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艺术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2021-03-08 07:00石晓丽新疆伊犁州财贸学校新疆伊宁835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肢体交流语言

石晓丽 新疆伊犁州财贸学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套符号系统。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为了对学生实施教育,完成育人目标,就需要对学生、对教学进行有效管理。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则需要有效运用语言沟通艺术。语言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运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作用,但如果不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生理、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则可能产生消极作用,无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正向交流,而是障碍性交流。诸如倾诉、交谈是语言交流的状态,而争吵、缄默、辱骂也是语言交流的状态,但这些不同的交流方式产生的效果却是不同的。教师在学生管理中要努力正向发挥语言交流沟通的作用,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帮助其掌握文化知识,学会为人处世,是通过言传身教达到教育目的的。所谓“言传”就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无论是专业文化知识的言传,还是做人立世的言传都需要运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沟通的艺术性。教师要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适当学习语言学专业知识很有必要,可以阅读一些语言学知识方面的专业书籍。当然对这方面的要求无需强求达到语言学专业的水平,但是了解性的阅读还是需要的。目前,关于语言交流艺术、沟通技巧的书籍也比较多,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掌握一定的语言交流方法和技巧,提高与学生语言沟通的艺术性,不断提高自我综合修养,以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师在语言沟通中要能够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清晰。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只有思维清晰,语言知识储备丰富,才能够运用准确的词汇和合理的语言结构传递出正确的知识、思想和观点。特别在专业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要求语言的准确性。但在对学生管理、处理各种学生问题方面,对于教师能否运用语言沟通艺术手段则成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掌握语言沟通艺术

作为教师,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教师的素养之一。沟通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的,特别是沟通的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掌握的,而且在实践中可以不断进行创造性的提升,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技巧,使自己成为一名具备高效沟通能力的教师。就这一点而言,语言沟通本身就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

语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这种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为了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畅通,达到观点和看法的双向传递,寻求共识,消除隔阂,有效实施教育,就必须了解交流对象各方面的特点,无论是心理、生理的,还是认知、价值观方面都需准确把握。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运用语言沟通艺术技巧时更要了解沟通对象的特点: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在16、17岁,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但自我意识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可塑性具备,但矫正具有一定的难度;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尚需培养、提高。部分学生容易冲动,在家庭关爱方面欠缺,既有自卑的一面,又有自负的一面。

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应该巧用语言沟通艺术手段。语言交流呈现的状态较多,有倾诉、对抗、说服、缄默等等。教师在实施管理中要以爱来贯穿沟通过程。即使对于相对调皮的学生,教师没有很好地控制情绪,语气当中带有训斥的情感,声调提高,但要通过我们的言语或非言语因素传递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重视,就如父母对子女的关切和教育。对于内心敏感、家庭关爱缺失的学生,教师要努力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要以真诚的态度鼓励学生愿意表达内心。对于心思单纯、一味调皮捣蛋的学生,要让教师始终保持平和心态和和颜悦色的言语教育难以做到。此时的斥责也不是毫无作用,教师的情绪和言语沟通方式传递给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行为导致教师的失望、愤怒。这种沟通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对错,从而在今后的行为中努力控制错误言行的出现。对于性格暴躁,对抗性强的学生,教师在处理问题时适当的缄默未尝不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沟通方式。保持沉默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平复情绪,来思考自己行为是否恰当,待其情绪稳定下来再与其沟通,这样才能分析出问题的症结。在与学生进行语言沟通过程中切忌不可使用辱骂性的语言,侮辱性的话语只能导致学生与教师的对抗,此时的沟通是受阻的,教育毫无作用。总之,在学生管理中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特点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

三、有效运用沟通艺术

(一)把握沟通的时机

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状况影响教师与之沟通的效果。学生情绪低落时可能呈现出拒绝交流沟通的状态,这时进行交流的效率就会为之降低;学生高兴时则会表现出愿意与人交流,那么语言交流的效果则会更好。另外,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流环境。教师在管理学生过程中需应对不同的事件,诸如打架、吵架、早恋、不服从管理等等。应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事件性质选择不同的言语沟通环境——教室、办公室、学生家中亦或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

(二)运用肢体语言

在与学生进行语言沟通时,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肢体语言是非语言因素,诸如面部表情、眼睛、手、肢体动作等,在语言交流中恰当运用能够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为通畅。如:在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时,需要教师呈现出亲近、关注对方的交流状态,教师的眼睛可以与学生对视,目光可在眼与鼻之间移动,头部稍微前倾,表示专注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并时而点头,表示在思考学生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等。这些肢体语言可以传递出教师真诚地与学生沟通的信息,提升与学生言语沟通的质量和效果。同样,在语言交流中,某些肢体语言也会产生障碍性的效果。如在语言交流中头部向后,呈现出怀疑的内心活动;眼神四处漂移,表现出不专注于目前的交谈,希望交谈结束;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给对方的感觉是对抗、防御的心理状态等等。这些肢体语言的运用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势必影响交流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语言交流时要恰当使用肢体语言,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都很重要,二者在人际沟通中互为补充,各有作用,甚至在某些沟通情境中非言语沟通更能产生正面的暗示作用,从而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三)使用学生圈语言

为了提高语言沟通效果,有效实施教育管理,教师就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以轻松的感觉。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圈的语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使用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表达情感。如果教师对学生圈的语言一无所知,对当下的网络热语毫不了解,学生就会感觉这样的老师无法与他们融合在一起,很有距离感。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让他们更愿意老师扮演朋友的角色。当然,教师要给自己做好角色定位——我们始终是老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但了解学生的世界,传递出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和内心世界的关注是更好实施教育的前提。基于这一点,教师们要多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诸如网络用语、流行歌曲、热点游戏等。这样,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有更多的共同话语,从而产生共鸣,有效实施教育。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教师运用语言沟通艺术,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需要教师掌握一些语言沟通技巧。无论技巧手段有多高妙,爱才是核心,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语言沟通技巧才能适时的发挥作用,教育才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肢体交流语言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语言是刀
肢体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