

相关栏目编辑要提高自身对栏目的研究前沿和重大问题的识别和把握能力,有意识地向相关作者推送研究前沿并进行约稿、组稿。主动“走出去”,与兄弟高校、兄弟刊物编辑部加强联系,借鉴交流办刊经验,切实提升自身对栏目和稿件的组织策划能力。

(三)提高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建设需要专门人才,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队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与具有新媒体背景的学院、专业合作,以此来提高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和期刊的融媒体建设水平。无论是引进专业人才还是与学校老师合作,执行编辑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充分参与并在最后环节严格把关,确定公众号发布内容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猜你喜欢
科学报办刊影响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当选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单位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