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到农村: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

2021-03-08 07:00耿菀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题材乡土鲁迅

耿菀悦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一、乡土文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历史发展

(一)乡土文学基本概念的界定

从大的角度来分析“乡土文学”的概念,即从现代西方文学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为起始点来看,西方“乡土文学”所叙述描绘的内容,大多为乡土本身散发出来的文学气息,题材多为散文、诗歌、戏剧等形式。就像贾平凹先生曾经谈到的乡土文学,他认为中国人写自己的东西,写自己的乡土一定要对所写所想有所了解。而且是深入的了解。但从作品的境界来论,要学习西方,以西方文学写作的境界为目标,因为西方的文学成就在许多方面跟国内相比都不遑多让且犹有过之。他曾坦言说道:“中国年龄大一点的作家都是写乡土的,我本人也只会写这方面的一些东西。一个作家毕竟熟悉、擅长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是还是要学习,学着把自己的作品写出来能让别人看明白、读通透。”[1]

(二)乡土文学的历史发展

从更精确地历史角度来看,乡土文学最早出现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中,《故乡》一文写出了乡土文学的早期概念。鲁迅以一个思想启蒙的带头人身份,为世人描绘了咸亨酒店、乌篷船等组合而成的乡土环境,向人们隐晦而又直接的表达出乡土的落后和愚昧。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乡土不是你能够悠哉、安心避世的人间净土,也不是如普通人描述的生活一般平淡;而是空气中充满着无知的气味,愚昧落后的迷雾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缓缓地、坚定地“杀死”国人和民族的生气。鲁迅先生对故乡确实有着令人感动的温暖记忆,而对于他极其严厉的讽刺态度,随着时间的沉淀,大多数的进步作者都已经从抵触和不认可到如今慢慢接受了。然而实际上,鲁迅先生并未对“乡土文学”给与一个更为精确地定义;只是在鲁迅先生的带动下,各地掀起了一股“乡土文学”创作的热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乡土文学作家大多寄身在城市,而他们原本都是一些各方游子,在看到现代都市文明与农村的差异后,受鲁迅先生的启发,回忆自身的童年。当时这些人身心皆沐浴着新时代都市的美好,同时精神上也接受着“五四”思想变革潮流的冲刷,用含而不露的乡愁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跃然纸上。新时代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化的照耀,是促使作家们描绘创作“乡土文学”的重要基础。他们大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夹杂着乡村风景,与历史等,以描绘农村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努力生活为主要内容,形成当时大多数人认可的“乡土文学”。其中代表作家有许钦文、莫言、萧红、屈远志等人。

二、农村题材小说的内涵与现状

(一)农村题材小说的内涵

从当代的文学整体框架来看,“农村题材小说”与“乡村文学”并肩,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现代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创作者的数量、创作形式以及受众人数都是相当可观的,极大地活跃了国内文学界,为其注入生机,重新焕发活力。“农村题材小说”来自于“五四”后的“乡村文学”体系,经过多位作家长时间的尝试、实践、变化和革新,形成一个独具一格的新文学体系。后来“农村题材小说”受到国内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快速发展,以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的精神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持续性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完善当下的文学体系,建立健全独属于“农村题材小说”的新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也表达出自己的价值与诉求,为现当代农村的各项问题发声。[2]表达出强烈要求政府重视农村、扶持农村的愿望和期待的同时,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美好新农村的未来愿景,在农村能够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面貌。与此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现代整个文学框架的构建之中,为新时代的文学发展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农村题材小说的现状

在目前的国内文学领域中,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展开的写作内容十分贫瘠。虽然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是大多数农民的文学写作表达能力还是相当的不足。农民的实践经历经验和生活历史变迁,如果能够完整的记录下来,那当然是好的;但光靠农民自己是不现实的。农民之中出现的作家不是没有,但是相对来说极少。整体上农村文学的写作水平仍然是滞留在极低的洼地之中,并且我们还无法完好的对农民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查验。如若无法实证研究,那么作品所叙述的真实性内容便大打折扣。[3]因此建立农民生活调查记录体系也是必要的。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珍贵的民间资料也都已丢失,淹没在了历史浪潮之中,再不被人所知,只有极少数的珍贵文献得以流传下来。在现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之下,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渠道的介入,使得民间写作传统愈发式微,与此同时,民间艺人也随着传统的消失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间艺人与农村文学相生相伴,一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也已经陷入可能绝迹的危机之中。同样的,农村文学写作环境的恶化,使得外来作者很难坚持下去,也难以描绘出真实的农村。在苦苦熬出成绩之后,绝大部分作者都会选择另谋高就,离开农村。这种文学创作的不平衡性,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之一。

三、现当代文学题材转换的理解与意义

(一)现当代文学题材转换的理解

现如今文学的题材概念并不仅仅是一种现实意义上对于文学题材分类方法了。它不仅能够将各种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文学题材在本质上也是见证了文学历史发展变迁的精华产物,汇聚了前辈先贤对此领域的探索成果的浓缩。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虽然有着本质区别,但农村题材小说可以说是脱胎于乡土文学。二者同出一源,存在于整个国内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进程之中,是各类题材之中举足轻重的两种类型。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的渊源还不止于此,它们之间还缠绕着若有若无却又异常繁琐的关系。经常会出现对二者作品的界定并不准确,或者说并不被认同,而导致作者及读者们对此的愤懑心理。这种界定模糊的现象在很多时候都会造成“指认焦虑”,大大拖慢国内作家对乡村文学和农村小说题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甚至有人指出最基本的问题无法解决,必然会使得本就迷茫胶着的现状愈发不堪。这也就是所谓的“指认焦虑”。但是忽略这点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往往会引起有心人的深思。

(二)现当代文学题材转换的意义

不管怎么说,从大局来看,乡土文学向农村题材小说的转变,是当代中国文学题材转换的一个缩影。从某种程度来说,作家茅盾先生所表述的寡言“乡土文学”而多称“农村生活小说”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大局观的理念,甚至对日后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十年代,以“乡土文学”渐渐地被“农村题材小说”所取代,此局面岂不是茅盾先生早前倡导的理念而所导致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革命”离开了城市走入了农村,这一变动对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性意义。第一,“革命”的到来,深深地冲击了文人作家们的思想,在实现了“思想改造”之后,大多都建立了对于中国农村文学发展的新理念新看法;第二,当时农村的局面,正是由于“革命”的进入,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所造成的。[4]这一切,都使得“农村小说题材”截然不同与“乡村文学”,也使得“乡村文学”真正的向“农村小说题材”转变。中国现代文学题材的转变正是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文学题材的蜕变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过程,而这两种题材的转变可谓是组成了当代文学题材变革的重要一环。直到最后蜕变到对阶级力量本身的描绘,其中的曲折、韵味需要细细地把握,才能体会此间的波澜壮阔和百转千回。此处也可以看出,造成如今“乡土文学”向“农村小说题材”转换的实质性原因是阶级,新的阶级对原有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颠覆性的。也就是说,阶级力量作为最强壮的推手,推动了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

猜你喜欢
题材乡土鲁迅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鲁迅,好可爱一爹
乡土中国
鲁迅《自嘲》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读《乡土中国》后感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