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1-03-08 07:00宇小兵曹宇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老师

宇小兵 曹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红色文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共和国的国家根本和源头活水[1]。把学生教育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将红色文化渗透和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贯彻到所有的教学过程,特别是紧紧围绕当前“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使红色文化融合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做足做好创新、探索和实践,让红色文化熔铸于内心,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魅力融入感,帮助学生找寻精神家园,永葆红色本色。

一、传播红色文化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与有力抓手

红色文化不仅属于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更是非常难得的教育资源。虽然红色文化所处的时代在变化,但它所承载的红色精神却永不会褪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和能量,照耀着我们未来前行的路。学习、领会、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不仅很必要,而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始终坚持以红色文化贯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当前,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常感无聊、烦闷、精神空虚,道德观念不强,娱乐至上,害怕困难,经不起挫折等,针对于此,单纯依靠课堂理论教学、讲讲大道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触及学生的灵魂,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红色文化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非常鲜活的教材,它让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圈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心灵去触碰心灵,红色文化里面的红色故事承载着我们光荣的革命传统、传播着优秀的民族品质、浸润着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无数令人动容的红色故事和事迹,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生动、现实的素材,如好好加以利用,一定会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有着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

其次,认真了解老师对于红色文化的知晓度,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对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方面的学习、交流和培训。老师要想把红色文化多渠道传授给学生,先必须要对红色文化知识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有些老师特别是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本身对于红色文化特别是当地红色文化了解不多甚至一知半解,这样在实践教学中自然无法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也无法推介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去领略和体会,所以,学校应将一定的红色文化知识进行整合,专门组织编写红色文化辅导读本,有针对性地邀请当地专家学者来给老师和学生进行讲座培训,也可以让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带领专门的培训、参观和讲解,加强红色文化知识交流,引导老师们都成为红色文化的内行和专家,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对此理解不断加深,从感性到理性,从粗浅走向深层,实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熟悉理解和境界升华,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最后,建设和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循序渐进,提升系统性和规范性,避免随意性[2]。红色文化资源,很多地方都有着不同特色、颇具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我们要结合每门思政课的侧重点、学生的实际和当地红色文化的特色分布,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设计、实施、考核的全流程,彰显各校风格特色,重在实效,引发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探索和了解的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就会把好习惯保持终身,这也是我们教育者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二、改进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是实现红色文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纵深化

红色文化不单纯是一种已经过去的文化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宝藏,是我们国家发展和前进的精神支撑,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面对“00后”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时代要求,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教育教学规律,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视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3]。

首先,要尊重学生主导地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在活动中感染和教育自己。“00后”从小生活条件好,社会环境好,相对表现欲更强,个性更张扬,不喜欢被动观望,而愿意主动成为主角,成为焦点。我们可以根据“00后”学生的实际新情况,直接把讲台交给学生,各种红色主题活动诸如红色朗读、红色推介、红色经典重现等,在经过精心细致安排准备之后,让学生如明星一般闪亮登场,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老师只需做一个组织者和点评人,谁赢得的掌声多谁最帅最厉害,每个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台上激情澎湃,台下反响热烈。

其次,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巧妙引出话题,将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合进课堂和实践教育之中。“00后”学生思想开阔,自我意识很强,自我彰显突出,最反感观念老旧、老生常谈,加上时代相隔大,涉及红色文化,如果老师不好好研究,只是一味灌输、自说自话,很容易让学生不感兴趣,直接把老师归为新新人类的对立面,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红色文化的衔接点,既围绕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所思所想,又注重把握好真实性、细节处、亲近感和感染力,润物无声。

最后,在进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容易接近的家乡红色文化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减少距离感。不断发挥红色文化记忆的情感效应,采用多种形式讲述英雄人物事迹,是传承红色文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最佳注脚。我们引导学生用家乡和身边的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推介”活动的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直击心灵的能量超乎想象。

三、多措并举齐心合力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红色文化建设

首先,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种红色文化活动。为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传播红色文化,组织学生举办诸如红歌赛、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推介、红色故事会、网络红色微视频大赛等多种宣传红色文化的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风采,提升能力的同时,思想境界自然得到提升。

其次,拓宽隐性教育,提升参与度,培育家国情怀。把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环境,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培育良好的学风教风,思想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家齐努力共同塑造传承红色灵魂。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的经验做法,比如美国的隐性教育颇具特点,即使是两个学校的橄榄球球队比赛,开赛前所有人要先高唱国歌,把政治社会化做到极致,隐性教育无处不在。

四、发挥多元网络传播途径来打造无处不在的红色文化

“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长大的一代,有人把他们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和网络分不开,红色文化是好的精神食粮,但是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表达和传递方式,依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转换教育观念和方法,用“00后”可以接受的新语言表达和更加平等的新教育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激活红色教育,创造灵活多样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搭建了红色文化传播交流的立交桥和加油站,

准确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元素,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现代智能成果之中,通过更加生动形象又互动沟通的表达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穿透力和时代魅力。

五、红色文化与当地红色元素有机组合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即使再好的理论和思想,如果老师没有理解深吃透,仅仅把教育停留在课堂干巴巴地讲课本,那么再好的口才也难服众。必须与活生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密无间的零距离感。因此,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充分借助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使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增强历史认同感和使命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不可替代的环节。优化红色传承环境,促进传承红色基因,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比如我校校名是杨成武将军的题字,我们讲到红军长征时,会询问学生杨成武将军的事迹,由此讲到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并介绍当地的驻军大功师红一师,习近平主席几年前来张家口视察为什么专门要到这个红一师,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再布置实践教学的作业,调研走访张家口的红色人物、红色景观,在学生上交的作业里,丰富地展现了众多的当地红色资源,我们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学生参与非常积极踊跃,整个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每个人都感触颇多,大获裨益。这样我们就把红色历史人物事件与现实连接起来,学生不会产生历史隔膜感,用学生自己的话形容为“产生了穿越感,震撼了心灵”。

总之,红色文化走进思政课堂,走进学生,入脑入心,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合格接班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学好用好这些活教材,肩负起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老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