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

2021-03-08 07:00耿晓哲朱丽兰杨勇郭磊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价值观院校高职

耿晓哲 朱丽兰 杨勇 郭磊 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41

一、引言

文化发展和繁荣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竞争日益频繁,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培养青年一代乃至全国民众的文化自信。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者,更需要提高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这也要求高职院校认清培养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

文化自信指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创造力肯定和践行的信心。从本质来讲,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文化心理认同,是对文化发自内心的信心、自豪感和理性认识,更是对传统中华文明的深切关切,对现实发展道路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文化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不倒的根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诞生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宝贵的精神资源,更是我们的突出优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一代是建设现代化的主力军,在外来文化入侵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培养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和他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可以促使他们在未来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不被同化。还可以让他们更有自信去学习外来文化,在各种文化激烈的碰撞中保持从容的心态和脚步。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在时代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自觉承担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创新的职能,坚持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将文化自信的长期性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研、育人实践和价值观教育中,以文化自信将个体差异打通,在文化自信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以促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文化自信

如今,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日趋激烈的环境,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强化文化自信理念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学校软实力的要求。所以,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育人过程中,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积累沉淀文化内驱动力,增加学校的底蕴。但是,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养成和底蕴积累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许多高校都在文化底蕴积累和文化自信教学方面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学校在文化学习和输出时受到各种困扰。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只有将文化自信与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外在和内在的文化渗透,借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彰显文化潜移默化的内在作用,才能增强学校的文化支撑,避免长期教学和临时性的文化自信教育的投机变通。鉴于此,高职院校要在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对多元文化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导学生不忘过去,把握现在,着眼未来,把握住文化的根源。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还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赋予学校硬件设施以文化内涵和育人意义,同时利用宣传栏、党课、知识讲座等宣传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使学生的思维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促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在科研中体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特色性。同一文化,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角度,会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而且,文化是抽象的,它经常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载体”以具体的形态表现出来。高校教师是文化自信的倡导者,也是文化自信的实践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领路人。“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教师对文化精神、理念的理解,对文化模式的传播讲授和宣传执行,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效果。所以,高职院校要在进行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同时,通过系统性的培训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文化”融入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增加各科教学的文化深度和广度,自觉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职院校教师要在科研实践中,讲授和宣传执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实际行动树立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同时积极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将文化育人落实到实践中,上升到价值层面。积极找寻高职院校技术传授与文化自信的共同点、相通性,借助动态思考,在开放的心态下,不断更新文化传播方式,彰显文化自信对人的启迪和熏染作用,促使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文化的理想和探索,让他们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言人[1]。

(三)借助思政课培养文化自信

自从文化兴国战略提出后,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不断增强,各行业也认识到了文化自信对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强文化自信,成为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高职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现代化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的国际化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但是,受各种文化思潮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缺少文化自信意识,高职生的人文素养也不断滑坡。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政治信仰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主题讨论、演讲、朗诵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依托革命教育实践基地,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在每年的新生到来时,在毕业生离校之际,开展大规模的“拜师礼”“谢师礼”活动,让学生拜谢孔子和老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2]。

(四)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文化自信

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信,重点是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而要想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需要高职院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坚定文化自信。因此,高职院校要学习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电影、流行产品等表现形式进行文化宣传和文化输出,同时开展多元化文化交流和沟通活动,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等形态渗透于各种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高职院校要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借助学校的官网、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活动了解国情,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或者将学生组织起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支农支教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反思、历练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引领重任,开展文化教学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拥有高度的自信。

猜你喜欢
价值观院校高职
我的价值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